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呼吸系统表现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8年接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针对实验患者进行了神经内科治疗,随后统计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呼吸系统表现,以及本次实验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呼吸系统表现主要有急性肺水肿、急性间质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本次实验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概率会引发急性肺水肿、急性间质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为此,主治医师需要及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可以选择神经内科治疗方式。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系统表现;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李章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呼吸系统表现及其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84-85.
0引言
患者在患上缺血性脑血管病后,会出现动脉硬化、血管收缩、偏瘫、头痛失语等病理表现,并且会引发部分呼吸系统表现,因此,主治医师有必要在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呼吸系统表现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神经内科治疗则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最好的一项治疗方式。为此,本文选择我院在2018年接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呼吸系统表现及其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我院在2018年接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50-90岁,平均(70.21±2.16)岁,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合并高血脂患者24例。
1.2实验方法。针对实验患者进行了神经内科治疗,具体如下。可以选择为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以此来稳定患者的稳动脉内斑块,同时可以选择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或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方式,应用剂量控制在75-150 mg/d之间[1]。上述药物均能够起到改善微循环、及脑保护、活血化瘀效果。
1.3观察指标。本次实验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呼吸系统表现/本次实验患者治疗有效率为观察指标。
1.4数据处理。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计量资料以
(±s)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系统表现统计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呼吸系统表现主要有急性肺水肿、急性间质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2.2治疗有效率统计结果。本次实验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详见表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在逐渐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中老年人致残、致死原因,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系统表现指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系统并发症,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需要主治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加以重视。这表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概率会引发急性肺水肿、急性间质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具体如下。
3.1急性肺水肿。当患者出现脑梗死症状8-12小时之后,患者脑梗死病灶周围的脑组织会出现缺血、缺氧、水肿临床症状,同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会降低,水钠调节会失衡,导致吞咽反射、呕吐反射、咳嗽反射异常和喉头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急性肺水肿[2]。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肺水肿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有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紫绀、胸闷、呼吸衰竭等,因此在临床医学上经常被误诊为脑水肿,但是应用脑水肿治疗方式脱水治疗来治疗急性肺水肿,也是符合医学原理的,既可以治疗急性肺水肿又可以预防脑水肿。
3.2急性间质性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属于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有发热、气急、呼吸加快、咳嗽、咯痰等,当脑梗死患者处于偏瘫状态下时,患者的咳嗽反射、排痰反射、吞咽反射均会降低,并且会出现呼吸不顺畅等情况,当新鲜空气和污浊空气不能在肺部正常交换时,便增加了细菌侵入肺部的可能性[3]。急性间质性肺炎病理特点如下:患者肺泡上皮会出现脱落和变性迹象,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纤维蛋白将会形成透明膜并且充填在患者肺泡腔中;患者会出现弥漫性肺泡损伤,即肺泡腔及肺间质成纤维水肿状态并且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肺泡腔内出血现象。性间质性肺炎胸部X线诊断可见干湿啰音、白细胞数量增多、弥漫性间质性阴影。
3.3吸入性肺炎。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导致其在睡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误吸而出现吸入性肺炎,据统计,意识障碍患者在睡眠状态下时其误吸发生概率可以达到70%。缺血性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主要是由咳嗽、呕吐反射降低、喉头水肿、吞吐、假性球麻痹等因素引起的,同时,如果患者呼吸道末梢误吸吸入的微小物质不能被及时排出、患者年龄较大、患者免疫力较低等因素会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发病概率[4]。缺血性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并不够显著,主要有意识障碍、嗜睡、痛觉降低、食欲不振、精神错乱、活动能力降低等,这些均是脑梗死临床症状,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经常被误诊为脑梗死病情加重,进而延误治疗。
主治医师需要及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可以选择神经内科治疗方式,具体如下。
诊断方式。第一,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主要指的是腰椎穿刺的方式来检查患者的外脑脊液、测量患者的脑压,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传统检查诊断方式,在没有CT检测技术之前被普遍应用,能够有效的诊断出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头颅CT检查。头颅CT检查方式能够有效的诊断出脑出血、脑梗死,但是只有当患者处于缺血状态24小时之后,头颅CT检查图像才能够显示出患者脑实质的密度情况,而进行早期头颅CT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早期大动脉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灌流改变临床症状。第三,磁共振成像。相比较头颅CT检查方式而言,磁共振成像具有更加显著的应用优势,当患者处于缺血状态5-6小时之后,磁共振成像图像便能够显示出患者脑实质的密度情况,并且在18-24小时之后,磁共振成像图像便能够显示出患者病灶位置。磁共振成像方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诊断中的应用,具体可以分为灌注磁共振成像方式、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方式、质子共振波谱分析等,这些方式均能够有效的检查出病灶位置、脑梗死面积等,这些均能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第四,血管造影术。此检查方式指的是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之后10-15分钟内进行完全非介入性检查,具体是检测移动的血液,以此来产生对比,进而简洁显示血管壁的轮廓。
一旦患者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医护人员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患者的呼吸系统表现及其治疗。在患者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24小时之内,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尿激酶和东菱克栓酶静脉滴注,同时需要服用速溶血栓片;并且需要间断的应用浓度为50%的甘露醇对患者进行脱水治疗,这样既能够缓解患者的脑水肿症状,又能够缓解患者的机型肺水肿症状。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系统并发症为肺内感染,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呼吸道不顺畅、通气不顺、呼吸道内异物不能被排出等情况,这会令患者的肺泡肺间质出现炎症症状。目前,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可以选择以下治疗方式:第一,治疗患者的原发病,即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进行呼吸系统治疗,具体有抗生素雾化治疗、吸氧治疗、吸痰治疗等;第三,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了咳嗽、低热、白细胞增多等临床症状,便需要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常见的抗生素药物有菌必治、先锋霉素等,如果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系统并发症为肺内感染,导致肺内感染的细菌初期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中晚期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因此在治疗之前需要进行药敏实验和痰菌培养,以此来选择针对性治疗抗生素;第四,针对性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了咳嗽症状,可以应用复方甘草片等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宋利,刘道轩,傅军廷,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呼吸系统表现及其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08:497-498.
[2]赵玉贞.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肺部并发症[J].黑龙江医药,2004(02):155.
[3]陈金宏.老年保健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预警模型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
[4]史云,夏清.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6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01):79-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