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医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它源于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辩证、治疗等各个方面知识体系的构成具有指导作用。在以临床诊治为基础的医疗实践中,中医整体观念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跳出中医理论框架的限制,从现代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中医整体观的意义,赋予中医整体观更多的科学内涵,为以后的中医理论深度的挖掘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整体观;复杂性科学;科学内涵
本文引用格式:胥骅凌,石宇,周建伟.浅析中医整体观的复杂性科学内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248-249.
On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Complexity of TCM Holistic View
XU Hua-ling1,SHI Yu1,ZHOU Jian-wei2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Sichuan;2.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
ABSTRACT:Holism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s basic part in TCM theory system,which originates from classic Chinese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 thought and is the guide to the form of the physiology,pathology,diagnosis,dialectics,treatment knowledge system in TCM.In the medical practice based o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holism concep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This article tries to get of the limit of TCM theory,reviewing the meaning of the holism concept in the angle of modern complexity science,in the aim of offering a reference to the deeper research on the TCM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olism concept;Complexity science;Science meaning
0引言
中医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1],它包括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其中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包括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病理上的整体性(局部病变可反应整体的病变)和诊治上的整体性(诊治疾病时通过舌象等外在表现来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包括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包括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复杂性科学,是指以复杂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超越还原论为方法论特征,以揭示和解释复杂系统运行规律为主要任务,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探究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一种“学科互涉”(inter-disciplinary)的新兴科学研究形态。所谓复杂性,是现实世界的高级特性、机制、规律[2]。人体,作为一个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生命系统,它的复杂性是无可比拟的,而要将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研究透彻,只有使用复杂性的科学思维才能达到要求,因为生物体不是各种生物分子功能的简单叠加,不同的生物分子与组织之间有着复杂的网络关系。而这种复杂的网络关系,正是中医整体观在复杂性科学中的体现。
1现代系统论中的“中医整体观”
现代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各个作为系统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系统和功能,其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要素性质和功能加和[3]。中医认为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系统论中各要素)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与中医整体观的思想基本相近,那就是人是一个整体,离开整体谈部分是具有局限性的、不科学的,同时,解剖学、生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从侧面表明了中医整体观在现代系统论的内涵体现。
1.1现代解剖学、生理学中的“中医整体观”
中医整体观中人体机体本身的整体性,除了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系统、气血循环等来实现,在现代人体解剖理论中也有体现。如人体一个简单的屈曲肘关节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全身各系统组织的参与:力量的来源是肌肉,肘关节的结构由肱骨下端和尺骨、桡骨上端组成,肌肉的附着点是肱骨、尺骨及桡骨上的粗隆,而上诉的组织结构都属于运动系统;肌肉的收缩需要大脑的指挥,而大脑对肌肉收缩信号的传递则需要依靠神经系统;肌肉骨骼要保持营养和健康,则需要依靠心血管系统来运送各种营养物质及运走代谢废物;同时肌肉的生长发育还需要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由上可以看出,即便是以还原论为主要研究思想的现代解剖学、生理学,也蕴含了整体、系统的思想在里面,而这种思想与中医的整体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2现代诊断学、病理学中的“中医整体观”
中医的五脏六腑,与现代医学中的解剖结构不同,前者更是一种概念、一种集合。如对于肾的理解,中医学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具有藏精、主水、主纳气的生理功能。而现代医学认为肾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实质性的器官。王根发等[4]认为,中医的肾内涵丰富,它是一个融解剖、生理及病理并包含多系统功能的综合概念。中医对肾病的认识不仅包含了现代解剖学里有关肾脏的疾病,还包含了泌尿、生殖、内分泌、免疫、中枢神经以及代谢系统等与肾密切相关的疾病。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医整体观这种具有特色的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学对现代解剖结构以及现代疾病的认识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把周围相关结构及相应生理功能一起考虑进来的集合式、复杂式的理解。而现代医学中的综合征这个概念,正与中医学在整体观指导下提出的复杂、集合式的概念--证候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中医证候是中医关于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信息的综合征象,是对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时段生理、病理状态的概括,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5]。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不会只包含一个器官或系统,而是多器官多系统都会涉及。所以,诊治疾病时不能只注重局部的病变而不考虑整体,只有从整体论治,对疾病进行诊察,才能全面、系统地收集资料,做出正确的诊断。证候、综合征概念的提出,正是中医整体观、现代系统论科学内涵的体现。除此以外,系统生物学中的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也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因为中医证候不仅仅是几个症状和体征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组综合的证候群,是对病因、病性、邪正盛衰等疾病本质的集中概括,而代谢组学也是定量研究有机体对病理生理刺激或遗传变异引起的、与时间相关的多参数代谢应答[6],两者都从一定的角度说明了对疾病的诊断往往不是那么简单机械,是几个指标的叠加,而是印证了中医整体观--大部分疾病都是复杂因素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结果。
