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谈气机升降理论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7 13:34: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中西医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中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医在探究高血压病机理论方面不断革新,气机升降理论不仅对认识高血压的中医机理有指导意义,还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现气机升降理论在高血压临床实践中被越来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疗效。本文以气机升降理论为契机,综合多家之言,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气机升降理论

本文引用格式:赵晶晶,李泉红.浅谈气机升降理论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58-59.

0引言

高血压在中医学中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危害重,涉及病变部位广,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通常利用不同降压机制的降压药物,达到降压目的;而中医则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吴达在《医学求是》中提出:“明乎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则得其要领。”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脏腑功能的基本形式,升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气机升降乖戾也被认为是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之一[1],现如今,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现综述如下。

\

 
1升降理论指导高血压病的理论基础

1.1血压与阴阳气机升降学说的关系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应,而变作矣”。天地间气的升降运动,促使了昼夜及四季气候的变化,并周而复始的不断运行。天人相应,人体往往也随着天地间气机升降的运动而产生着相应的变化,其中血压与阴阳气机之升降出入就有着密切关系,这不仅表现在血压随每日阴阳气机变化而动态波动,也随一年四季阴阳变化而表现出动态波动。有研究表明血压具有时间生物学的特点,早上(6AM-12AM)血压明显升高,至11时左右血压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6时左右血压又开始逐渐上升,约18时左右达第二个峰值[2],考虑血压变化与阳气主导的阴阳升降出入交替有一定的关系。一年之阴阳变化如一日之阴阳变化,人体亦会随之而出现相应的表现,有报道指出人体冬季血压明显高于夏季[3],说明不同季节之阴阳变化对血压同样有影响。

1.2血压与气机变化的关系

高血压病机复杂,与体质禀赋异常、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有关,与痰浊、瘀血等亦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些因素无不影响着人体气机升降。气机升降逆乱往往被认为是高血压的重要病机,其病变涉及多个脏腑,与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以致气机升降失调相关。王艳霞[4]等提出血压相关的眩晕发作与气机异常变动有关。毛文艳等[5]认为全身紧张之壅涩状态表现在血脉上体现为高血压,其根本仍在于脏腑之气化功能失调。张磊[6]等多认为气机升降失常使气血逆乱,继而津液代谢紊乱,从而引发血压升高。邵琳琳[7]等认为气机异常时,气血运行的阻力增大,心脏搏动的负荷变大,导致气机病理性亢进,阳气妄动而鼓动气血异常运行,从而形成高血压。周忠民[8]等则认为高血压是气机“升降失司”所产生的病变,脏腑功能异常或其间的协调关系失常,导致了气血间推动关系的异常,从而产生高血压。

(1)与肝胆气机升降的关系肝属木,主疏泄,主藏血。肝经直达巅顶,在志为怒,怒则气机上逆,血亦随之上行,血菀于头面发为眩晕。另如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而致肝气郁结,肝气升发太过,血循经上行;肝郁日久化火生风,风火上扰头目,气血有升无降,则血压升高[6]。肝胆相表里,共为气机升降之枢。肝胆升降有序,则全身气机通畅。若肝胆升降失司,疏泄失常,枢机不利,亦致气血逆乱,血压升高[6]。

(2)与脾胃之气机升降的关系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湿易困脾,马连珍[35]认为湿为重浊之邪,易留滞脏腑经络,阻遏脏腑气机运化,致血行不畅,形成血瘀,从而影响血压。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之气机升降出入均有赖于脾胃的枢纽作用[9]。脾胃互为表里,脾气属阴主升,胃气属阳主降,两者互相配合,使人体气机升降有序,气血正常循行,从而维持人体血压的稳定。

(3)与肺之气机升降关系肺主气,朝百脉,主治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肺之宣发肃降功能正常,肺主气之功能才能正常。徐静[10]认为,肺气不畅,卫气不宣,血脉瘀阻,可引起全身血压的波动。

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气宣肃正常,则大肠传导如常;若肺失肃降,津液无法下达,则大便秘结;反之,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亦可致肺气不利,使血压骤升,损及心脉,或血溢脉外,引发中风等危侯。是故在高血压病人合并有大便秘结,腑气不通时,可通过通腑降浊法,调畅气机,降低血压。

(4)其他脏腑之间气机升降的关系肾与肝为母子关系,肾虚则母病及子,而致肝虚,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肝肾同源,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虚实密切相关,相互制约[11]。《医宗必读》曰:“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所以肝之气机升降与肾的滋养密不可分。

