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病理技术属于病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病理学研究中的方法学及基础,常规病理技术是病理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病理诊断效果、诊断准确性与及时性密切相关。本文结合作者自身长期工作体会与实践,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质量控制;病理技术;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冯晨 , 曲利明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7):196.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迅速,临床中病理技术也广泛参与临床手术诊治的方方面面。常规病理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不可或缺,其主要包括接受登记、制作常规病理活检标本切片及管理病理相关资料等。临床中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病理医师对病情的诊断准确性。病理制片发生异常问题,直接影响病理诊断质量,甚至造成医疗差错或事故。本文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多方参考,从病理技术各个细节提出常见问题与对策,以供参考。
1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分析
1.1申请病理诊断填写不明确
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书写一般项目与病检标签上内容不符,或病史及部位等字迹潦草等诊断申请不明确现象。不仅对临床病理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同时对自身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实际操作中存在大多医院未严格执行《国家病理科室标准管理办法》中的操作流程,对标本进行登记采集与制作切片,人为影响因素时有出现,因此,对病理诊断造成极大影响,极易导致诊断差错。
1.2标本处理不规范
(1)不规范预处理,临床病理诊断中部分病理科工作人员使用敞开容器放置固定组织标本,未进行封闭存放处理,极易造成标本固定液挥发致组织干枯自溶。或者使用 AF 液,1:9 甲醛,有的甚至使用乙醇或生理盐水固定。此外,存在部分工作人员在固定液中,未按要求加入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成分),对后期进行的免疫组化工作造成影响。(2)不规范操作,对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等各个环节的原理、意义、试剂配比及作用时间不掌握,导致在实际切片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处理,例如:切片空洞、出现裂痕、波纹状裂隙、厚度不均匀,甚至发生蜡片破碎甚至脱片、呈搓衣样变化等现象。(3)染色不当,制片过程中,由于组织未能及时固定或不完全,对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染色时,组织染色不清晰,诸如此类现象,这些与病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存在必然关系,使诊断无法有效分辨细胞核仁具体位置,导致染色后细胞质与细胞核的对比度与清晰度降低,对诊断结果造成直接影响。
1.3不规范病房档案管理
病理科档案主要包括:术中快速活检、常规活检、资料存档等文字相关资料。存在部分医院对于病理档案管理重视度不足,医院病理科室对其管理欠缺,导致医师填写病理资料时极易出现误填、错填、部分档案信息遗漏及医师字迹潦草等现象。此外,仍然存在部分医院无专业病理科档案管理工作者, 外加其相应管理体制不全,导致病理档案资料保存不完整。
2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对策
2.1加强病理技术工作者的职业及专业知识教育
调查发现,医院存在部分相关技术工作人员知识掌握参差不齐,或因粗心大意、疏忽造成病理技术问题;对此,应安排进行相关业务定期轮训,对病理技术工作者医风、医德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医患事故预防意识,从最根本上解决预防病理技术质量的问题 [1]。
2.2完善标本保存、运送制度
医院病理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在审核标本核对与病理检查申请单时,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申请单资料进行认真查对, 预防送检材料相关信息与申请单资料不符。同时病理科对于存在问题的病理诊断申请单不予以接受,并采用编号制度对切片组织与申请单进行管理,并实施电脑存档,病理技术诊断前确保相应编号一致 [2]。若发现切片组织与申请单编号不一致现象,应立即与相关人员联系,并查清原因予以修改,在对标本进行转交或运送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时刻注意预防容器打碎、容器倾倒等事件发生,避免标本发生污染、缺失及错乱等现象。
2.3杜绝材料污染
病理工作人员在取材时需对取材器材进行清洁处理,避免标本发生材料污染;同时标本采集后用于放置的盒子必须经消毒, 确保其干净完好。病理技术人员需注意标本取材过程中,应先取小标本,再取大标本,预防应失误造成组织交叉污染。对标本进行处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器材的干净,避免造成病变,信息丢失 [3]。
2.4严防标本缺失
病理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在标本包埋过程中,需对细小标本特别注意,仔细核对相关记录单据,预防标本被忽略,丢弃或遗漏,避免遗漏在金属提篮等处,确保本组标本的完整性。标本存放容器选择必须为具有耐酸碱密封、完好无损的容器,标本盛放最好采用一次性封口塑料袋,并对相应包埋组织进行底单核对,对于小标本蜡块进行修切时,要薄修慢切, 一定要慎重仔细,确保标本组织的完整性,预防过度切块现象。对标本进行染片时,需充分溶解标本组织中的蜡,避免标本脱落,牢固粘在玻片上 [4]。
3总结
综上所述,医院病理科室应严格病理技术质控,规范培训各类病理技术人员,提高整体技术人员素质,形成制度,定期与诊断医师沟通,了解制片质量存在的问题,同时养成制片后技术员阅片的习惯,了解切片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提高制片质量,定期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马恒辉 , 周晓军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27(5):533-536.
[2]吴志川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J]. 大家健康 : 学术版 ,2012,6(10):102-104.
[3]刘海霞 .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 [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6,32(4):48-50.
[4]张丽娥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及对策 [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24(4):2263-2264.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7/2018122704273231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