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2 10:58: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配合以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方法将我科室于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19例经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突出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治疗。在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过程中,实施了有效的护理配合操作,然后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能积极配合,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0~100 min,而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均顺利完成,并且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由于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本身就有着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加上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充分做好了积极的准备与配合,提高了患者的手术依从性,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配合;护理要点

本文引用格式:李大红,曹元.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359-360.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是由于腰部椎体发生功能性退化或病变造成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而压迫到脊柱和马尾神经根,于是导致了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无力、麻木等症状出现[1]。目前临床应用多采用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该手术过程中还会结合一定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以期提高手术治愈率[2-3]。我科本次将会对近半年内收治的19例腰椎间盘突出在局麻下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护理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详细探讨过程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室于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19例经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突出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治疗。其中,男性10例,年龄25~66岁,平均48.5岁;女性9例,年龄32~71岁,平均50.1岁;所有患者病程0.6~4年,平均(1.68±0.67)年。已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骨折以及精神疾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认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患者先取仰卧位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检测生命体征平稳后取俯卧位,然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加抗菌手术贴膜覆盖、局部麻醉、生理盐水1000 mL加入庆大霉素16万U引流通路建立。通过X线透视机的直视,利用穿刺针从患者的安全三角区纤维环内逐渐开始将穿刺针刺入椎间盘,在通过已经建立起的引流通道用椎间孔镜剪切去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取出,最后进行椎间盘消融减压和纤维环穿刺口的皱溶与成形。

2护理要点

手术前中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2.1手术前护理配合

(1)术前访视。由手术室护士术前1 d到病房对患者的术前情况进行了解,首先自我介绍,减轻患者的陌生感,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及配合情况,既往健康状况,有无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梗塞等,有无自服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了解患者呼吸道情况,如吸烟史、吸烟量、有无咳嗽、咳痰等,此手术一般行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行静脉辅助麻醉,了解患者有无活动性义齿并取下,查看患者的血管情况及皮肤完整性,有无破损,同时做好此手术体位,俯卧位的摆放及配合,告知患者术前练习体验,以便术中能更好适用。

(2)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烦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而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努力让他们保持平和的心态迎接手术。同时要为他们详细讲解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操作方法、目的、优势以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消除对该手术的疑虑与怀疑,告诉患者该手术治愈率非常高,以期让他们接受并安心配合治疗。

(3)术前准备。护理人员要准备好手术过程中会使用到仪器设备和操作器械、物品、药品等,保证所有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医疗工具清洁安全。同时,要待患者做好身体各项项目检查,并做好患者的皮肤清洁工作。还要保证手术室内合适的温度、湿度、洁净度以及光线亮度。

2.2手术中护理配合

(1)体位护理。首先要将患者的身体摆放至合适的位置,既要保证患者能有较为舒适的体位,同时也要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即让患者保持俯卧位的体位,并在患者的胸部、腰部、髋部、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放置好护理垫,减少患者侧仰卧期间的不适感觉,并做好预防压疮的准备。同时,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依据医生的需要和嘱咐,适当地进行调整,便于医生进行操作。

(2)体征护理。做好患者在手术中的体征护理工作也必不可少,尽管一般情况下很少有患者出现术中不良反应,但由于患者的个体特征并不相同,就需要对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要保证患者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意识。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的感觉,如果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

(3)医护配合。护理人员需做好局部麻醉、铺巾和引流通路、无菌手术区域、孔镜仪器的安装等配合,在手术中密切配合临床医生的操作,呈递对应手术步骤的手术器械,并及时了解患者的手术进展、术中出血情况,并根据需要及时采取紧急解决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

 
2.3手术后护理配合

主要包括病症护理和健康指导。术后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是否渗血、肢体感觉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抬腿训练等康复指导,次数、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进食情况,为患者提供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等患者出院时,积极做好出院指导。

3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0~100 min,而且术中出血量少,仅为5~10 mL,术后恢复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19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并且治疗效果良好。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对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其生活质量,且发病率高,已经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病症之一[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目前临床中最选用的治疗方式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势在于微创,切口小、恢复快、成本低、术后并发症少,它是通过直接摘除腰椎间的病变髓核组织,来缓解和消除神经根压迫和腰腿疼痛症状。同时,该手术的过程中又重视护理的配合,旨在改善患者不良心理,保证手术操作安全,进而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院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进行了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治疗,其结果显示,19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00 min,而且术中出血量少,仅为5~10 mL,术后恢复过程中也无并发症发生,因此表明了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由于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本身就有着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加上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做好了积极的护理配合,提高了患者的手术依从性,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芦雨亭,周子娟,杨娟娟,等.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护理配合及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65-66.
[2]谭莉,李大凤.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0):234.
[3]Zetao Shen,Zhao-Ming Zhong,Qian Wu,et al.Predictors for poor outcomes afte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41 patients[J].World Neurosurgery,2019,15(20):66-68.
[4]Qing-Hua Tian,Zhong-Jun Liu,Hei-Fei Liu,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 and percutaneous disc cementoplasty for painfu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patients over 60 years[J].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19,30(6):15-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