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以术后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常规组(60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结果90例研究对象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30/90),且发生并发症最多的为切口感染、裂开(20.00%);比较两组各项指标,除性别以外,差异明显(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普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手术持续时间≥3h、急诊手术及术中出血量≥800 mL。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诱因较多,可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因此,针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诱因并提出对策,在术前做好预防,可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普外科;并发症;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李韬.探究普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92):159,162.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以术后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常规组(60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此次研究均在患方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研究同意书,且经我院及相关医学机构批准。
1.2纳入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年龄≥18岁;通过彩超等检查确诊为患有普外科疾病,胃癌患者施以胃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并确诊;认知功能良好;没有严重内科疾病。
1.3排除标准
精神障碍史者;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紊乱者;肝硬化及肺部疾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者。
1.4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90例研究对象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30/90),且发生并发症最多的为切口感染、裂开(20.00%),如表1。
2.2分析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单因素
比较两并发症的单因素,除性别以外,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如表2。
2.3普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普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手术持续时间≥3h、急诊手术及术中出血量≥800 mL。如表3。
讨论
普外科患者病情严重,若不及时进行医治,可能诱发感染、血栓、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预后。因而,为改善患者病情,提升临床医疗工作效率,探究诱发并发症的因素及对策至关重要。
以上研究显示,普外科患者并发症的诱发原因有年龄、吸烟史、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分类和术中出血量等[2]。本文总结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对策有[3]:①患者在咳嗽及排便时用力过度,可致切口渗液、缝线断裂,一经发现,应及时覆盖无菌敷料于切口处,并马上进行医治,让医生尽快缝合伤口,操作时,可先缝合皮肤,以保持机体内部平衡,避免体液流失,进而提高临床疗效;②普外科开腹手术较为容易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疼痛等并发症,可采用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程短、疼痛轻、切口小且美观,其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不相上下[4];③术后出血涉及低血容量表现(低血压、休克、心动过速、少尿等)、血红蛋白下降在30 g/L以上,对患者需进行有创操作手术或输压超过3单位的积红细胞,为防止出血,有效止血,术前需对患者加强凝血和肝功能的改善;④高龄也可诱发术后并发症,因患者机体功能退化、免疫力降低导致,但目前对此说法存在争议;⑤手术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如下现象:加大患者的出血量,使机体内部紊乱;麻醉效果延长,对患者的呼吸、生理反应、消化等功能会造成影响;手术不顺利,容易引发并发症。因而,高效手术,减少手术时间,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总之,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诱因较多,可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因此,针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诱因并提出对策,在术前做好预防,可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郑亚军.浅析普外科临床病例分析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12).
[2]王建民.普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5).
[3]莫冬莲,纪建波,黎诗明.VSD在普通外科应用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蛇志,2017(2):249-250.
[4]程松梅.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