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个性化康复训练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2 10:25: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训练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治疗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50例。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并结合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进行治疗。而后甲组患者实施常规训练护理干预;乙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经过3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肢体功能方面均得到改善,且乙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由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训练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康复训练;重症颅脑损伤;肢体功能;恢复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黄文,田淑芬,骆新宇.探讨个性化康复训练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284-285.

0引言

创伤性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便是颅脑损伤,该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对于这类疾病的重症患者通过治愈之后,往往还会产生后遗症,比如:失语、残疾、偏瘫以及自理能力低下等,从而给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及家庭负担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主要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个性化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抽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对象并实施详细分组研究,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100例对象均匀选自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50例。甲组包括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处在40-71岁,平均(59.23±6.35)岁。乙组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处在41-69岁,平均(59.65±5.31)岁。100例患者都有肢体功能障碍。纳入标准:GCS评分在7-12分、与重症颅脑损伤临床诊断相符合、患者虽伴有肢体功能及语言障碍,无意识方面或严重的精神障碍。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性别、年龄)没有显著的差异,可以实施进一步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再加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实施常规训练;乙组实施个性化康复训练。具体方法是:首先,前期患者以卧床为主,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对关节及肢体进行活动和按摩训练,从而使患者疼痛得以减轻,防止褥疮及肿胀现象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在肢体训练上,每小时可以进行5-6次,每次3-5 min为宜,训练程度视情况加减。对于患者的肢体训练可以针对病情的轻重进行相应的活动范围及次数的调整,为强化患者侧肢力量,可以让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每天两次。其次,对患者进行坐位(自行坐起)和语言训练,每天两次,每次30 min,使患者能够提升肢体的平衡能力。第三,日常生活及下地行走训练。每天两次,每次1 h以上。其中,日常生活训练内容为解便、穿衣、洗漱、进食或持物等基本的活动。第四,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紧张及焦虑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

1.3疗效判定标准。采用FMA评定法来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价。评分标准:100分为正常(Ⅴ);95-99分为轻度障碍(Ⅳ);85-94分为中度障碍(Ⅲ);50-84分为明显障碍(Ⅱ);50分以下为严重障碍(Ⅰ)。

1.4数据统计处理。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选择“t”进行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康复训练护理之前,两组患者在肢体功能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肢体功能方面均得到改善,且乙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由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3讨论

颅脑损伤作为脑科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病症,多半是由于外力撞击或交通事故引起,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血肿症状。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时,会对中枢神经造成损伤,严重时致残或生命威胁。据相关医学研究统计,该病症病死率达到17.5%-41.6%之间。且治疗后存活的患者当中,伴有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的占85%左右,生活无法自理的占15%左右。在以前对于中枢神经损伤认识不清,大多认为其不可逆转,后来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证实,采用个性化的、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这对于将其颅脑损伤患者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5]。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法当中,对患者肢体关节进行按摩和活动训练,不仅可以使患者肢体感觉得以增强,还可以减轻患者疼痛、防止褥疮、消水肿及促进血液循环等,从而逐步促使肢体功能恢复。其次,翻身练习,有助于患者侧肢力量的强化。第三,进行坐位、站立及行走练习,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重组,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第四,心理护理可以是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积极配合度,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速度[6-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肢体功能方面均得到改善,且乙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由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训练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10-12]。

参考文献

[1]高冬玲,于微.浅析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2):222-223.
[2]周超,张艳玲,秦玲,等.个性化循证护理联合药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233-234.
[3]杨仕容,何琳,杨蕊榕,等.个性化护理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不良情绪及运动功能的效果[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0):1238-1240.
[4]潘春柳.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6,40(4):366-367.
[5]张艳玲,靳立新,秦玲,等.个性化循证护理联合药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4):63-64.
[6]傅瑛,黄焕玲.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1672-1673.
[7]颜中英.对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其偏瘫肢体康复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129-130.
[8]黄现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13):1621-1623.
[9]闵群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36):166-168.
[10]班彩琴,余杏梅,曾雪冰,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12):175-176.
[11]盛丽英.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26):290-291.
[12]韩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