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述胸痛中心的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7 11:42: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胸痛中心明显缩短胸痛疾病确诊时间,提高胸痛疾病的救治率,尤其缩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致死、致残率。近年来,在中华医学会领头下,国内多家医院开始尝试建立胸痛中心,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弯路,现将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相关方面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积极探索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胸痛中心;基层版;急性心肌梗死

本文引用格式:甄立业,王立飞,贾建峰.浅述胸痛中心的发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240.

0引言

胸痛中心是为以急性胸痛为临床症状的急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断治疗通道,它明显提高胸痛疾病快速确诊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门球时间,缩短闭塞血管开通时间,降低急性心肌梗死致死、致残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

1急性胸痛疾病

急性胸痛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动脉栓塞(PE)、急性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上消化道穿孔等,这些疾病的临床变异大,致死致残率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重点和难点[1]。其中ACS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有效急救时问短以及病死率高等诸多高危特征,其中尤以AMI的危害性更大,患者的病死率也更高。为了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率和死亡率创建了胸痛中心,随着对急性胸痛认识的不断深入,胸痛中心,不仅有利于ACS的早诊断和早治疗,而且对于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食管疾病等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疾病的及时诊治有重要意义。

\

 
2胸痛中心的发展历史

同普通住院患者相比,胸痛中心成立专门的救治区域,采用更方便、快捷的诊断治疗方案,从而采取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医疗费也明显降低。第一家严格意义上“胸痛中心”是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于1981年建立,到现在美国的“胸痛中心”已有5000余家,并且都纳入医疗保险支付内容[2]。21世纪初,在胡大一教授的大力倡导下,我国多家医院逐渐开始胸痛中心模式探讨,成为卓有成效的ACS救治单元。胸痛中心成立后设置了专门的急诊胸痛诊疗区域,配备了专用的诊疗设备,安排了专职的医护工和管理人员,制定了专属的诊疗流程和制度对高危胸痛患者进行救治,缩短了患者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患者的诊疗和相关手续办理分两条线进行,可以在完成所有急诊诊疗过程后,再由家属补办手续[3]。

3我国胸痛中心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在当前国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背景条件下,多地区医疗机构急诊PCI再灌注策略的实施率与及时性均较低,对STEMI的救治能力尚存在不足。自2013年开始,借鉴国外经验,在中华医学会领头正式启动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日前己在发达地区及城市取得了不错成效了[4]。2016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提出胸痛中心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确定了胸痛中心建设的各方面细节[5],此后胸痛中心建设在国内广泛推开,不仅在发达城市地区建设运行顺利,而且胸痛中心(基础版)在县级基层医院也达到很好的发展,其明显缩短了门球时间,降低了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基层医院由于各方面硬件设施、介入人员配备、介入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不足,将制约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发展,基层医院应该加强介入人员培训,培养独立开展急诊PCI术的相关人员,不断完善本院胸痛中心流程、建设院内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率、致残率。

4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预后与抢救时间密切相关。胸痛中心可明显缩短患者就诊到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时间,可有效提升救治的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胸痛中心在发达地区及城市已取得了不错成效,在基层医院同样可以有效运作,并得到确切效果。目前基层医院直面广大人民群众,为大量急性胸痛患者第一接诊单位,基层医院急性胸痛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水平的提高,将明显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率,所以在基层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势在必行。

\

 
参考文献

[1]王建旗.胸痛中心与绿色通道的发展与模式探索[J].中国医刊,2014,49(11):10-12.
[2]佚名.用规范化的体系建立起中国胸痛患者的生命绿色通道-中国胸痛中心的建立意义深远[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4):48.
[3]曹教育,胡琼丹,尹丹丹,等.胸痛中心的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6):845-848.
[4]涂琳,于琦,鲁玉明.胸痛中心模式与常规诊疗流程对STEMI急诊PCI救治效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47(11):1544-1547.
[5]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3):121-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