心主血脉,对血液的运行起着统帅作用;肾主精,精生髓,髓化生血,肾虚则血虚血瘀。血液的循环、血液的质与量都和心肾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2]。肾水主升,心气益降,水火共济,方能气血平和。《吴医汇讲·卷八》云:“心无水,则孤火上逆;肾无火,则寒水下凝”,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则血压升高。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虚者,阳气无力推动运化水饮,或阳气郁滞,水湿之邪凝聚,潴留体内则血压升高,可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见头晕心悸,肢体浮肿,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司,小便不利。叶天士《外感温热轮》中“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通过调节膀胱气化功能,利小便而通阳气,使清阳得升,气机通畅。

2升降理论在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

2.1从肝胆气机升降异常论治


肝的生理功能异常在高血压病人中表现尤为突出,调理肝之气机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通过养肝阴,平肝阳,清肝火,补肝血,疏理肝气等方法,使肝气条达,肝主疏泄功能正常,血压常可趋于平稳。刘永年[13]提出“肝用”表现为肝的疏泄作用,通过对气机升降出入的调节,达到对肝用的调整,从而治疗老年血压相关性眩晕。

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郭娟[14]认为,此类患者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肝火上炎导致的肝阳亢盛,治疗时应以平肝潜阳、祛风通络为主,常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而达平肝潜阳、生津退热之效;高立春[15]认为肝阳过盛,伤津化热,上攻头痛,故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以平肝潜阳,清热生津;席管劳[16]认为老年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发病实质就是年老肾虚,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风阳上扰,因此在治疗上以自拟滋肾潜阳除眩汤达到滋肾补阴,平肝潜阳,降压除眩的目的。

\

 
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刘伯伦[17]往往采用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的方法,组方为杞菊地黄丸加减;曹玉山[18]认为本型主要是由于肾阴不足引起肝阴不足,阴不制阳,从而导致肝阳上亢,血压升高,故治疗上常选用玉竹、葛根、天花粉、生地黄、玄参、麦冬、枸杞子等滋阴药物,并常在阴柔之品中酌加淫羊藿等温补肾阳之药物,旨在“无阳则阴无以生”。

对于肝火上炎型患者,徐添[19]运用龙胆泻肝汤泻肝胆之火,使气机得舒,血压自降;许岩[20]以清肝泄热,潜阳熄风为基本治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对于肝气郁结型患者,顾雄华[21]在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时治以清肝熄风,和解少阳,兼以补肾活血,方选天麻钩藤饮合小柴胡汤,以疏肝健脾、泻郁火、潜肝阳、宁心神。

肝与胆相表里,对于肝胆郁热型患者,李晓[22]抓其主要病机“少阳肝胆之热亢盛,邪热循经上扰”,运用大柴胡汤加减以清胆腑郁热,利全身气机;杨磊[23]通过针刺肝俞、胆俞、三阴交、太冲、足临泣等穴位来平肝理气、利胆化湿,达到降压目的;李燕萍[36]等运用小柴胡汤疏利肝胆经气,使患者经气得疏,水道得通,血运得畅,血压自降。

2.2高血压从脾胃气机异常论治

对于脾胃虚弱型高血压,徐鑫[24]等认为可采用健脾养胃、化痰除湿之法,以补中益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使脾胃纳运结合,化生气血,循环血量充盈,全身气机升降有序,从而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

对于气虚痰湿型高血压,邓铁涛[25]着重于调理脾胃,使五脏整体阴阳平衡,机体阴阳亦趋于平衡,治疗常采用补气化痰祛湿之法,方用赭决九味汤。

对于痰湿内蕴型高血压,郑彩云[26]认为痰浊不仅是高血压的病理因素,而且贯穿于高血压发展的全过程,常用以加味半夏泻心汤使痰浊得泄,水湿得渗,气化复常,血压得降。

对于肝郁脾虚型高血压患者,李立志[27]认为可采用疏肝理气、养血健脾之法,方选四君子汤合逍遥散,是肝气舒畅,脾气健运,从而血压稳定。

2.3高血压从肺气机异常论治

对于肺气不畅的顽固性高血压,徐静[10]常予宣肃肺气、理气化痰、淡渗利水之法,加用黄芩以清肃肺气,桑叶、枇杷叶等宣肃肺气,浙贝母、泽泻等理气化痰、利水渗湿等药物;仝小林[28]认为气机闭塞是复杂病理之关键,治疗高血压时常加入宣发肺气之药物,如射干、薤白、瓜蒌等,效果显著;张积友[29]运用降浊化痰理肺的治则治法,对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以降浊化痰、理肺益智。

