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肉苁蓉是中国西北荒漠特有的名贵补益类中药材,被誉为“沙漠人参”。现代医学中,肉苁蓉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处方、中成药和保健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苁蓉及梭梭树的种植既能保护野生资源、也可以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肉苁蓉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肉苁蓉;临床;种植
本文引用格式:斯琴巴特尔,刘杰,席琳图雅,等.浅谈肉苁蓉的临床价值及人工种植情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260,271.
1本草记载及资源分布
肉苁蓉由于生长在干旱沙漠环境中,被美誉为“沙漠人参”。该植物寄生于沙漠地区梭梭树的根部,茎高40cm-160cm或更长,密布鳞叶,花密集,多呈黄色。盐生肉苁蓉C.salsa,多生于荒漠草原及荒漠区盆低地;多呈丛生状,花较少,花冠淡紫色。
肉苁蓉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记载,被列为上品,为常用补肾壮阳药,其功效确切,来源稀少,一直被视为药中珍品。据《吴普本草》记载,最早记载产地为甘肃河西,最早集散地为山西北部(内蒙古产肉苁蓉在此交易)。唐代之后产地不断扩大。据《千金翼方》记载,产地出现在甘肃各地、宁夏。《郡县志》记载在甘肃东南部、陕西志丹县北、河北保定西南等皆土产。《太平寰宇记》有记载,山西朔州附近有土产。元《一统志》记载,在甘肃附近土产。根据《名医别录》记载,肉苁蓉出产于甘肃、陕西及内蒙古西部等地,一般在农历五月采,地下部分入药。据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盐生肉苁蓉在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都有分布,且指出内蒙古的肉苁蓉产量大。
历代本草记载[1-3]的肉苁蓉基本一致,原植物为盐生肉苁蓉C.salsa(C.A.Mey.)G.Beck和荒漠肉苁蓉C.deserticola Ma,且认为荒漠肉苁蓉质量较佳。而管花肉苁蓉仅自然分布在新疆南疆地区。沙苁蓉由于资源稀少,成分含量与其他3种肉苁蓉有较大差异,仅在部分区域流通。目前由于大量采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陕西基本上不产肉苁蓉,现今的主要产地为内蒙古、甘肃、青海及新疆等。所以,对肉苁蓉属植物的保护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2临床应用及其他价值
据本草记载[3],《神农本草经》将肉苁蓉列为上品药,味甘,微温,具有补五脏、强阴益精气、益髓补中之功,广泛应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等引起的多种疾病。《名医别录》指出肉苁蓉“味酸、咸,无毒”。对于《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汤液本草》《本草蒙筌》以及《本草纲目》等均明确指出肉苁蓉“无毒”。。民间食用肉苁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食用方法有:炖肉、煲汤、熬粥、泡酒、泡茶等。
据各本草统计,肉苁蓉是历代补肾壮阳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在抗衰老类方剂中,出现频率位居第二,仅次于人参。近30年来国内外对肉苁蓉的研究一直都备受关注[4-5]。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具有强肝肾益精血、补肾壮阳、强筋骨的作用,用于阳痿、不孕、痛经等,该作用主要与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成分有关。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便作用,可能与活性成分总寡糖和半乳糖醇有关,肉苁蓉另一种成分松果菊苷可能对肠道上皮细胞有修复作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于老年痴呆、帕金森病、抗疲劳都有良好效果,可能与苯乙醇总苷、松果菊苷等成分有关。除此外,多项研究还表明肉苁蓉还具有保护肝脏、保护心肌、抗衰老、免疫调节、促进骨骼生成等作用。
3人工种植
3.1内蒙古自治区肉苁蓉种植情况
由于肉苁蓉在临床、保健、饮食上的应用广泛,但是药源比较短缺,野生植物开采严重。现代,国内内蒙古、新疆都有植物种植肉苁蓉,但是由于缺乏优质品种选择标准,栽培植物的生产质量参差不齐。种植草药的高品质是临床供应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优质品种,在植物生长初期要保证有植物生物活性[6]。
