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存在于正常衰老和老年痴呆之间的不稳定的过渡状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及伴或不伴其他认知功能损害。在全球范围内,MCI患病率在逐年递增。近年来,西医治疗MCI疗效欠佳,而中医在治疗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本文对中医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综述。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治疗;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吴桐,王雪娇,李鑫璐,等.浅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92):61-62.
The Treat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 Tong1,WANG Xue-jiao1,LI Xin-lu1,WANG Jian2*
(1.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Jilin;2.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Jilin)
ABSTRACT: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a kind of disease that occurs in an unstable transitional state between normal aging and senile dementia,and its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memory impairment and othe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or without other cognitive impairment.Worldwide,the prevalence of MCI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In recent years,western medicine has a poor therapeutic effect on MCI,whi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shown some advantages in treatmen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reat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Traditional Chinese treatment;Review
0引言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或过渡状态的疾病,以记忆障碍为主要突出表现,可伴有其他认知功能的减退,但日常活动能力不受影响,且不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近年报道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超早期阶段可表现为MCI[1]。每年约10%~15%的MCI患者发展为痴呆[2],因此认为MCI是痴呆的高危因素,从而MCI的治疗被认为是防治老年痴呆的重要阶段。为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MCI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极为重要。
1病因病机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此处“神”可认为是神识,而认知功能则属于“神”的范畴,心血的盛衰会影响神的改变。《灵枢·本神》曰:“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魄藏于肺,喜乐过度则会伤及魄,魄一旦被伤,就会使人神乱、发狂。《景岳全书》曰:“以思虑伤脾,运化失常,胸脘滞塞甚至神情呆滞,意识不清”。脾气的特点,以升为主,脾气上升,可将水谷精微上输头目,营养全身,若伤及脾气,则升清受阻。《灵枢•本神》曰:“肾藏精,精舍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导致记忆力下降。本病虽病位在脑,但却与其他脏腑息息相关。古籍中将以上症状归类为“善忘”“喜忘”“健忘”等神志病范畴,现代许多研究者根据中医理论及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亦将其归纳分类。冯姣姣等[3]认为MCI患者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久病耗损、年迈体虚、七情内伤,或又夹杂风、火、痰、瘀、毒等病邪引起,导致自身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输布失常,从而致使脑失所养,髓海失充,神机失用。并将其病因归纳为以下五类:(1)肾精不足,髓海空虚;(2)痰浊上蒙,清窍被阻;(3)瘀血阻滞,脑络痹阻;(4)心气不足,气不生神;(5)肺虚督亏,五脏虚损,脑消髓减。结合古今观点及看法,人们对MCI发病机制的理解大体一致,但具体病因尚未形成明确条例。
2辨证论治
在MCI中医证候的初步研究中,田金洲等[4]在《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将MCI证候分为七类:脾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浊蒙窍、瘀阻脑络、阴虚阳亢、热毒内盛、及腑滞浊留。结合此分型,莫霄云等[5]认为MCI是由于肾、心、脾这三个脏腑虚损后,伴随痰、瘀等实邪产生而致病。归纳总结发现MCI人群多为脾肾亏虚证,其次为气虚不足证,往往复合证候最居多,而单一证候较少。此外,李轶璠等[6]在探讨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后发现,以65岁为年龄界限,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分布最广的为肾精亏虚证,其次为气虚不足证,而65岁以下的人群则以痰浊阻窍证为主,其次为瘀血阻络证。余忠海等[7]制定《MCI中医证素诊断评分表》,通过分析500余例有认知功能损害的老年人,得到较为细致的认知功能损害证型15种分类,其主要以肾虚、心虚、痰瘀互阻型为主,同时也得到肝脏虚损后亦可影响到MCI的证候得结论。石义容等[8]研究表明,脾肾亏虚为MCI患者的最常见证型,其次为气血不足、瘀阻脑络、阴虚阳亢、痰浊蒙窍,且复合证型多见。各种临床方证研究充分显示了对同一疾病的不同切入点及看法,但目前对MCI的中医证候分型仍无统一定论。
3中药治疗
无论单味中药制剂还是复方中药制剂,在治疗轻度认知障碍上都有明确显示其效果的优越性。余忠海等[9]用评估记忆商的方法,对100余例MCI患者进行评估,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给予相同干预措施,治疗组另予银杏叶片口服,发现治疗组治疗半年、一年后,记忆商得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由此可见银杏叶片对于提高MCI患者记忆商具有较好的疗效,具体显著表现体现在提高再认、再生、理解等方面。刘源源等[10]治疗中风后MCI患者,治疗组采用菖蒲醒脑汤,方中以补肾类药物为主,如淫羊藿、菟丝子等,佐以化痰通络等药物,如地龙、石菖蒲等,对照组选用尼莫地平片,及适当补充维生素口服治疗,3个月后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服用菖蒲醒脑汤后,在提升认知能力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高出14.29%。陈永灿[11]等人也得到结论:与茴拉西坦相比,应用开心益智饮辨证加味治疗MCI,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缓解临床症状。
