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定量病理技术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月收治的 82 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病理技术对 82 例患者进行诊断,并实施手术病理检测,按是否癌细胞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观察定量病理技术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及肿瘤转移与肿瘤细胞核形态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病理诊断率 100%, 定量病理技术诊断率 98.34%,差异不显著(P> 0.05),无转移组肿瘤细胞核的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周长、面积及 DNA 指数均显著优于转移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定量病理技术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高,可诊断肿瘤转移情况并判断预后。
关键词: 定量病理技术;腋淋巴细胞阴性乳腺癌;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张印坡 . 定量病理技术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165-166.
0引言
乳腺癌发生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为女性常见肿瘤,女性发病率为 99%,男性发病率为 1%[1],女性 50-54 岁为高发年龄阶段 [2],其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而乳腺癌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患者多具有家族乳腺癌病史及晚婚晚育,欧美国家研究发现,乳腺癌与 BRCA-1、BRCA-2、P53、PTEN 等基因突变相关 [3]。早期乳腺癌常无典型症状及体征,常体检时发现乳腺肿块,其常见体征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腺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等,常用影响学检查有彩超、乳腺 X 线摄影、磁共振检查。有研究显示 [4],3 级医院收治的 1/3 以上的乳腺癌患者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随着疾病发展,肿大淋巴结逐渐融合粘连固定,晚期可转移至对侧及锁骨上淋巴结。但对于无腋窝淋巴结肿大或转移者,乳腺癌的诊断率更低。本研究旨在分析定量病理技术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收治的82 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82 例患者手术病理诊断腋淋巴细胞阴性乳腺癌。②术前未经放疗及化疗。③术前无肿瘤远处转移。④病理资料完整,且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术前肿瘤多处远处转移者。②存在意识障碍, 不能自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③未签署知情同意者。④临床病理资料不全者。女 82 例;年龄 33-79 岁,平均(57.0±4.4)岁;癌肿直径 3-6 cm,平均(3.6±0.5)cm。绝经者 65 例,未绝经者 17 例。82 例患者均术后随访(随访项目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超声、CT 扫描等),5 年复发转移者 15 例。
1.2方法。评估患者临床资料后,肿瘤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同时病理标本采用 HE 染色切片镜检并行组织分级。癌细胞核原位定量检测给予 Feulgen 染色切片后放大 400 倍,检测癌细胞相关指标,即:癌细胞核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周长、面积及 DNA 指数。
1.3观察指标。对比手术病理及定量病理技术诊断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准确性。观察分析肿瘤转移与肿瘤细胞核形态
(癌细胞核最大直径 dMax、最小直径 rMin、周长 C、面积S 及 DNA 指数)的相关性。
1.4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使用 t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 χ 2 检验组间比较。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定量病理技术与手术病理诊断准确性比较。定量病理技术的诊断率 96.34%,手术病理诊断率 100.00%,差异不显著(P > 0.05),见表 1。
2.2肿瘤转移与肿瘤细胞核形态相关性。转移组患者癌细胞核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周长、面积显著大于未转移组,而DNA 指数则小于未转移组患者,差异显著(P < 0.05),见表 2。
3结论
乳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女性患者较为常见。乳腺癌转移至腋窝淋巴结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标志,但临床上发现部分乳腺癌转移而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 [5]。目前临床上,乳腺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有乳腺超声、X 线摄影、MRI 等,其早期检出率较低,而对于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检出率更低, 导致不能在早期就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对控制其病情的发展存在不利影响。早期诊断并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关键,且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可显著提高女性患者治愈率并改善患者预后,有研究显示 [6],乳腺癌早期治愈率达 90% 左右。目前临床上,乳腺癌诊断金标准是手术病理检查,但其是建立在有创手术治疗的前提之下,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损伤,影响其美观程度,女性患者较难以接受,一定程度上限制应用。近年来,定量病理技术完善并补充传统病理学,其在定性研究前提下,通过各种方法从量化角度探讨疾病发病机制、原因、转归及病变机能、形态特征的学科 [7]。有研究显示 [8],定量病理技术对于乳腺癌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可有效评估肿瘤细胞的转移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定量病理技术的诊断率 96.34%,而手术病理诊断率 100.00%, 差异不显著(P> 0.05),与有关研究结果相符[9]。也就是说, 临床上可以应用定量病理技术代替手术病理对患者进行检测, 既能够不降低诊断准确率,又可以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有学者认为 [10],癌细胞核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分化程度,所以分析癌细胞核形态可判断肿瘤转移情况。本文相关研究显示:转移组患者癌细胞核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周长、面积显著大于未转移组,而 DNA 指数则小于未转移组患者,差异显著(P< 0.05),分析可能为肿瘤细胞DNA 不停复制,肿瘤细胞增值,而发生转移。
综上所述,定量病理技术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高,可诊断肿瘤转移情况并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马洪霞 . 浅析定量病理技术在诊断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方面的应用价值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46):23-24.
[2]杨凯.定量病理技术在诊断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准确性探究[J]. 医药期刊 ,2016(46):00161-00161.
[3]黄锐. 定量病理技术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探讨[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2):40-40.
[4]丁晓平, 申洪. 定量病理学技术在大肠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3(2):114-120.
[5]过贵元 , 申洪. 定量病理学技术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 [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5(1):54-58.
[6]申洪. 肿瘤定量病理学研究进展及应注意的问题[C]. 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 ,2012(56):32-33.
[7]申洪, 朴英杰. 定量病理学发展与新科技的应用 [J]. 医学与哲学,2016(6):309-311.
[8]王道亮, 王本忠. 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治疗新进展 [J]. 安徽医学,2013,34(3):363-365.
[9]李克兵, 张诗武.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因素与预后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13-14.
[10]阮志君, 王本忠.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2(2):65-66.
《定量病理技术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28/2018112801452212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