对于我国内蒙古种植肉苁蓉情况,主要在阿拉善。内蒙古阿拉善及其周边是荒漠肉苁蓉的道地产区,拥有“世界苁蓉之乡”的美誉,所产肉苁蓉质量上乘,个大、肉厚、富含胶质、鞣质等。产量占内蒙古自治区总产量的90%以上,占全国总产量70%以上。阿拉善地区的天然梭梭林66.7万hm2,人工梭梭林33.3万hm2,为肉苁蓉种植提供了前提和保障。目前该地区肉苁蓉人工种植面积约6万亩,年产量约1000t[7]。而且该地区不使用化肥农药,人为干预少,主要以野生抚育或野生栽培模式,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3.2锡林郭勒盟肉苁蓉种植情况
2019年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承担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的中药普查活动,过程中发现在我盟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市均普查到大量野生盐生肉苁蓉。但是采集到的野生肉苁蓉均属于个人牧场,且数量有限,为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考虑,只采集到做标本和药材的数量。不过这也说明,我盟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均是适合肉苁蓉的生长,尤其是盐生肉苁蓉。
而且锡林郭勒盟与阿拉善盟在海拔、气候、降水量、土壤等自然条件都差不多,所以梭梭林、肉苁蓉也能在我盟生长。早在2011年[8],我盟阿巴嘎旗查干淖镇乌兰托雅嘎查、正镶白旗乌兰察布苏木两面井嘎查两地均试种梭梭树、接种肉苁蓉获得成功,成活率达到90%。在我盟人工种植梭梭树、接种肉苁蓉是可行的。梭梭肉苁蓉产业是一项既能治理沙漠、又使农牧民增收的生态经济产业,目前已经有人作出了成功的探索,我们更应该大胆地继续尝试。
4肉苁蓉的经济收益
人工种植梭梭树接种肉苁蓉的重大意义:能有效推进沙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能有效推动沙区经济的发展。大面积推广种植梭梭树、接种肉苁蓉,必将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肉苁蓉经济效益的产生,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要有较好的梭梭根系是前提条件,一般而言梭梭栽植2年以后,方可接种肉苁蓉,接种后第2年有极少量产出,3年后逐步进入盛产期,才会有肉苁蓉经济效益产生。主要是前期工作的比较漫长,从栽植梭梭算起4-5年才有产出肉苁蓉,而4-5年以后只要有较少的管护和采挖投入,就可连续采挖5年左右的肉苁蓉。因此接近实际的效益分析,可以10年为计算周期[9]。
5小结
发展中蒙药生态种植产业符合我国宏观产业政策,是我国实施环保政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蒙药发展的需要。梭梭肉苁蓉的种植使人们认识到沙地荒漠化是可以改造的,是可以利用的,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我盟积极调动农牧民栽植梭梭和嫁接肉苁蓉,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我们要通过发展肉苁蓉产业,探索出一条优化治理沙漠、使百姓致富的新途径,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治沙新路,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兼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带动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
文献参考
[1]宋平顺,丁永辉.肉苁蓉的本草学研究[J].甘肃中医,1996,9(3):41-42.
[2]屠鹏飞,何燕萍,楼之岑.肉苁蓉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3-5.
[3]彭芳,徐荣,徐常青.等.肉苁蓉药用及其食疗历史考证[J]中国药学杂志,2017,52(5):377-383.
[4]于连云.肉苁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4:87-88.
[5]陈诗雅,覃威,杨莎莎,等.肉苁蓉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机制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7,29(5):1-4.
[6]Yan W.,Hai Ming S.,Zhong B,st al.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Predicting Production Quality of Cultivated Cistanche deserticola[J].Biol.Pharm.Bull,2017,33(2):334-339.
[7]赵云山,李紫岩,那木汗,等.内蒙古地区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7):901-906.
[8]张时浩.关于我盟试种梭梭树接种肉苁蓉引发的思考[N].锡林郭勒日报,2011,7:1-2.
[9]郝晨,段娜,袁彦,等.荒漠植物肉苁蓉经济效益分析[J].林副产品,2018,10:73-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