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在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5 15:36: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在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8例(29髋)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的功能锻炼方案,包括制定路径式健康教育表单并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中结合回馈教学方法。结果干预后,除日常生活障碍程度无明显改善外,患者在疼痛、活动范围和步行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t=3.132,2.031,2.962,P<0.05)。结论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在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可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髋臼旋转截骨术;路径;健康教育;回馈教学;功能锻炼

本文引用格式:倪杰,陈小俊,黄天雯,等.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在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222-223.

0引言

髋臼旋转截骨术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手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最有效的方法[1]。髋臼发育不良是成年人继发性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病理解剖基础是髋臼和股骨头失去正常匹配关系,导致髋关节生物力学破坏[2]。髋臼旋转截骨术将髋臼呈球形完全离断,使带着半月状软骨面的髋臼能自由移动到适合于股骨头的匹配位置上,从而从解剖构造上矫正了髋臼发育不良[3],消除了髋关节负重软骨变性的因素,可防止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髋臼旋转截骨术为恢复髋关节功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术后容易发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静脉血栓、软组织粘连等并发症,术后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4]。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行髋臼旋转截骨术28例,术后功能锻炼采用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29个髋关节)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13~38岁,平均24.6岁。均确诊髋臼发育不良。其中右髋18例,左髋11例。根据髋骨关节炎X线分期标准[2],骨关节炎前期4个关节,初期12个关节,进行期13个关节。临床症状:均有渐进性远行及劳累后加重的髋关节疲劳、疼痛伴跛行。

1.2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大转子上方横弧形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切口方向切开阔筋膜,沿臀中肌深面钝性分离,近股骨止点切断部分外旋肌群,切开股骨大转子表面软组织,电锯横行作大转子截骨,连同其上方附着的臀中肌一起向上翻起,显露其深面的右侧髋关节囊。于关节囊上方及后方作骨膜下剥离,显露关节囊上方髂骨、后方坐骨骨质。前方在髂腰肌深面钝性剥离,部分显露耻骨支与髋臼交界处骨质。透视确定关节间隙所在,于间隙上方约2cm以弯凿向髋臼深部方向凿入,透视确认截骨线方向正确,按关节间隙水平于其上方均匀扩展截骨线,上方深部凿断髂骨内板,后方保留坐骨支正常连续性,平行髋臼后壁方向凿断髋臼后方坐骨。前方扪诊清楚耻骨与髋臼交界位置后于该处凿入,延伸截骨线后完全使髋臼周围骨质与髂骨骨质分离,远端截骨块可相对自由旋转,整个截骨过程均于透视定位下完成,检查截骨线未进入髋关节。向外、向前旋转所截出髋臼周围骨质,完整覆盖股骨头上方,正位透视证实CE角从术前约0度增加至术中约20度,同时股骨旋转中心与术前相比无明显上移,以四枚金属皮质骨螺钉经钻孔、测深、攻丝等步骤完成旋转后骨质与髂骨间的固定,检查截骨线稳定,再次透视证明旋转截骨的骨块位置良好。大量生理盐水、安多福冲洗术野,留置截骨线旁引流,复位大转子骨块,经钻孔、测深、攻丝等步骤后以两枚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大转子截骨块,缝合修复阔筋膜,重建外旋肌止点,逐层缝合切口,敷料覆盖,术毕。

1.3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方法的功能锻炼

1.3.1制定路径式健康教育表单


由科护长、区护长、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负责制定路径式健康教育表单。通过查阅以“临床路径”、“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髋臼发育不良”、“功能锻炼”为主题词的文献,积极循证,利用头脑风暴法,依据专科标准护理计划内容,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当日至术前评估与功能锻炼、术后当天评估与功能锻炼、术后3天内评估与功能锻炼、术后3天后评估与功能锻炼、出院日评估与出院后功能锻炼为纵轴,制成日程工作计划表,有计划、有预见地进行护理工作;并在临床试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完善,最后由3位护理专家、医疗专家审定,确定表格式路径。