1.3现代医学模式中的“中医整体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它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7]。
以前的医学将人的身、心分开来看待,诊治疾病时往往只重视身体上的问题,而忽视心理上的异常。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慢慢发现这种医疗模式的局限和缺点,所以和中医整体观殊途同归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运而生。将人体、心理以及其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问题,这和中医整体观中的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这一点所阐述的思想不谋而合。
2分形理论中的“中医整体观”
分形(fractal),是由法国数学家B.B.Mandelbrot所创造的一个新名词,此词源于拉丁文fractus,其意包含fractured(断裂)和fractional(碎片、分数的)双重含义[8]。分形理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似性,而所谓自似性,就是局部(部分)与整体在形态、功能和信息等方面在统计意义上具有相似性。整体是局部的再现,而局部是整体的缩影[9]。也就是说,混沌中的分形性体现了“局部包含了其构成的整体的所有信息”这样一个思想,而这现代科学中的全息生物理论的思想核心也是这样。
中医整体观中的病理上的整体性,也就是局部病变可反应整体的病变这个理论,正是混沌分形性、生物全息理论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其中最具有的代表性的,就是针灸理论中的“耳针”理论。耳针法是使用一定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刺激相应耳穴就能调整对应脏腑组织的功能,其理论依据为耳廓与经脉、脏腑、神经有一定的联系,而这种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正是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以及分形性的体现。
3现代信息论、控制论中的“中医整体观”
现代信息论认为,运用信息方法对复杂事物进行研究时,不需要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加以综合考察,而仅仅从其信息的流程加以综合考察,从而获得关于系统整体性性能的认识[10]。现代科学多将人体比作一个复杂的黑箱系统,而研究这个黑箱的方法有2种--打开黑箱,即为白箱方法;不打开黑箱,即为黑箱方法。白箱方法[11]虽然能直观地认识黑箱的内部结构,但打开黑箱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破坏黑箱的结构和完整性,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造成了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割裂人体局部和整体的紧密联系,甚至会失去生命活动最基本的东西[12],最终造成研究的不准确性。
中医学,在其独特的思想观念和原则的指导下,采用的是不打开人体的方法--即黑箱方法对人体生理病理进行研究。这种不干预人体功能的研究方法,是医生用自己的双手和五官通过望闻问切取得黑箱的输出信息,这样取得信息的过程基本没有干扰人体本身的生理病理活动,也没有破坏原有的状态结构,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
4“中医整体观”的应用价值
程雅君[13]认为,中医具有“时空整体观”,认为人体是存在于一个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产物,辨证论治时,应该讲所在的时间以及所处的环境考虑进来,这样才能全面地看待疾病,从而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所以中医整体观最关键的作用就是指导临床,让临床医生在辨证施治时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当然,作为基于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且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中医整体观,并不只是可以用于临床指导,它对现代科学的发展还有一个启示和引导的作用。
量子物理学的整体观认为,部分的各种特性依赖于整体条件,抛开与整体的联系,部分便无意义[14]。将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割裂开来,进行疾病的诊查与治疗,显然是不科学的。近代的还原理论统治了西方医学界多年,对西方医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所谓还原论,就是将物质不断分割、细化,从器官到组织,再到分子、原子、夸克,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小。虽然它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越往深处研究,现代医学就越发现还原论这种研究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是无法用各种生化指标及细胞结构去衡量它的整个生命状态的。而与中医整体观拥有相似思想内涵的系统论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它的价值,20世纪30年代Cnano的“稳态”(Homeostasis)学说、50年代Wiener主张的生物控制论、1977年Besedovsky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1986年Moore引入时间生物学机制提出的“预言性稳态”[15]等,都是基于现代系统论所取得的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而现代系统论,如前文所言,与中医整体观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医整体观在这里所体现的科学内涵可见一斑。
5讨论
中医整体观,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已经指导了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辨证论治、四诊合参、三因制宜、天人合一,无不贯穿于医生对病患的医治之中。
然而,中医思想固然巧妙,中医诊法可谓精简全面,但只靠眼看手感来诊察疾病,还是有它的局限性,因很多疾病因其独特的病理特性,在临床上的外在表现不是那么明显,只有通过现代医学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才能知晓,而这是中医的整体观以及四诊合参所达不到的。所以扬长避短,将中医的整体观用到合适的地方才是发挥其长处的正确方法。
同时,历经时间考验的中医整体观,也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它深刻复杂性科学的内涵,它的科学性,甚至中医的科学性,也在不断被证实。所以,坚持中医理论,不让它被现代医学同化,让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中医学服务,才是发展中医,深化中医理论内涵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2]祝世讷.中医是第一门复杂性科学[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2:99-101+130.
[3]刘芳,王雪峰,杨贵将.用现代系统论审视中医的整体观[J].中医药学刊,2006,01:112-113.
[4]王根发,董竞成,段晓红.中医“肾”之概念暨补肾理法方药及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2:3112-3115.
[5]潘志强,方肇勤.中医证候本质研究现状及引入系统生物学技术新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01:104-107.
[6]王芹芹,张芳梅,王喜军.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03:541-545.
[7]卢祖洵.社会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
[8]王兆强.分形、分维、混沌与全息[J].科技导报,1993,01:17-20.
[9]韩锋.分维、分形、混沌及其物理哲学含义[J].河池师专学报(综合版),2003,02:16-20+30.
[10]沈英森.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是中医整体观现代化的理论基础[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9,06:18-20.
[11]罗耀东,徐义亨.迈向横断科学的控制论和中医诊断技术[J].中外医疗,2008,04:42-43.
[12]凌耀星.中医藏象学说与控制论[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4:4-8.[13]程雅君.中医整体观的三重内涵[J].哲学研究,2009,08:59-64+129.
[14]孟建宇.浅谈量子物理学与中医整体观[J].中医杂志,2013,18:1619-1620.
[15]李梢,王永炎.医学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5: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