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无创呼吸机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3 14:55: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法,观察组以对照组疗法为基础,使用无创呼吸机,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征、血气分析指标、血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炎性指标与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征、血气分析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观察组的BNP、ET-1与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适应无创呼吸机,可以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与临床体征,进而解除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肺源性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血气分析指标;症状缓解时间

本文引用格式:刘雅静.无创呼吸机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70+72.

0引言

肺源性心脏病发病较急,诱发机制多为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增加呼吸衰竭、休克的风险。临床所应用的传统疗法预后效果并不理想[1]。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无创呼吸机逐渐普及,有研究指出[2],其可以对患者缺氧状态进行纠正,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情况的风险性较低。基于此,本次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常规疗法、无创呼吸机展开如下对照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6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提出的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诊断标准;②签署研究授权声明;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衰竭;②重症肺炎;③心律失常;④近期手术;⑤意识障碍等;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以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均值(60.19±7.61)岁;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均值(60.13±7.77)岁。比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可行。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法:持续低流量吸氧、强心、降压、降糖、化痰平喘、抗感染等。观察组以对照组疗法为基础,使用无创呼吸机:以S/T面罩吸氧模式,初始吸气正压在9 cmH2O左右,初始呼气正压在4 cmH2O左右,结合患者耐受情况适当调整,通气持续时间不少于18 h,吸气正压介于14 cmH2O-24 cmH2O;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不低于0.9,氧流量介于4L/min-10 L/min。患者体征稳定后对相关参数、通气时间进行调整,若参数低于初始,可以停止使用[3]。

1.3观察指标。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征、血气分析指标;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8(IL-8);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剧烈咳嗽、胸闷心悸等症状缓解时间。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 19.0软件采集研究观察指标,数据记录形式以计量资料(±s)为参考,行t值检验,P<0.05时判定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体征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体征、血气分析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如表1。


\


2.2BNP、ET-1与炎性指标均对比。观察组的BNP、ET-1与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如表2。


\
 

2.3症状缓解时间对比。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如表3。


\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体征、血气分析指标、BNP、ET-1、炎性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分析原因,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借由双水平气道正压对患者进行呼吸辅助,有利于及时排出二氧化碳,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肺部吸气回缩力,还能避免过度通气、气压伤,安全性较好[4]。除此之外,盖能改善患者的呼吸驱动能力,优化肺功能,增加通气量。因此,认为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加快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除此之外,本研究中,观察组的BNP、ET-1水平优于对照组,可见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进行有效调节,有利于患者心室肌细胞少受牵拉,减少心室负荷,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发展[5-6]。

综上所述,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优化患者肺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会恒,田亚莉,李丽荣,等.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致肺源性心脏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9-12.
[2]陈天明,卢青,杨锁平,等.无创呼吸机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状态的改善及对脑钠肽和内皮素-1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3):1544-1547.
[3]李亚宁.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23):70.
[4]吴磊,王思.两种机械通气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及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3):331-333.
[5]张华.不同通气模式用于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8):18-19.
[6]吴生华,顾起有,陈园胜,等.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7,38(6):1088-10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8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