功能锻炼的评估与内容主要包括:①入院当日至术前: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BMI)、是否有合并症及目前治疗情况,评估疾病的病程、主要的诉求、专科检查、辅助检查,指导术前康复训练、助行架的使用、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等。②术后3天内评估与功能锻炼: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疼痛、伤口引流、伤口情况、患侧髋关节活动情况,是否有咳嗽、咳痰,有无呕吐、腹胀等其他不适,给予患者平卧位,患肢处于髋关节外展15度,膝关节保持屈曲15~30度,踝关节保持90度位置。患肢行皮牵引,在两腿之间放入T形垫或软枕,防止髋关节屈曲、内收或内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疼痛的情况下,麻醉清醒后即指导患肢肌肉等长舒缩锻炼。鼓励患者活动足趾、足踝,进行股四头肌、臀大肌锻炼。屈伸踝关节练习时注意踝关节屈伸范围要大,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时要保持关节不活动。手术后患者下肢的本体感觉减退,护士将手放在股四头肌处,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或通过健侧肢体对比方法指导训练。臀大肌收缩练习是利用双侧对比法作臀大肌收缩、放松练习,或将1个硬枕放在患者膝关节下,让患者整个下肢向下压,使膝关节尽量伸直。③术后3天内评估与功能锻炼:评估前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有无不适及效果,评估患者疼痛、伤口、患侧髋关节活动情况,继续指导术后当天的功能锻炼内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训练量。术后第3天用关节功能锻炼器(CPM)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由膝关节屈曲30度开始练习,每日2次。④评估前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有无不适及效果,评估患者疼痛、伤口、患侧髋关节活动情况,继续指导前3天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逐渐增加训练量。

关节功能锻炼器(CPM)训练每天增加5度。术后1周每天6次,早、中、晚三餐餐前、餐后30min后各做1次,锻炼约2周。⑤出院日评估与出院后功能锻炼:评估前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有无不适及效果,评估患者疼痛、伤口、患侧髋关节活动情况,指导出院后复诊时间、日常生活中正确姿势及活动、出现跛行、双下肢感觉活动减退、伤口异常等远期并发症的观察与应对。若髋关节、膝关节均达到90度,3周后可坐起,坐位时屈曲不超过45~60度。6周后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8周患者扶双拐,髋关节适度负重,负重要循序渐进,先用脚尖着地,逐渐用足前掌着地,再过渡到全足掌着地。12周拍X线片复查后,可离拐自行负重。18周可做全范围关节活动。

1.3.2临床应用路径式健康教育表单并结合回馈教学法

应用路径式健康教育表单并结合回馈教学法实施临床护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负责制,每个小组护士能级均衡分配,包括1名高级责任护士兼组长及2-3名初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治疗与护理需求,按路径表的内容全程具体实施护理干预。在每个时间段评估患者及家属接受健康教育的需求及能力,按需给予播放健康教育视频,也可多次重复播放和观看,同时采取回馈教学法[3]。过程包括:①传递信息: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各阶段功能锻炼的内容,并且告知其每项内容的目的及意义。②评价效果:患者在接收责任护士健康教育信息后,自行理解,由责任护士提问或现场观察,让患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以上内容或现场操作。护士对患者复述的信息或操作的内容进行评价,了解其对相关信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护士提问时可营造轻松的氛围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③澄清纠正:对于患者回答错误或不足之处、现场操作错漏的内容,护士反复讲解,直至患者完全掌握健康教育内容。④确认掌握:确保患者完全掌握健康教育所有的信息并依从。

住院期间,责任护士现场评价患者是否掌握功能锻炼的内容、方法及频率,是否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对于不掌握的患者,一一给予指导并解答疑难问题。最后,责任护士在路径表单中完成的项目前打“√”,并签时间和姓名。病区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督查路径表单执行情况,在质控栏中签名,并及时给予追踪评价,改进效果。

1.4评价标准

采用疼痛、活动范围、步行能力、日常生活障碍程度4个指标评价效果[5]。其中疼痛分为无痛,即长距离步行后髋膝关节有疲劳感,但无痛,得分为40分;轻度疼痛即不定期,偶而痛,得分为30分中度疼痛,即步行时疼痛,短时间休息后缓解,得分为29分;重度疼痛即步行时有剧烈疼痛,得分为10分;剧烈疼痛且持续性疼痛,得分为0分。活动范围分屈曲与外展角度进行计分;步行能力按近乎正常或长距离步行后有轻度跛行、轻度跛行、明显跛行、能室内活动,户外活动困难、几乎不能行走进行评分;日常生活障碍程度按能坐,坐位持续5min、能跪,能脱鞋、能站起,手能触及足趾、能站起,患肢能单足站立,能上台阶、能下台阶进行评分[6]。

