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脑白质脱髓鞘改变的CT诊断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9 15:54: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脱髓鞘改变的CT诊断表现。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脑白质脱髓鞘患者4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诊断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800例脑白质脱髓鞘患者经CT诊断,脑白质内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其中硬化性脱髓鞘528(11%)例,血管性脱髓鞘3168(66%)例,中毒性脱髓鞘302(6.3%)例,营养不良性脱髓鞘346(7.2%)例,感染性脱髓鞘456(9.5%)例。结论CT诊断能较清晰的显示脑白质阴影情况,反应脑白质病理特点,有助于脑白质脱髓鞘的准确诊断,提高诊断水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CT诊断;脑白质;脑白质脱髓鞘

本文引用格式:赵德英.脑白质脱髓鞘改变的CT诊断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157+169.

0引言

脑白质脱髓鞘是脑白质对于各种有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典型反应,多为发育成熟的正常髓磷脂受到损伤,是感染、中毒、外伤等情况导致的精神系统疾病的继发表现[1],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硬化性脱髓鞘、血管性脱髓鞘、中毒性脱髓鞘、营养不良性脱髓鞘、感染性脱髓鞘等;脑白质脱髓鞘可导致患者出现多发硬化、胼胝体变性、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同心圆硬化、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亚急性硬化全脑炎和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等。主要发病人群是20-40岁的青中年,患者发病后可出现激动、大哭大笑、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和感觉障碍,失禁、瘫痪等[2]。脑白质脱髓鞘具有波动性,病情容易反复,还会造成人体功能障碍,总体情况是病情不断恶化。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确诊并治疗能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3]。目前临床诊断多采用CT扫描的方式,本研究通过对4800例脑白质脱髓鞘患者的诊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诊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4800例脑白质脱髓鞘患者,其中男性2486例,女性2314例,年龄22-64岁,平均(42.84±4.62)岁,体重56-75 kg,平均(62.57±4.05)kg,病程数小时至1.2年;文化程度:小学1563例、中学2464例、大学773例;记忆力减退2954例,行为异常964例,头晕3641例,肢体麻木268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白质脱髓鞘的临床诊断标准,血管性脱髓鞘患者均有五年以上的高血压病史并有反复脑梗的症状,中毒性脱髓鞘均有明确的中毒情况,硬化性脱髓鞘患者均有波动性反复发作的情况,其他感染性和营养不良患者均经治疗或随访进行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

1.2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机(型号SOMATOM Perspective)进行CT诊断,进行常规颅脑CT检查,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先进行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然后进行颅脑横断扫描,以听呲线或听眉线为基线,从基线至头颅顶部进行两侧对称扫描,通常部位采用10 mm层厚进行连续扫描,特殊部位或病变部位采用5 mm以下的薄层扫描[4]。

2结果

2.14800例脑白质脱髓鞘患者按病因分类。硬化性脱髓鞘528(11%),血管性脱髓鞘3168(66%)例,中毒性脱髓鞘302(6.3%)例,营养不良性脱髓鞘346(7.2%)例,感染性脱髓鞘456(9.5%)例。

2.2不同类型脑白质脱髓鞘的CT表现。硬化性脱髓鞘的CT影像为脑室周围、小脑白质、脑桥、胼胝体和延髓密度降低,活动期脑部出现明显的结节状强化,并出现脑萎缩现象[5];血管性脱髓鞘患者多有较长的高血压病史,多有脑萎缩和脑梗死症状;中毒性脱髓鞘患者根据中毒程度的不同,CT影像表现也有不同,轻度中毒时,CT扫描无异常,重度中毒可出现双侧对称的斑片状低密度区;营养不良性脱髓鞘可分为肾上腺白质和异染性脑白质两种,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CT影像表现为侧脑室旁白质和双侧枕叶出现对称性蝶翼状低密度阴影,常伴有不规则钙化灶,自后向前发展可影响弓状纤维和胼胝体[6];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CT影响表现为侧脑室周围白质形态出现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并有脑萎缩现象;感染性脱髓鞘的CT影像表现为病灶部斑片状低密度区,病灶多位于深部白质。

3讨论

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疾病,是脑白质对于有害刺激所产生的神经细胞脱髓鞘反应,是精神系统疾病的继发表现,对于脑白质脱髓鞘的分类,目前临床医学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脑白质脱髓鞘患者都有明确的发病原因,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硬化性脱髓鞘、血管性脱髓鞘、中毒性脱髓鞘、营养不良性脱髓鞘、感染性脱髓鞘等;青中年是主要发病人群,患者可出现多种脑部疾病和神经疾病,导致人体的正常机能障碍,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且病情有波动性,反复发作的过程中不断恶化,发病后的平均存活时间为25-30年。可见脑白质脱髓鞘的危害巨大,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正确认识脑白质脱髓鞘的发病原因和影像学表现,对于该病的确诊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基础的信息[7]。CT扫描检查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脑白质脱髓鞘的常用方式。

\

 
脑白质脱髓鞘的CT影像学表现均有斑片状的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同时伴有对侧室周围白质、枕角、半卵园中心的影响,不同病因的脑白质脱髓鞘其影像学表现各有不同,但基本都存在弓状纤维。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血管性脑白质病变,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占的比例较大,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率高,特别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较为庞大,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因此血管性脱髓鞘是脑白质脱髓鞘中占比最大的类型;硬化性脱髓鞘女性发病率比男性更高,在CT检查中表现为脑室旁病灶小而多,有波动性反复发作的特点[8];中毒性脱髓鞘和感染性脱髓鞘一般有明确的中毒或感染病史,配合CT诊断较为容易;营养不良性脱髓鞘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年或儿童,属于遗传性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性机能和智力减退,配合CT影像学资料容易诊断。

综上所述,脑白质脱髓鞘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早诊断早治疗,CT诊断能对脑白质脱髓鞘做出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炜,殷秀萍,王玉梅,等.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9):91-94.
[2]覃建蓓,何进娣,何任红,等.环己酮二腙致C57BL/6J小鼠脑白质脱髓鞘病变及髓鞘再生的雌雄差异性研究[J].广东医学,2018,39(24):3615-3620.
[3]Hosomi FYM,Sousa LF,Ramos A T,et al.Effects of deletion of the connexin 32 gene on pro and anti-inflammatories aspects in the ethidium bromide toxic demyelination model[J].Brazili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Pathology,2017,5(3):120-127.
[4]彭炜,王玉梅,周华军.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6,35(5):500-502.
[5]石秋宏.多发硬化患者看似正常脑白质区MRI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9):1414-1417.
[6]Peckham M E,Wiggins RH,Orlandi RR,et al.Intranasal Esthesioneuroblastoma:CT Patterns Aid in Preventing Routine Nasal Polypectomy[J].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18,39(2):344.
[7]赵振营,吕永铭,张惠娟,等.PCI术后疑似水电解质紊乱加重脑白质脱髓鞘分析[J].医药导报,2018,37(11):119-122.
[8]钟古华,廖君兰,刘其贵.阿戈美拉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8,31(2):46-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5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