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予以小针刀治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子散热熨疗法,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疼痛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的9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关键词:小针刀;四子散热熨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文引用格式:陈韵菲.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82-183.
0引言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引发该病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患者颈椎关节的增生与其间盘推行性的改变,患者一旦患有该病后,就会出现颈肩疼痛、上肢疼痛等不良症状,实施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可提高该病的治疗效率[1]。对此,本文对单独使用小针刀治疗,和联合使用小针刀治疗与四子散热熨疗法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以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9-75岁,平均(57.0±3.8)岁。研究组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1-77岁,平均(59.1±3.9)岁。本文开展的此次研究两组患者与其家属皆知情,且在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方面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予以小针刀治疗法,详细内容如下:①穴位的选择:小针刀治疗法的穴位有两个主要穴位,即受累神经节段夹脊穴与阿是穴;②具体操作:首先将已确定好的穴位用记号笔在患者的身体上进行标注,并利用安尔碘消毒液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杀菌消毒工作;准备好型号合适,数量充足的一次性针刀;将针刀的刀口线垂直于患者穴位的表面,或者是倾斜于患者穴位的表面,而后缓慢的将针刀插入到患者的筋膜,待松懈工作完毕后,应立即撤针,并在患者出针位置进行按压止血工作,并在该出针处附上止血贴;该治疗法应保持每1周1次,1个疗程为4次[2]。研究组在实施小针治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四子散热熨疗法,详细内容如下:①药材的选用:选用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以及吴茱萸各100克;②药材的制作:将制作四子散热熨疗法的四味药材加入20毫升的水在微波炉加热5-10分钟左右,让药水的温度达到60℃-80℃即可,而后将加热好的药水分别装入到100平方厘米的方布袋中,并扎紧袋口;③使用方法:在患者接受完小针刀治疗后,让患者去俯卧式的体位姿势,将两个药袋分别放置在患者颈椎的两侧对患者进行来回的热敷,热敷工作应保持在半个小时左右;该治疗法应保持每2天1次,1个疗程为4周[3]。
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有显效、有效与无效;②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情况,包括有治疗前与治疗后;③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包括有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3周后。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检验,临床疗效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s)表示;症状积分与疼痛评分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的9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P<0.05,见表1。
2.2症状积分情况比较。治疗前,研究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时间的症状积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疼痛评分情况比较。治疗前,常规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之间的疼痛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与治疗3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率逐年呈现了向上增长的趋势,长期不良的用颈习惯是导致该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对于该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小针刀可以解决患者颈椎局部软组织的粘连现象,可达到消除患者受累神经水肿以及颈椎的炎症反应,以此来恢复患者颈椎的正常功能,该治疗法不仅可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具有治疗成本较低、实施操作简单、见效快且安全的优点[4]。四子散热熨疗法的药学原理是,利用一些特定药物加热后的热能以及药材本身的药效,通过对患者颈椎部位进行来回的热熨,以此来促进患者颈椎局部血液的循环,以此来达到缓解患者疼痛感、行气消肿以及加快颈椎修复的功效[5]。据本次研究显示,实施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方案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的9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P<0.05;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1周后与治疗3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这些数据显示,实施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方案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医院为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应在院内积极普及此种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绵莎,张壮涛,罗紫玲,等.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江西中医药,2018,49(07):55-57.
[2]苗润.小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214.
[3]陈春波.中医小针刀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05):689-691.
[4]刘怀鑫.小针刀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临床治疗的有效性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8):79-80.
[5]谢华.四子散热熨联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06):55-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