2结果

干预后,除日常生活障碍程度无明显改善外,患者在疼痛、活动范围和步行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t=3.132,2.031,2.962,P<0.05)。详见表1。


\

 

3讨论

3.1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髋臼旋转截骨术是在关节囊外把髋臼呈球形完全离断、旋转后再固定,因此增加了切骨处的接触面积,使切骨处容易愈合,但又不破坏骨盆环和小骨盆,既保持了骨盆的稳定性,又不影响女性患者正常分娩[7-8]。由于股骨头内移使压在股骨头上的合力减少,使负重部位的髋臼和股骨头的压力减少1/2,因而可使髋关节疼痛明显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和步行能力均得到改善,并可避免负重关节软骨变性和骨关节炎的发生。由于手术较为复杂,故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如股外侧皮神经区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9]。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固然重要,但术后功能锻炼对减少并发症的作用也至关重要。骨科护士除了抢救生命、减轻疼痛外,更主要的是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骨科护理过程的每个阶段需要护士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3.2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关节功能

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方法应用在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结果表明,除日常生活障碍程度无明显改善外,患者在疼痛、活动范围和步行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原因是通过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方法,患者能更好的掌握了围手术期功能锻炼知识,逐步形成信念,由知识变成信念,再成为患者个体的自我护理行为,责任护士再适时给予评价,康复护理技能准确率提高,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积极参与到疾病治疗和康复训练中,符合“知、信、行”模式理论[10]。在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把握最佳康复时机,在术后3天内开始活动,以防髋、膝关节及邻近肌肉发生挛缩;②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时避免过分的和不适当的髋关节活动。由于截骨后旋转的髋臼截骨面积较大,且远端主要由关节囊动脉供血,故愈合时间比其他松质骨要长,下床时间以术后8-10周为宜;③在站立练习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脉膊,询问有无心慌、恶心,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使患者跌倒;④注意锻炼时疼痛的评估。病程长、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关节挛缩、肌肉痉挛较重,运动时易出现疼痛,可适当给予止痛药。需认真鉴别疼痛部位和性质,辨别是肌肉障碍引起的疼痛还是髋关节不正确运动引起的疼痛;⑤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凡不被限止活动的部位都要活动,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循序渐进,活动量由小到大,活动范围逐渐加大,时间由短到长,注意使患者不感到疲劳,患处无疼痛[11-12]。

综上所述,髋臼旋转截骨术后应用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回馈教学法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功能锻炼,可促进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发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和软组织粘连等并发症,并且可增强肌力,促进神经感觉逐渐恢复,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Yuasa T,Maezawa K,Kaneko K.Nozawa M 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 for acetabular dysplasia and osteoarthritis:a mean follow-up of 20 year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7,137(4):465-469.
[2]Tanaka T,Moro T,Takatori Y.Oshima H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bony coverage before and after 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J].Int Orthop,2018,42(11):2527-2534.
[3]TAMURA-LIS W.Teach-back for quality education and patients safety[J].UROL Nurs,2013,33(6):267-271.
[4]Yasunaga Y,Fujii J,Tanaka R,Yasuhara S 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J].Clin Orthop Surg,2017,9(2):129-135.
[5]Gala L,Clohisy JC,BeauléPE.Hip Dysplasia in the Young Adult[J].J Bone Joint Surg Am,2016,6,98(1):63-73.
[6]范广宇.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28例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2,9(9):517.
[7]王璐璐,王晶晶,王聪聪,等.普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视频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26-228.
[8]刘芳环,石洁,孟盈,等.视频健康教育在成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2-53.
[9]龙彩雪,何海霞,黄世敏,等.视频示教片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4,25(4):621-622.
[10]魏红蕾.以“路径”冠名的中国护理论文发表现状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12-14.
[11]王培红,喻姣花,吕永利,等.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434-438.
[12]于秋红,白水平,栾玉杰,等.我国临床路径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12):85-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1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