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控制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减少患者的药物支出,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本院实施药学干预前后两年时间的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调查患者在这三类药物上的医药费支出比例情况,对比干预前后医院用药情况,评价管理效果。结果通过药剂科临床药师对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持续药学干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用药情况更加科学合理,患者的药物支出比例明显下降。结论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持续药学干预能够有效控制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为医疗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安全、合理用药的环境。
关键词:药剂科;药学干预;合理用药;医药费;医疗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王丹萍.浅谈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68-169.
0引言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公立医院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医疗费用的严格把控。这对医院的用药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用药的合理、安全,减轻患者的药物支出负担已经成为社会和公众密切关注的现实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每年由于不合理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患者的医药费支出比例仍然没有明显下降。本次研究药剂科临床药师针对目前本院用药现状中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药学持续干预,有效的减少了医院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减少了患者的医药费支出。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提取本院质控科、医务科、急诊科、药剂科、财务科、信息科等临床科室提供的数据,对本院实施药学干预前后两年时间的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2],并调查患者在这三类药物上的医药费支出情况,结合医改相关政策文件,对比药学干预前后医院的用药情况和患者医药费支出比例变化,评价药剂科的药学干预管理效果。用药情况和支出比例干预前后,结果具有可比性。
1.2医院临床用药的不合理现状
①药物选择不合理。由于患者数量巨大,医院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的时候,往往没有对患者进行详细、系统、全面的检查,加上医务人员的能力水平不一致,某些医生缺乏对具体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药物选择时过度依赖抗生素、激素、止痛药等抗菌药物和辅助性药物,这就导致医务人员用药过程没有做到对症下药,不利于患者的康复[3]。
②科室之间缺乏沟通。患者的疾病大多数具有复杂性,这就导致了患者通常会到两个及以上临床科室就诊。多名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针对患者不同情况会进行来联合用药,但是科室之间没有做好有效沟通,轻则药物重复使用造成浪费,重则不同药物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死亡。
③用药指导工作不到位。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用药的剂量、用药时间、用药次数、用药疗程的不同等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同的影响。临床医疗工作中医生往往会忽视这一内容,没有准确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例如随着现代药物剂型的快速变化,大多数的药物都只需要每日服用1-2次即可,但临床医务人员仍然按照医疗习惯执行每日3次的剂量,造成患者的药剂量太大,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4]。
1.3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措施
①提高药剂科的药学管理水平。这需要从药剂科的管理和药剂科临床药剂师两个方面入手,制定科学、健全的药剂管理制度和药剂科工作准则,为医院的医务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具体的标准,对滥用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整治,加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5]。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临床药剂师要加强药学知识的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充分掌握药品的名字、药理、成分、不良反应等,提高专业水平,辅助临床医生能够对症科学用药并监督患者用药,防止出现差错,减少药物的隐患。
②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6]。由于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中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问题最为突出,这需要药剂科结合国家下发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用药标准,严格控制医生在用药过程中过度依赖这一类型的药物,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药剂科要把握不同药物之间的适应症和冲突等,防止患者因联合使用相关药物产生中毒现象。
③发挥医院药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药物管理委员会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医院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用药,并在患者的病历档案中仔细记录用药情况和具体事由,保证用药过程公开、透明,这不仅能够促进临床医师提高用药水平,也能促进医患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这一部门的创立能够确保对医院用药情况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是对药剂科的药学干预工作的辅助和加强[7]。
1.4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结合了实施药学干预前后两年时间的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患者在这三类药物上的医药费支出比例变化。结合医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药剂科的药学干预管理效果。
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比例=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量/总用药量×100%。患者的医药费支出比例=医药费支出/总收入×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本文研究统计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患者在这三类药物上的医药费支出比例的调查结果进行卡方检验计算,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药剂科实施药学干预前后两年时间的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比例,由干预前的75%左右下降到了45%左右,用药比例明显下降。特别是住院病人的这三类药物的使用比例有更明显地降低。患者由于医院不合理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死亡也得到控制并逐渐减少。
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多,医院的总体用药量增加、治疗费用也明显增加。但落实到每位患者的具体收入情况来看,由于药剂科对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了药学干预,患者在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这三类药物的支出明显减少,这使得患者的医药费支出比例随之下降,由药学干预工作开展前的38%左右下降到了27%左右,医疗费用支出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患者在这三类药物上的医药费支出比例的研究结果通过卡方检验进行计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要不断加强临床药学中的合理用药工作。药剂科在促进合理用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药剂师不仅要深入一线接触不同类型的病患,还要本着安全、有效、适当的原则对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用药工作进行监督和干预[8],整治医院内部对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不合理应用,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保证用药结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持续药学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创造了一个安全、合理用药的有利环境,在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广药剂科的药学干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章考飞,凌艺兰,汪峰,等.浅谈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安徽医药,2019,23(2):390-395.
[2]田守林,刘营.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z1):74-75.
[3]胡媛媛.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6):100-102.
[4]林柳卿.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药学干预措施分析[J].海峡药学,2018,30(9):259-260.
[5]黄俊.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6):3,11.
[6]王莉,王爱兰.探究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医药前沿,2017,7(31):180-181.
[7]刘传福.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3):163-165.
[8]董丽荣,徐娜.浅谈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6):227-2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