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将心理护理应用在疼痛专科的方法与价值。方法研究资料是本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疼痛科患者80例,将全部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例。给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给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疼痛强度评分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在临床疼痛科的护理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疼痛科;负性情绪;临床症状
本文引用格式:杨凯利.心理护理在疼痛科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301,309.
0引言
疼痛是人的一种不良的身体体验,疼痛的出现与人体自身感觉异常、外界刺激等多种因素均有关系,在发生疼痛的时候,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感,如果疼痛症状严重,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影响患者食欲,甚至使患者产生心理问题[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在疼痛科护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疼痛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按照一定的分组原则将全部患者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经过严格筛选符合研究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组40例: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20例;患者的年龄为29-73岁,平均年龄为(49.00±6.09)岁。对照组40例: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有30例,患者的年龄为30-74岁,平均年龄为(50.00±7.00)岁。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情况,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较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主要内容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要主动与患者取得交流与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疼痛,详细了解患者的疼痛病史与发作规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疼痛发生的原因,让患者掌握有效规避疼痛的诱因,例如:患有颈椎痛症状的患者在睡觉时可不用枕头或应用高矮合适的软枕,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要避免伏案工作等等。如果患者的疼痛性质为慢性疼痛,疼痛可能是由于疾病不适产生的,从而对生活工作产生了影响,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出现对疾病的治疗是不利的,甚至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由此护士要多鼓励、开导患者[2],多使用正性语言鼓励患者,在患者诉说的时候护士要认真倾听,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要耐心进行解答,使患者及时缓解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疼痛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后可导致食欲、消化机能降低,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神经敏感性又会影响疼痛感觉,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嘱患者平时要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以及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3]。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时、出院1个月后,采用焦虑(SDS)、抑郁(SAS)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出院1月后,请患者主观评价自身疼痛强度、睡眠和食欲情况。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评估满意度情况,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得到的P的数值来判定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抑郁评分见表1。
2.2比较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见表2。
2.3满意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疼痛是人体一种不愉快的体验,疼痛是一种刺激源,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增高,疼痛专科门诊量和住院量也不断呈升高的趋势[4],以往劳损性疼痛、神经过敏性疼痛等来院就诊的人数较少,现在就诊率明显比以前提升了。疼痛专科的疾病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和不好处理。疼痛原本是人的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疼痛的产生提示机体可能受到了某种损害[5,6],但是剧烈疼痛会导致机体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反而对患者的机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比较常见的应激反应主要有呼吸浅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由此,面对患者产生的疼痛症状,不能盲目地为患者应用麻醉剂止痛,防止掩盖病情,但一定要注意规避剧痛,避免发生意外。
疼痛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心理因素在疼痛发生的过程中有重要影响作用。在疼痛专科,心理护理有章可循。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疼痛科护士要详细掌握疼痛的相关护理知识与操作技巧,针对患者的实际疼痛情况向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疼痛的发病机制,让患者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以不断提升患者的配合积极性。要预防一切诱因的刺激,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增强患者战胜疼痛的信心。慢性疼痛高发群体是老年群体[7],应教育患者破除迷信思想,科学的看待与治疗疼痛。本研究对疼痛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在疼痛科护理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8]。
参考文献
[1]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2]丁莉莉.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疼痛专科门诊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19):1816-1817.
[3]胡驰.谈疼痛科病人的疼痛护理方法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6):00078-00078.
[4]朱洁,吴月凤,郭成莉,等.临床疼痛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645-651.
[5]赫洋,薛敏.疼痛教育在护士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46-147.
[6]汪晖,张晴,方汉萍,等.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程度及应对策略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12):9-11.
[7]王莉.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17-217.
[8]刘亚芹,焦雯钰.沟通和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3):242,2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