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6 09:21: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以随机数表法将从我院挑选的70例需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展开分组,分为A组(24例)、B组(23例)、C组(23例),A组单独采用罗哌卡因,B组联合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托啡诺,C组联合应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对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安全性以及产程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与A组和C组比较分析,B组的疼痛评分显著较低,其中A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3.6±1.2)分、B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2.7±1.1)分、C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2.9±1.3)分,镇静评分显著较高,A组产妇的镇静评分为(1.64±0.59)分、B组产妇的镇静评分为(2.66±0.49)分、C组产妇的镇静评分为(0.86±0.49)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B组与A组和C组比较,其中A组、B组、C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分别为(483±86)min、(472±91)min、(493±96)min;A组、B组、C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51±22)min、(50±18)min、(51±23)min,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将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应用于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中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了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且缩短了患者的产程时间。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托啡诺;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母婴

本文引用格式:刘雪梅.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124+126.

0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产妇重视分娩过程中疼痛减轻方法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过生理学分析后发现,硬膜外镇痛对交感神经兴奋性具有显著的抑制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液中儿茶酚胺的浓度,继而对的机体氧耗具有降低作用,并在实施硬膜外阻滞的情况下,可有效抑制副交感神经,避免不安反应的产生[1]。为此,目前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显著的镇痛方法为硬膜外镇痛。为进一步明确该镇痛措施的应用价值,在本文中主要从我院挑选70例需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母婴产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以随机数表法将从我院挑选的70例需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展开分组,分为A组(24例)、B组(23例)、C组(23例)。其中A组产妇的21岁为最小年龄、35岁为最大年龄、平均年龄是(27.7±2.5)岁;B组产妇的22岁为最小年龄、36岁为最大年龄、平均(27.9±2.6)岁;C组产妇的23岁为最小年龄、37岁为最大年龄、平均(28.1±2.7)岁。一般资料在A组、B组、C组之间展开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单独采用罗哌卡因,浓度为0.1%,用量为10 mL,B组联合应用罗哌卡因(浓度为0.1%,用量为10 mL)与布托啡诺(0.03 mg/mL,用量为10 mL),C组联合应用罗哌卡因(浓度为0.1%,用量为10 mL)与舒芬太尼(0.4μg/mL,用量为10 mL)[2]。

\

 
1.3观察和评价指标。对比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情况以及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予以比较分析。疼痛评分采用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实施评价,评分介于0到10分之间,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疼痛程度。与A组和C组比较分析,B组的疼痛评分显著较低,其中A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3.6±1.2)分、B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2.7±1.1)分、C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2.9±1.3)分,镇静评分显著较高,A组产妇的镇静评分为(1.64±0.59)分、B组产妇的镇静评分为(2.66±0.49)分、C组产妇的镇静评分为(0.86±0.49)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A组和C组作比较,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1。


\
 

2.3产程时间比较。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B组与A组和C组比较,其中A组、B组、C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分别为(483±86)min、(472±91)min、(493±96)min;A组、B组、C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51±22)min、(50±18)min、(51±23)min,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3讨论

导致分娩疼痛的因素可分为多种,比如阴道扩张的、盆地组织受压、宫颈扩张以及子宫收缩等,感觉神经组织范围主要控制在T11到S4之间。为此,对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实施缓解时,主要在的L2-L3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效果主要通过药物扩散阻滞神经而实现。临床中,实施分娩镇痛的临床意义巨大,可有效减少胎盘和子宫的过量出血,继而有效改善了胎儿的供氧量,对子宫收缩失调现象具有改善作用,所以积极实施分娩镇痛有重大意义[3]。

目前,椎管内局部麻醉药物可分为多种,比如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其中罗哌卡因的效果显著优于与布比卡因。具体而言,罗哌卡因属于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之一,其结构和布比卡因相似,但罗帕卡因在应用后导致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要显著少于布比卡因,同时在实施硬膜外神经阻滞的过程中,罗哌卡因能够结合受体,对钠离子通道起到阻滞作用,继而促使神经膜电位难以达到动作电位阈值,并且当罗哌卡因的浓度较低时可显著表现出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适合应用在分娩镇痛过程中[4]。运用阿片类实施镇痛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比如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以及呼吸抑制,通过局部硬膜外麻醉实施镇痛还极易导致心动过缓、低血压以及运动受限和感觉障碍[5]。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获知,与A组和C组比较分析,B组的疼痛评分显著较低,其中A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3.6±1.2)分、B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2.7±1.1)分、C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2.9±1.3)分,镇静评分显著较高,A组产妇的镇静评分为(1.64±0.59)分、B组产妇的镇静评分为(2.66±0.49)分、C组产妇的镇静评分为(0.86±0.49)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A组和C组作比较,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

综上所述,将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应用于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中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了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且缩短了患者的产程时间,值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建明.罗哌卡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1):155-156.
[2]艾喜婷,杨建功.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优点[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05):147-148.
[3]马新刚,徐翠兰,薛明喜.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08):83-85.
[4]Shaul C,Renu C,Stein M H,et al.Ropivacaine 0.025%mixed with fentanyl 3.0μg/mL and epinephrine 0.5μg/mL is effective for epidural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after cesarean section[J].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Clinical Pha rmacology,2015,31(4):471-477.
[5]侯小涛,池云涛,闫东方,等.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08(05):65-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1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