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综合医院对临床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临床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为了符合新时代创新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我们特地设计了针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问卷,从学生兴趣、认知、对学校培养的看法等方面来了解学生培养方面的问题,希望能从教育层次寻找到一些培养临床医学生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临床现状;临床医学生;科研创新;培养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张茜茜,王宇涛,柳娟,等.临床行业现状及医学生自身情况背景下新时代创新研究型临床医学生培养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254-255.
0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充分显示创新型医学人才是当前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拔尖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育在医学领域的全面体现[1]。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生毕业后应具备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能力,而科研实践是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实现途径[2]。但目前本科阶段的医学教育还是以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为主,对于科研能力的培养还相当欠缺[3]。虽然我国医院存在对科研经费的“重申请,轻使用”问题,但对临床医生来说,临床是基础,科研是龙头,国内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聘任方案对临床医生的科研成果有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各大医院都在倡导“学术型临床医生”理念,并以其作为评选优秀医生的黄金标准[4]。现代医学和其他学科不断融合,医疗技术也不断更新,社会对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多优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服务于社会,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不仅停留于帮助患者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上,更多地转向了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5]。
1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各高校在校医学本科生。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医学生关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问卷”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均自愿接受并能够配合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6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9%。
1.3合理设计调查的实施办法
采取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相结合,学院采取QQ、微信等形式与学生沟通,对医学本科生进行电子问卷间接调查;调查小组随机寻找各高校医学本科生填写电子问卷,并设置适当的答题红包奖励。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xcel表建库,SPSS 2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5研究内容
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本科在校生对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兴趣、主动性等,结合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及临床需求探讨目前高校本科生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的解决办法。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基本信息描述
本问卷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近1:2,大一占33.83%,大二占29.85%,大三占32.59%,大四、大五的学生因实习而仅占问卷的少部分。
2.2基本特征分析
(1)从感兴趣程度和重要性认识分析基本原因
从图1-A中可看出29.85%的学生对科研有很大兴趣,而只有4.23%的学生对科研一点兴趣也没有,而图1-B显示52.74%的人对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现状表示一点也不满意,而非常满意的仅有3.23%。综合兴趣度和对自身能力的满意度分析,在很大程度上,科研兴趣度和自我能力认知对付诸行动有很大的影响,这提示了学生层面的主动性缺乏和学校层面教育平台缺陷的问题。从图1-C可看出,63.18%的人认为科研创新能力很有必要,没有人认为科研创新能力一点用也没有,从这个层面来看,对于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有充分的认识,0.75%的学生认为其可有可无,这可能和学生长期生活和接触的环境有一定关系,也存在教育宣传方面的不足。
(2)实际参与度分析实际原因
从表1中可看出,不论是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科研创新相关政策和相关动态,显示多数学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度较低。从图2积极主动性来看,有接近50%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科研创新相关的活动,因此,提升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至关重要。而从参与的各项活动看,学生参加比较多的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学术研讨讲座,在我们对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中也显示学术研讨讲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可能是我们探索培养研究型临床医学生的一个切入点。结合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分析,大多数学生对科研有兴趣,但却缺乏实际参与,分析了解学生兴趣度和参与度不相符合的原因,将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综合兴趣度与参与度不呈正比寻找原因
①因自身能力不足而放弃
图3-A显示56.22%的人认为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一般,而认为自身能力强、较强、非常强的学生共有25.13%,利用张晓琳等[6]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提出的临床医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见学生可能对自身存在的能力缺乏自信,自我认识不足而放弃自我提升。
②学校未提供足够丰富和新颖的机会
提及学校是否有提供足够机会给学生时(图3-C),仅有14.43%的学生选择否,学生对学校活动的主管感受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依据,从浅层上看,说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公平的平台,但从深层看,有接近31%的人认为需要一定的机会和一定的能力,这可以进一步看出学校在活动形式,方法和提供机会的方式上需要进一步改善。
③科研活动本身的吸引力不足
问及对学校的培养模式是否满意时(图3-B),13.93%的学生一点也不满意,4.73%的学生非常满意,非常满意和一点也不满意的情况来看,各医学院校在创新能力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上升的空间。因此我们向学生采纳意见,图3-D中显示,学生中有77.11%认为应适当调整课程计划,将创新能
力培养力度加大,有69.90%认为应该加大相关活动的宣传力度,可见虽然学生对学校的培养模式基本满意,但学校针对创新能力教育仍存在缺陷,吸引度低。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学生自我能力不足分析
学生自身能力不足是其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直接原因。我们认为这和学生所接触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人际环境等方面都对学生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以此看来,未来教育可以在提升学生自信心的情况下开展,其一是观念教育,家庭和学校加强对子女的创新理念提升认识,其二是适当的社会接触教育,学校更加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社会接触机会,使学生更多更早地接触到优秀的临床医生,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发展定位,其三是自我评估教育,在人际网足够的情况下,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批评将帮助自己尽快找到不足。
3.2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反思
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机会及科研活动吸引力不足是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间接原因。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高校的培养,有几方面的措施可行:一是注重科研活动由浅入深,先科普后实践,防止学生对科研基本认识和实践形成严重脱节;二是将科研贯穿于教学和实践中,帮助学生在临床活动中发现问题,形成自我思考的能力;三是丰富创新科研培养活动的形式,考虑本科生导师制,增加科研参与度[7,8]。
参考文献
[1]韩红建.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3(5):129-130.
[2]刘佳,尚莉丽,颜贵明,等.医学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2):1832-1834.
[3]饶舒琪.科研与实践能力兼顾的跨学科综合培养--剑桥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新路径选择[J].外国教育研究,2015,42(5):25-36.
[4]姬琰玲,李富梅.焦作市某医院临床教学现状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97.
[5]刘占鳌.网络时代中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创业人才的课程教育模式[J].中国培训,2016,25(6):194-194.
[6]张晓琳,焦明丽,吴群红,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10):107-109.
[7]宋晶,谢婷婷,刘爱东,等.基于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医内科学》示范性网络课程建设[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4):275-275.
[8]刘适,刘颖,李鸿梅,等.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4(4):466-4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