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3 11:21: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116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基于此对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制定。结果微生物标本包括无菌液体、血液、痰液、粪便、尿液、分泌物,不合格例数及不合格率分别为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4例,占比3.45%,血液标本不合格17例,占比14.66%,痰液标本不合格49例,占比42.24%,粪便标本不合格7例,占比6.03%,尿液标本不合格26例,占比22.4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13例,占比11.21%。由此得出,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痰液标本。造成标本检验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未及时送检、采集时间错误、标本污染。结论为了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提供保证,有必要增强各个科室的沟通,对检验各操作步骤进行规范,进而使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到保证。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原因;不合格;质量控制

本文引用格式:周丽.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70,176.

0引言

近年来,检验技术和微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检验技术在临床标本检验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标本检验过程中,标本的检验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性出现了较大问题,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不断上升,不利于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有效制定。基于此针对微生物标本检验的几个环节要加大管控,包括标本采集、标本的运送和标本检测,并且要对相应操作规范流程进行严格遵循,以此使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现象的发生得以降低或者避免,为临床医师开展后期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进而使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得以显著提高[1]。为了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进行保证,本文选取了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116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基于此对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制定,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116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微生物标本主要包括无菌液体、血液、痰液、粪便、尿液、分泌物等。

1.2方法

所有微生物标本的检查和核对都由专业检验人员操作,包括标本采集时间、标本外观等,并多次对分析结果和核查结果进行验证,记录不合格的微生物标本,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效标记和说明不合格的原因。

2结果

2.1分析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类型的构成比


微生物标本包括无菌液体、血液、痰液、粪便、尿液、分泌物,不合格例数及不合格率分别为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4例,占比3.45%,血液标本不合格17例,占比14.66%,痰液标本不合格49例,占比42.24%,粪便标本不合格7例,占比6.03%,尿液标本不合格26例,占比22.4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13例,占比11.21%。由此得出,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痰液标本。

2.2分析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

造成标本检验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未及时送检、采集时间错误、标本污染,详细见表1。


\
 

3讨论

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是临床医师作为对疾病类型、情况进行诊断的依据,可为患者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会受到微生物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直接影响[2],而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也众多。有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标本采集量过少、标本溶血、放置时间太久等因素会对微生物标本检验造成影响,影响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临床医师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116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了研究,并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对质量控制对策进行合理制定。

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痰液标本:在微生物检验中,痰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在当中占比最大,痰标本的留取量的不合格是主要出现的环节,在进行痰液检验时,需要注意的方面众多,且该项操作都是受检者自行操作,加上了取材不合格的发生率[3]。二是血液标本:通过分析临床进行血样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得知,针对有发生败血症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上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血液培养体现出的价值非常明显。但是由于血样标本遭受污染,提高了血样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发生率。在医院开展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中,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标本运送不当、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接种未对无菌操作进行严格遵循[4],或者由于自身工作的疏忽、大意等等情况,使微生物检验标本遭受了污染,进而致使微生物检验标本发生不合格情况。三是尿液标本:尿液标本发生检验不合格主要表现在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两方面上,对于标本污染主要是由于标本接种、运送当中出现的问题[5],进而使标本遭受污染。对于标本运送不及时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尿液检验前,要求受检者需先对自己的外阴部进行清洗,对其中段尿液进行采集,并且还要确保尿液标本在1 h内进行检验,这样常常就会造成送检不及时情况的发生[6]。四是粪便标本:一般情况下,粪便标本对于检验及采集的及时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在经过采集、运送、检验几个环节后,导致受检最佳时间遭到延误,进而使得粪便标本的真实性、质量降低或者下滑,大部分粪便标本在转送到检验室后都呈现脱水、干燥状态,检测结果假阴性发生较多[7],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进而对诊断准确率造成极大影响。五是分泌物标本: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现象发生主要表现在送检不及时和标本污染上,送检不及时是由于在对分泌物标本进行采集和运送中花费较长时间,延误检验的最佳时间,使得标本质量下降,进而出现分泌物标本不合格;标本污染主要是由于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者观念不强造成的。

微生物标本检验的合格率与检验质量存在直接的相关性,针对导致痰液标本、分必物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及血样标本等微生物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几个原因,本研究力求通过以下几点对策,对检验质量进行控制,使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得到提升,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可靠的依据,具体对策如下:一是检验人员要时常深入临床各个科室,增强与各个科室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临床医师对检验科室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细心听取和接纳,尽快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同时检验科医师需进行检验标本手册的制定,传递到临床医师手中,手册涵盖检测需要注意的相关方面、检测时间要求、采集的要求等内容[8],让临床医师对检验要求进行明确,合理开展相关操作。二是对临床医师开展相关方面的培训,主要为检验采集知识,安排时间让临床医师对检验标本采集手册进行学习,对于某些经验欠缺医护人员或者进修医师还要对他们开展标本采集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并选派经验丰富的感染科人员开展示范,以此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进行确保。三是分析统计标本检验不合格发生的几率,之后再进行研讨,将统计结果告知相关科室,对导致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工作人员的标本采集、运送意识增强。

综上所述,为了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提供保证,有必要增强各个科室的沟通,对检验各操作步骤进行规范,进而使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陈中湘,袁正泉,谢丽云,等.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管理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7):122-125.
[2]黄小玲.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7):144-147.
[3]陈霞.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9):706-708.
[4]刘炯焕.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331-332.
[5]孙海燕.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301-302.
[6]王晓翠,周明志,丁秀霞.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18):184-185.
[7]高吟,徐庆,朱琦琪,等.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306-307.
[8]杨俊文.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相应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140-1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7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