肺与大肠相表里,运用通腑降浊法治疗高血压旨在疏利气机,只有人体气机升降有序,五脏六腑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30],闫洪才[31]多运用龙胆泻肝丸合防风通圣丸,通过清肝胆膀胱湿热来达到降压目的;临床也常应用大黄、火麻仁、郁李仁等泻下通积之药,使腑气得通,气机得畅,血压得降。

2.4高血压从其他脏腑气机异常论治

对于心肾不交所致血压升高,周文献[12]认为采用交通心肾降压法,通过“泻心火,滋肾水”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生理状态,方选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加百合、丹皮、夜交藤。

对于心火亢盛而致的高血压,丁书文[32]以泻火通利法为治则治疗高血压,创制了黄连清降合剂,既去火势,又为泻水之剂;对于兼有心火亢盛者,中药中常常加入清热泻火之品,如黄芩、黄柏、栀子、连翘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均有降压功效。

肾与膀胱相表里,李启强[33]以通补兼施、标本兼顾、利水化浊为主要治疗原则,自拟通补兼施方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李玉爽[34]选择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五苓散治疗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血脉瘀阻、水湿停滞的高血压;临床也常用车前子、泽泻、猪苓、茯苓、萹蓄、玉米须等中药之利水消肿之性来达到降压目的。

3总结与展望

高血压病因病机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医在探究高血压病机理论方面不断革新,气机升降理论不仅对认识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有指导意义,还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现阶段,气机升降理论在高血压临床实践中被越来越广泛应用,其中以肝和脾胃气机调节的应用最为广泛,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疗效。因高血压病机复杂,注重多脏腑气机升降协调,更能切合临床病机,有利于提高疗效。除此之外,可正确合理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渗透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来,为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提供预防和治疗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何婷.李南夷教授辨治高血压病的思路与方法[J].环球中医药,2017,10(6):710-712.
[2]阳涛,潘毅.高血压当从气机升降运化论治[J].四川中医,2013,31(03):36-37.
[3]张素雷,王键,张利青,等.血压与时间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06):999-1003.
[4]王艳霞,张艳,柳士博,等.高血压病眩晕的中医病机及治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05):847-849.
[5]毛文艳,杜武勋,董红彦,等.基于脏腑气化谈高血压病病机[J].江苏中医药,2016,48(11):13-14.
[6]张磊,郭伟星.从六经气化浅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J].中医杂志,2011,52(08):653-655.
[7]邵琳琳,丁元庆.从气机失常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机[J].四川中医,2018,36(01):50-52.
[8]周忠民,赵重学.高血压的中医病机探讨[J].陕西中医,2008(02):193-195.
[9]王学妍,王士彪,李明哲.辛开苦降与代谢综合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02):63-64.
[10]徐静,孔令彪.从肺论治高血压病临床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7,36(10):923-925.
[11]王耀光.“肝肾同源”论初探[J].中医杂志,2008(01):5-7.
[12]周文献.高血压病从心肾论治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08):4-5.
[13]陆源源.刘永年教授应用平衡升降法治疗老年血压相关性眩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05):936-938.
[14]郭娟.中医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2):126-127.
[15]高丽春.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160.
[16]席管劳.滋肾潜阳除眩汤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8例[J].西部中医药,2016,29(08):102-103.
[17]刘伦伯.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29+32.
[18]金祥槐,曹玉山.曹玉山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06):20-21.
[19]徐添.龙胆泻肝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54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4):2-3.
[20]许岩,薛博瑜.浅谈原发性高血压从肝论治[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02):105+107.
[21]顾雄华,刘芊,贺小芳.天麻钩藤饮合小柴胡汤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04):305-308.
[22]刘翠,李晓.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验案1则[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0):85-86.
[23]杨磊,杨彩青,王玮.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病机探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09):70-72.
[24]徐鑫,张明蕾,张景凤.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1则[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06):937+943.
[25]吴焕林,林晓忠.邓铁涛运用调脾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05):400.
[26]郑彩云.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32例[J].光明中医,2008(11):1690.
[27]冯志博,白洋.李立志教授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04):438-441.
[28]周毅德.从“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论代谢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15-01-21(005).
[29]张积友,常晓艳,江芳超,等.降浊化痰理肺方对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06):986-992.
[30]唐玉黎,李泉红.通腑降浊法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4):43-45.
[31]闫洪才.利水通便法治疗高血压的尝试[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5):79-80.
[32]袁成民,蔡爱华,丁书文.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4):279-281.
[33]李启强.通补兼施方辅佐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1):124-126.
[34]李玉爽,孙国梁.五苓散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8):57-58.
[35]郭放,樊瑞红.马连珍主任辨治高血压病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9,36(09):843-846.
[36]李燕萍,吴山永,胡艳艳,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少阳证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05):741-7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