4非药物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毒、无副作用等优势,近年来针灸治疗MCI的疗效及机制研究也不断的深入,这种中医治疗方式对于防治MCI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孙健健等[12]对针灸治疗MCI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及研究,许多学者单纯针刺(诸如百会、神门、四神聪、风池等穴位)后,患者的记忆功能、空间感知等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另外配合太冲、丰隆、太溪、关元、肾俞、足三里等穴位其疗效更显著且使用针灸治疗MCI之疗效显著高于未使用者。刘爽等[13]通过不同的针刺手法记录观察50例MCI患者的症状,分别予调神益智针刺法(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及常规针刺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及韦氏记忆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成效,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3.7%。由此可见,与普通针刺相比,应用以调节神机为本的调神益智针法治疗,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更有临床研究将针刺与五行巧妙结合,运用五行针刺法对MCI患者进行干预,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得评定基础上增加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为评估方法,根据评分变化,得到五行针刺能明显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结论[14]。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针灸治疗的方法,如传统针刺、电针、针药结合,均有显著成效,但相对而言灸法治疗MCI的研究较少,有待于继续扩大其样本量,并对疗效进行验证。
此外,八段锦养生方法也可影响MCI患者的生活。林秋[15]纳入90余例MC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治疗组同时增加锻炼:八段锦功法(每周6次)。以3个月、6个月为时间节点,进行评估后发现,八段锦不仅能强健身体,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5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对MCI的治疗,目前临床的常用药物如盐酸多奈哌齐、尼莫地平、丁苯酞等,虽然对该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缺乏特异性,且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在治疗效果上,中西医联合往往更胜一筹。王卓尔[16]将收集到的MCI患者,均予西药(安理申、尼莫地平片)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处方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加减,加重人参和黄芪用量,并加用补肾益髓之品,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MCI患者的量表指标改善显著,可很好地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与单独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相比,加用自拟还脑益聪汤治疗MCI,通过记录并对比两组连续服用8周后的数据,显示MMSE评分显著增高,中医症状显著改善[17]。
6小结与思考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以及转归是临床上较难掌握和控制的疾病之一,西药治疗MCI虽然有一定的明确疗效,但存在缺乏特异性、副作用等不足之处,在研究上无明显突破性进展。近年来,中医在治疗MCI上,秉承着辨证施治、四诊合参的原则,将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针药结合以及康复运动等特色多样的方法灵活运用其中。在治疗MCI的领域中虽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但在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及优势。笔者认为,临证应重视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联合用药,方能更进一步展现中医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瑜,金洁,罗一烽,等.轻度认知损害及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海马亚区MRI体积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7):972-975.
[2]吴含,朱奕,王彤.轻度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及干预的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5):594-598.
[3]冯姣姣,郑健刚,刘佳琳,等.轻度认知障碍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6):1166-1169.
[4]田金洲,时晶,张新卿,等《.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01):9-14.
[5]莫霄云.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中医证候初步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07):541-542.
[6]李轶璠,秦微,赵永辰,等.不同年龄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3):1041-1043.
[7]余忠海,董振华,刘吟枫,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素及证型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2562-2566.
[8]石义容,胡慧,王凌,等.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4):999-1001.
[9]余忠海,张春燕,蒲斌红,等.银杏叶片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商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3):287-291.
[10]刘源源,祝婕.菖蒲醒脑汤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9):20-22.
[11]陈永灿,白钰,汪亚群,等.开心益智饮辨证加味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5370-5372.
[12]孙健健,韩为,朱才丰,等.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204-1206.
[13]刘爽,张玉莲,周震.调神益智针刺法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1):1278-1280.
[14]陈健,何乾超,张青萍,等.五行针刺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论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281-1283.
[15]林秋.八段锦健身运动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4):3558-3560.
[16]王卓尔.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度认知障碍26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4):288.
[17]何建华,江炫光.自拟还脑益聪汤联合西医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8):1989-19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