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给予心梗介入治疗病患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的64例临床治疗资料为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诊医的心梗病患,所选64例病患全部接受冠状动脉经桡动脉介入医治,且根据其所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均分为传统护治组32例病患与实验护治组32例病患。传统护治组病患接受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护治组病患接受传统常规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分析两种护治方法对病患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从对比分析中可见,实验护治组病患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均较传统护治组患者更优,且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程度亦更高,组间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异即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价值。结论给予心梗介入治疗病患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改善病患临床各项病症,降低病患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促进其心脏功能恢复,提升病患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心梗介入医治;临床护理价值;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路毅.心脏康复护理在心梗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91,93.
0引言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脏病症之一,多数病患是由于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与管腔狭窄,使得心肌缺氧坏死所致[1]。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探讨分析给予心梗介入治疗病患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的64例临床治疗资料为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诊医的心梗病患,所选64例病患全部接受冠状动脉经桡动脉介入医治,且根据其所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均分为传统护治组32例病患与实验护治组32例病患。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情况如下表1所示,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临床资料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传统护治组病患接受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护治组病患接受传统常规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模式。
传统护治组[2]:主要措施为护理人员谨遵医嘱给予病患用药指导等护理。
实验护治组:一是给予患者生命体征康复护理干预措施[3]。当病患手术完成之后,需严密监控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特别是穿刺点及四肢的颜色状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提醒病患饮水量可适当增加。二是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4]。护理人员需及时而主动地与病患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准确掌握病患的心理状况,对于治疗与护理的诉求,由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疏解或消除病患内心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三是给予患者综合指导[5]。手术后3h,可以让病患吃些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但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可适当摄入一些纤维质的食物。手术后8h,需分别将适当尺寸的软垫插入病患的双侧腰下,以减少病患的压力指数。四是给予患者康复锻炼指导[6]。手术后12h内,护理人员需引导和鼓励病患下床慢慢步行,但每次活动时间不得超过10min;手术后3d,可指导病患进行强度较低的锻炼,一天最好控制在2次,循徐渐进由平地步行逐渐转为楼梯步行,每次活动10min,但活动中,一旦发现病患出现胸痛或胸闷状况,需立即停止活动;手术后1个月,可适当增加训练强度,训练的时间延长至30min/次,一周训练3次。训练期间护理人员需严格监测病患心率,一旦出现胸部闷痛、晕厥、意识紊乱、出冷汗及头痛等状况,需立即停止训练,采取急救处理办法。
1.3观察指标
(1)观察分析两组病患护理干预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主要指标为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观察分析两组病患护理干预后临床护理效果。主要指标有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观察分析指标数据均通过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2检验,若P<0.05时,则代表组间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病患护理干预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经观察分析,两组病患护理干预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如表2所示,实验护治组患者明显好于传统护治组患者,且P<0.05,组间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价值。
2.2两组病患护理干预后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经观察分析,两组病患护理干预后临床护理效果情况如表3所示,实验护治组患者明显优于传统护治组患者,且P<0.05,组间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价值。
3讨论
从以上探究可知,心肌梗死一旦发病,病情就十分危急,救治不及时即会导致病患生命安全受到影响。目前临床多以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为主。心梗病患介入治疗后需及时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以此缓解病患动脉硬化程度,从而降低冠状动脉病变速度,提高冠状血流储备力,减少冠状动脉血栓发生[7]。
本次分析探究中,分别给予已接受介入治疗后的心梗病患者不同护理干预,观察结果表明,接受传统常规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探究护治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该护理方法对具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心梗介入治疗病患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改善病患临床各项病症,降低病患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促进其心脏功能恢复,提升病患生活质量[8]。
参考文献
[1]吴培琴.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148,150.
[2]叶超群.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名医,2019(04):215.
[3]吴姣玲.心脏康复护理用于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05):69-70.
[4]李兆红.心脏康复护理用于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7):141-142.
[5]王维.心脏康复综合护理在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8):48-50.
[6]李晓红.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6):135+139.
[7]韦妍妍,刘春雪,孙慧慧.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282.
[8]高虹.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5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