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8 15:45: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介栓术的情况,研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护理方案的不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什么不同。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从在我院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医疗的患者中抽取50位,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通过抓阄的方式将两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抓到英文字母“AA”的为治疗组,抓到英文字母“BB”的为观察组,其中,两组的相同点是都使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都采用普通的医疗护理方式,两组相异的地方是治疗组在采用普通的医疗护理方式的同时还采用围手术期全面化的医疗护理方式,然后通过观察这两个组之间的对比情况分析患者的医疗效果从而得出有效的医疗方案。结果在观察、比较和分析后发现,治疗组的医疗后的康复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康复率,观察组的在医疗的同时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要明显高于治疗组的,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利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医治的时候可以在采用普通的医疗护理方式的同时采用围手术期全面化的医疗护理方式,也可以只采用围手术期全面化的医疗护理,围手术期的医疗护理效果要比普通医疗护理好很多,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低了风险,整体安全性较好,有利于大幅度改善手术的医疗效果,在现实和实践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方式;围手术期

本文引用格式:李鹏乐,金媛媛.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304-305.

0引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 Achnoid Hemorrhage,SAH)指人们的大脑下皮层或大脑表面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了血管的破裂,进一步使得血管中的血液流到蛛网膜下腔,从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疾病,此种疾病对患者的威胁巨大;同时,该病症在医治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可以导致较高的致残致死率[1-3]。一旦患者被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应尽快准备采取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为主,围手术期全面化医疗护理为辅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护士必须一直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尽可能的降低,有助于达到很好的康复率[4]。研究表明,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配合采用相应的护理方式,能够大幅度改善临床的治疗效果和病人的康复率,可以被推广使用,下面所要阐述的是其中所包含的内容。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从于本院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救治的患者中选择50人,分成两个组,每组的人数保持一致,分别是治疗组和观察组,抓到英文字母“AA”的为治疗组,抓到英文字母“BB”的为观察组。在治疗组的患者中,性别为男性14人,女性11人,年龄44~57岁;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性别为男性15人,女性10人,年龄45~58岁。两个组的患者在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标准和疗效标准》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诊断,且所有患者均符合蛛网膜下腔有出血的特征,表现出剧烈的头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假设患者之前不具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其各种突发症状,功能性消化正常,同时,患者没有重要器官出现丧失功能的情况,且排除有精神上的问题。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都采用普通的医疗护理方式,而治疗组在采用普通的医疗护理方式的同时还采用围手术期全面化的医疗护理方式,以下是作出的解释分析。

1.3.1术前护理

通过分析患者面临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心理开导,让病人拥有好的心情,使其情绪变得稳定,从而使得手术能够尽快的顺利进行。手术前还要尽可能的帮助病人做好身体护理,随时观察病人的身体情况,谨遵医生的医嘱进行有效的治疗。

1.3.2术中护理

密切关注病人身体机能的变化情况,及时记录,做好各种防范措施,一定要保证病人呼吸畅通。搭建静脉通路,通过采用静脉注射尼立苏的方式控制血压,从而防止病人的血压突然出现波动。利用动脉造影对病人远端血流情况和载流动脉情况仔细观察,完成各种数据的记录。

1.3.3术后护理

术后,由于麻醉的关系,病人可能意识不清醒,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拔掉管子,所以护士需要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在进行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经常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士精确的掌握各种并发症以及应对并发症的措施,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人员时刻注意病人的心情和病人的动态,做好各项记录,应对一切突发情况,从而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1.3.4出院指导

对于康复效果很好的病人,可以鼓励其踏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对于康复效果不佳的病人,可以告知其一定的锻炼方法和饮食方案,但是要稳住这类病人的情绪,不能因为着急而忽略一些细小的问题,要根据自己身体的恢复情况,帮助其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按时向医院说明情况,查看康复效果。

1.4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在手术后彻底消失,检查显示病情得到完全解决,即为显效;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在手术后明显减轻,检查显示病情解决程度超过50%,即为有效;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在手术后病情并未得到减轻反而是进一步的恶化,即为无效[5]。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在救治后的有效程度明显高于处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程度,观察组的患者在救治的同时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要明显高于在治疗组的患者。治疗组患者有3人救治后没有达到显效和有效,观察组患者有10人救治后无效,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观察组采用普通的医疗护理方式,而治疗组采用普通的医疗护理方式的同时还采用围手术期全面化的医疗护理方式,可以看出组间数据有较大的差别(P<0.05),见表1。


\
 

3讨论

随着当代科学水平的提高,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快速的前进,相比于以前,医疗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医疗合作社越来越普及,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内科保守治疗法,外科手术治疗法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法等。内科保守治疗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相关的药物对患者病情的发展进行控制,该项治疗方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很长时间,见效慢,并且容易引起患者再出血,风险大。外科手术治疗法主要采用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开颅的风险也大,可能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从而使患者的精神以及身体遭受到很大的创伤[6],尤其是对年龄很大的患者和身体素质很差的患者来说风险很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法对于患者来说伤害是最小的,安全性也比前两个好,因此介入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7-8]。

参考文献

[1]陈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250-251.
[2]郝旭,陈松,李素文.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32-833.
[3]温江.介入栓塞术与手术夹闭法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47-50.
[4]陈军辉,王玉海,杨理坤,等.超早期手术夹闭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5,23(11):830-835.
[5]孔刚,封硕,刘创宏,等.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后远期脑积水发生的比较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5):436-438.
6]范小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41-42.
[7]王玉妹,唐思魏,石广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6):494-500.
[8]曾光,洪明,徐岩,等.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1):63-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