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服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72.9±5.4)分、(90.3±4.6)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梗死;负性情绪;用药依从性
本文引用格式:布瓦杰尔古丽·萨吾提.心理护理服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275+278.
0引言
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且患病机制复杂。脑梗死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1],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故尽早进行有效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心理护理服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用药依从性的影响,选取了近些年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均分别纳入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4-78岁,平均(65.3±6.5)岁,病程4-55 h,平均(18.5±3.6)h;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4-78岁,平均(65.3±6.5)岁,病程4-55 j,平均(18.5±3.6)h,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相关病理诊断标准,均知情研究内容均自愿签字同意。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内容包括:①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将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②康复训练:脑梗死的最佳康复治疗时间为患病后三个月左右,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包括被动练习、按摩护理、坐站练习以及认知护理等。
1.2.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①建立医患关系: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要热情的接待患者及其家属,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概况,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的了解医院环境,对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问题进行耐心积极的解答;②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了解的不够充分,所有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低。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将该疾病的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患者对自己的治疗充满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③心理疏导:患者在患病后多会出现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从中找出患者情绪异常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倾听患者对治疗过程存在的疑虑,并对此进行耐心详细的讲解,解除患者的担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1.3评价标准。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则表示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②采用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小于60分为不依从,60分到80分之间为部分依从,80分以上为完全依从。
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72.9±5.4)分、(90.3±4.6)分。经比较,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梗死多发于肥胖、吸烟、饮酒、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体,同时在老年人群中也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该种疾病的致残率较高。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衰退,在患脑梗死疾病后其临床表现较为严重,并且脑梗死在治疗结束后仍容易出现后遗症,从而使得患者极易出现负性情绪,从而降低其用药依从性,最终导致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均受到影响。本次研究中,针对焦虑、抑郁的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心理疏导或心理支持,护理人员积极与其交流,加强关心、照顾,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以既往康复病例为例子,帮助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护理人员要顾及到患者的情绪,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撑,进一步提高其康复护理依从性。同时通过健康教育,结合用药指导以及肢体功能锻炼,让患者意识到用药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病因,积极避免高危因素,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同时,积极为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并向患者意识到早期功能锻炼对疾病康复的意义,以促进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3-5]。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知,实施了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心理状况各评分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明显优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6-8]。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秋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8(13):101-102.
[2]何海玲.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6(1):205-207.
[3]张兰.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2(37):258-259.
[4]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2):147.
[5]赵艺.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3):182-183.
[6]郑忆良.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4):524-525.
[7]蒋莲英,匡林.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9):341-342.
[8]陈小娟,赖平.探究在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提高其康复护理依从性上早期情志护理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17(29):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