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缩短止血带结扎时间对老年人静脉采血的影响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1 15:26: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缩短止血带结扎时间对老年人静脉采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人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正常采血,中间过程不松开止血带;观察组,进行有效穿刺后,松开止血带,正常采血。对比分析两组的止血带结扎时间、全程采血时间、采集血液时间、血标本质量、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穿刺点瘀血情况和穿刺前臂肤色的异常改变。结果两组老年人的血标本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全程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人的穿刺点瘀血情况和穿刺前臂肤色的异常改变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短止血带结扎时间保证了患者的血标本质量,技术操作安全高效简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缩短止血带结扎时间;静脉采血;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钟荣秋.缩短止血带结扎时间对老年人静脉采血的影响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91-93.

0引言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如今对于老年患者的护理需求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减缓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从而就要求护理人员有准确、标准、熟练的操作技术[1]。静脉采血是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止血带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应用时间较长,会引起局部疼痛、压伤、淤血等并发症,还会影响到血液检验的部分结果。鉴于此,针对缩短止血带结扎时间对老年人静脉采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需抽血化验的老年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加入本研究。选取标准:意识清醒,无明显的血容量不足,无明显的躯体痛苦和感觉异常者,年龄:65-85岁。排除血管明显硬化、血管过细、血管位置过深、血液高凝状况的人。按就诊顺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女各为40例、20例,年龄65-82岁,平均(68.13±1.02)岁;观察组男女各为30例、30例,年龄65-85岁,平均(70.04±1.4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正常采血,中间过程不松开止血带;常规有效穿刺后,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试管,血足量时松开止血带,拔针头,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 min。观察组,在常规有效穿刺后,松开止血带,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试管,正常采血,血足量时拔针头,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 min。两组均由3名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经验丰富,穿刺技术稳定的主管护师完成采血工作。受检者取坐位,上肢摆放与心脏同一水平位,采血部位均选择上肢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避开静脉瓣、静脉结节、水肿或瘢痕部位;静脉采血量均为21 mL(7个试管);统一使用湖北仙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采血针、2-5 mL江西长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真空采血试管。

\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的止血带结扎时间、全程采血时间、采集血液时间、血标本质量、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穿刺点瘀血情况和穿刺前臂肤色的异常改变。全程采血时间:从确定要穿刺的静脉开始计时到拔针的时间。采集血液的时间指7个试管收集到血液的时间。时间采用秒表计时,由另两门主管护师负责计时和记录。血标本质量指标,由化验室的检验医师统一观察和评价样本的血量不足、溶血、凝血指标。面部疼痛评分:采用面部表情疼痛测量图测量扎止血带过程中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并由采血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同时观察和记录。1-4级分别为4种疼痛表情,疼痛程度逐渐加深,1级,有点疼痛;2级,轻微疼痛;3级,明显疼痛;4级,较严重疼痛。穿刺点淤血情况:由采血护土采血结束后观察记录;穿刺前臂肤色的异常:前臂正常肤色变白、变红紫即为异常改变,由采血护士在采集血液过程中观察记录。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采集血液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结扎时间、全程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观察组的血量不足、溶血和凝血例数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止血带结扎时间缩短不影响采血质量。见表2。

\


观察组老年人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观察组老年人的瘀血及前臂肤色异常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

 
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松弛、变薄、皮下脂肪减少,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静脉穿刺困难[2],老年人基础疾病多,采血量大,采血过程中,特别容易刺破血管,而且静脉穿刺后回血缓慢,凝血快[3]。暂时阻断局部静脉血流,使静脉充盈,保证穿刺成功是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的目的。

老年人采血过程中应灵活采用合适的扎止血带方法,保证良好的血管充盈度,这是穿刺成功的关键[4]。本研究中,观察组,进行有效穿刺后,松开止血带,正常采血。这样的真空负压中等剂量静脉采血中,缩短止血带结扎时间,能够明显减少整个操作所用时间,不仅提高了老年体检者的舒适度,而且不影响血标本的质量。考虑到老年人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血管充盈度并不良好的情况,止血带结扎时间缩短后,对血管充盈度的影响小,还可以取得足量的血标本,血管受到的损伤减小,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5]。观察组采用的缩短止血带时间,既保证了血标本质量,又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度,临床采血率也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老年人的血标本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全程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人的穿刺点瘀血情况和穿刺前臂肤色的异常改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缩短止血带结扎时间对老年人静脉采血的影响较大,值得进一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超.止血带不同充气间断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v.47(20):109-110+114.
[2] 李萌.老年人体检静脉抽血的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8,15(8):112-113.
[3]何新民.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12):43-44.
[4]张亚男.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145-146.
[5]钱佳.止血带的不同放松时机对血标本溶血及采血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1):57-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