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节律神秘的面纱逐渐被人类所揭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话题。现代时间医学认为,生物钟是地球上的生物适应四季循环、潮汐涨落和昼夜交替的“烙印”,子午流注与现代时间医学是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子午流注法是中医学的一大瑰宝。早在秦汉时期我国传统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活动须顺时应势,以达到“阴平阳秘”的防病治病原则和“因天时而调气血”的因时调摄方法。悬灸即为悬空施灸,是一种不用针、无接触、无伤害、无副作用,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养生项目,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平衡阴阳、调畅脏腑气机、通关利窍、驱邪扶正的作用,对中风后二便障碍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子午流注;悬灸;二便障碍;时间医学
本文引用格式:丛春蕾,张婷,韩丽娜.浅谈子午流注结合腹部悬灸治疗中风后恢复期二便障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213,218.
1子午流注和时间医学
1.1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子午是指时辰,代表着阴阳,流是流动,注是灌注,流注代表着阴阳对应的传输关系。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人体的气血循环便是子午流注[1]。从中以天气的四时节气,以年份而分,在日每天为十二时辰,而每一时辰又以早为阳升,午为阴升,天理循环,往来不息。午时到子时或子时到午时,在一定的时间中阴阳各经气血达到盛衰开阖,盛即气血盈、衰即气血过、逢时为开、过时为阖。每天子午流注的循环走向是从肺经开始到肝经结束,分别走过: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再次流入肺经,循环相接,《诗经》有云:“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
1.2时间医学
时间医学,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在生理节律处于低峰期时避免致病因素的侵扰并及时调节自己,按照“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同时主动地维系不宜破坏的自然节律,才可以使自己生活节律中的同步因子不断维持动态平衡,维护自身健康。2017年10月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3位美国科学家分享,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昼夜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杰出贡献[2]。时间医学理论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对于去除疾病否认病因和诱因,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二便障碍
二便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二便障碍是指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的现象,包括小便失禁、小便潴留、便秘及大便失禁4种情况。排便和排尿功能出现损伤时,就形成了排便功能障碍和排尿功能障碍。在《内经》中对于排便和排尿功能障碍的阐述既有二者合一的,也有分开的[3]。研究报道中风急性期尿失禁发生率高达32%~79%。而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大,中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与各种用药影响膀胱功能有关。便秘是中风常见并发症,调查显示中风患者的发生率为30%~60%[4-5]。
3悬灸
3.1悬灸治疗二便障碍
悬灸即为悬空施灸,是一种不用针、无接触、无伤害、无副作用,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养生项目,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平衡阴阳、调畅脏腑气机、通关利窍、驱邪扶正的作用,对中风后二便障碍患者有显著的疗效。悬灸作用机理和针刺治疗相似,可相互协同,互为表里[6]。
3.2悬灸方法
对中风恢复期二便障碍的患者使用子午流注理论结合悬灸治疗。在合适时间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长10 cm,直径2.5 cm无烟艾条点燃放于悬灸仪内盒内,连接电源,预热5 min左右后将悬灸仪放置于相应穴位上,以皮肤微热为宜,约30 min。悬灸时嘱患者放松,询问患者感受,治疗结束引导患者排便、排尿。
卯时(5~7点)大肠经当令,大肠经旺,有利于排除渣滓;未时(13~15点)小肠经当令,对一天的营养进行消化吸收;申时(15~17点)膀胱经当令,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除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二便障选穴部位:神阙: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神阙穴。最早出现在中医典籍《外台秘要》,在脐中部。《铜人》:“神阙,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现代临床医学常应用在胃肠炎、痢疾、尿潴留等病症的临床治疗中[7]。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中风
脱症;气海: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下脘:下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仰卧取穴,下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2寸。主治疏导水湿,下脘穴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作用;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
4小结
中风后二便障碍属中风后遗症之一,是中风后的难治兼夹症,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西药治疗无良策,且副作用大。本研究应用子午流注配合悬灸治疗二便障碍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二便障碍,缩短排便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陈秀荣,张喜锐.浅谈子午流注与择时服药的护理[J].河北中医,2008,10(30):1098-1099.
[2]左彪,谭彪,肖尧,等.浅谈2017年诺贝尔医学奖最新成果生物节律和中医传统时间医学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5):48-49.
[3]徐宁.《内径》二便障碍康复数据库的建立及研究[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0):11-14.
[4]Kolominsky-Rabas PL,Hilz MJ,Neundoerfer B,et al.Impac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stroke: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roke register[J].Neurourology&Urodynamics,2003,22(4):322.
[5]袁力,李艺柔,徐小冬.时间生物学—201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解读[J].遗传,2018,40(1):1-11.
[6]吴晓毅,王欣.针刺加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746-747.
[7]周焱.艾灸法在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44):99.
[8]林幼枝.艾灸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痔疮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10(2):55-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