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治疗急诊心脏骤停患者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急诊部门所收治的74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剂量、电除颤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治疗,缩短了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急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本文引用格式:耿志刚.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治疗急诊心脏骤停患者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59-160.
0引言
心脏骤停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急危重症。在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中,做好患者的心肺复苏是抢救的关键[1]。可以说,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急诊中,心肺复苏联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是对患者急诊的主要方式[2]。目前,临床上在对患者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肾上腺素是优选药物,但单纯对患者实施肾上腺素治疗,复苏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3]。在最新的研究中显示,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肾上腺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利尿激素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脑血的流量,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4]。为了进一步研究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治疗急诊心脏骤停患者的价值,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急诊部门所收治的74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急诊部门所收治的74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骤停诊断标准:脉搏停止、呼吸停止、意识丧失,患者家属知晓本次研究方法和目的,并自愿参与其中;同时,将合并脑、肝、肾疾病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排除在外。随机将74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结果呈P>0.05,表示本次研究可行。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急诊抢救治疗,包括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电除颤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肾上腺素治疗: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1685;规格:1 mL:1mg),剂量为1mg/次。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抗利尿激素治疗:抗利尿激素(鞣酸加压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2938;规格:5 mL:300单位)静脉滴注,剂量为40 IU。经治疗后,如果患者自主循环仍未建立,应对患者重复给药。待到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之后,对患者静脉滴注多巴胺(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3366;规格:2 mL:20 mg×10支),以稳定患者循环。
1.3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剂量、电除颤次数。
统计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时间,以及心电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24 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
利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对患者的意识状况进行评分,满分为15分,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表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表示中度意识障碍,8分及以下表示昏迷[5]。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统计整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s)表示,计算结果则以2、t值进行检验。以P<0.05为判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临床救治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
2.2救治效果对比如下表2所示:
2.3ROSC、GCS评分对比
对照组ROSC时间为(17.89±7.21)min,观察组ROSC时间为(11.74±4.47)min,对比结果呈t=4.41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GCS评分为(9.13±2.59),观察组GCS评分为(12.65±1.47),对比结果呈t=7.19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具有抢救成功率低的特点,是临床上研究的重难点[6]。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做好患者的心肺复苏工作尤为重要,否则一旦在4-6 min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7]。
目前,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必须要联合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其中,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过程中首选的药物。但是在研究中发现,单纯地对患者实施肾上腺素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此基础上,联合抗利尿激素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抗利尿激素又称之为血管加压素,将其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可对患者的外周血管收缩进行作用,进一步增加了患者脑、其他脏器的血液供应,改善了患者的冠脉循环,提高了冠脉灌注压,进而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8]。
本次研究结果也充分表明: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治疗,患者临床抢救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ROSC时间为(11.74±4.47)min、GCS评分为(12.65±1.47),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通过抗利尿激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广熙.剂量递增肾上腺素加多巴胺抢救患者心脏骤停的抢救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20):49-50.
[2]白娟,杨丹芬,徐杰.抗利尿激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急诊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7,11(34):753-756.
[3]王建忠,孔铭颢,许永富,等.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合用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价值评述[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5):508-509.
[4]魏芳玲,任天成,童梅,等.大剂量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6):14-15.
[5]王鹏滨.应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抢救心脏骤停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8(22):22-24.
[6]刘凤麟,张雯雯.心脏骤停患者的急诊处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31):114-115.
[7]王智慧.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胺碘酮治疗心脏骤停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0):34-36.
[8]王君.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脑复苏中的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5(30):1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