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经筋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浅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4 11:46: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介绍经筋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经筋推拿强调“注重整体,着眼经筋”,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从整体出发调整肌肉骨骼以达到内外平衡,手法重点操作筋结点以促进相应组织修复,提高疗效。

关键词:经筋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

本文引用格式:黄锦军,严欣.经筋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274.

0引言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科技的兴起,颈椎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并趋于年轻化。有研究[1]发现颈椎病在一个5岁至84岁样本人群中发病率高达95%以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其中一种分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大多学者认为和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头晕、恶心、呕吐等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颈椎病是推拿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推拿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等优势,现就经筋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进行浅析,以飨同道。

\

 
1病因病机

颈椎的屈伸、旋转等活动有赖于颈椎各关节、椎间盘、韧带、肌肉、神经等完成,当颈椎、椎间盘发生变性时可导致颈椎失稳,从而引发椎动脉的狭窄或者迂曲,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人体的颈椎椎体有7个,其中C3~C7结构相似,它们之间主要靠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维持稳定,钩椎关节由C3~C7上面侧缘的椎体钩和上位椎体的唇缘连接而成,具有防止椎体间的髓核往两边突出的作用,钩椎关节的前外侧为椎动脉,当椎体钩出现骨质增生时可压迫椎动脉而产生眩晕的症状,于腾波[2]发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椎动脉壁上呈网状分布,钩突和椎动脉的距离小于1mm,而钩椎关节是颈部骨赘的好发部位,钩椎关节的骨赘易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而使椎动脉痉挛而引发椎基底动脉缺血。椎动脉的通行管道主要由横突孔、钩椎关节、椎间盘外侧缘、颈部肌肉以及神经组织组成,而能受颈椎影响致颈性眩晕的为第6颈椎横突孔至寰椎横突孔这一节段,所以这一节段的上述任何组织病变都可能对椎动脉形成压迫而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应症状。

血流动力学因素亦为致病因素之一,翟东滨[3]认为钩突、上关节突的关节囊和骨膜能固定椎动脉,当这些周围骨性组织和纤维发生病变时即可压迫椎动脉,影响椎动脉血流。范荣[4]认为血液粘稠度增高可使血流速度减慢,影响血液循环障碍,可使脑血流量减少,出现缺氧缺血。武新英[5]认为血流阻力增大后使得更多的脂质在血管壁沉淀,进而影响管腔的内径,影响椎动脉的血流量。

2手法治疗

第一步,患者取俯卧位,先用拿揉法放松颈项部肌肉,拿揉时拇指和其余四指伸直相对用力夹持颈项部两侧肌肉做环形揉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点按两侧风池穴,每侧点按5~10次;弹拨法弹拨颈项三线,在筋结点、肌肉附着点、肌肉成角点重点弹拨;再用滚法放松斜方肌下缘及两侧冈上肌,用立滚法从枕骨下缘沿着斜方肌走向往下操作,在上下两端重点操作,一般时间为;弹压颈椎棘突,施力以患者能承受为度,弹压2~3次;再用滚法、揉法、按法放松胸背部肌肉,时间为5~8分钟。

第二步,患者取侧卧位,弹拨法弹拨枕骨下缘和颈肩成角区,然后叠指与平面呈45°角向下弹压横突处,时间为5分钟左右;再用掌根从上往下推竖脊肌至腰骶部,时间为3~5分钟,转向另一侧侧卧,同样的手法操作这一侧。

第三步,患者取仰卧位,先用拿法拿颈项部肌肉,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从上到下夹持颈项部肌肉再提拉,至酸胀为度,时间为3分钟左右;滚法滚两侧枕骨下缘,时间为5分钟左右;接着拔

伸颈椎,先正面朝上拔伸牵引,然后将头偏向一侧约45°拔伸一次,在偏至60°拔伸一次,然后在颈椎转至极限时行扳法,同样手法操作对侧。

3小结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长远的历史,如古籍《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至矣。”,现代学者陈伟平[6]认为推拿手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如血管性头痛患者和早期脑动脉硬化患者行推拿手法后其颈动脉血流量增大。王强[7]认为推拿手法可减低血管的外周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血供,改善损伤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同时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有利于组织的修复。

\

 
经筋推拿治疗时“注重整体,着眼经筋”,“注重整体”即脊柱是一个整体,并不可以将颈椎从脊柱中分出单独看待处理,颈椎的疾病可影响至胸椎、腰椎、骨盆,所以治疗操作是肌肉的放松应由颈段到胸段腰段;“着眼经筋”即颈椎等病变时可产生相应的筋结点,此处往往也是痛点所在,治疗操作时需通过分筋理筋之法将其拨散。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位于两头的肌腱弹性小,过度劳累或外伤时这些部位最容易受损,形成筋结点,且肌腱内供血较肌腹差,所以修复较慢,通过经筋推拿手法可以改善供血,加强营养,促进肌腱的修复。所以经筋推拿重点在肌肉起始点或成角点操作,松解筋结点。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推拿手法讲究先松筋,再正骨,正所谓“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有人认为[8]颈椎的动静力平衡有赖于颈椎的内外平衡调节,内平衡是颈椎椎体、韧带为主的静力平衡系统,外平衡是以肌肉为主的动力平衡系统,打破动静力平衡系统是诱发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经筋推拿中第一步、第二步有利于恢复外平衡,而第三步中有利于恢复内外平衡。张明才[9]发现脊柱平衡失调可导致“筋出槽骨错缝”,从而改变颈椎本该有的力学、解剖、生理关系。第三步中整脊手法可松解软组织的粘连,使错缝之骨恢复其原来的位置,缓解异常解剖关系造成的椎动脉压迫。有研究[10]发现通过刺激枕骨下缘的一些穴位如风池穴、完骨穴等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拔伸手法能增加椎间隙,有利于迂曲椎动脉内的血流通过。所以经筋推拿采用滚法滚枕骨下缘,同时可以刺激多个穴位,以及采用拔伸法增加椎间隙以改善椎动脉供血。

经筋推拿治疗中选取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进行治疗,这三个体位相对于坐位而言更有利于颈部肌肉的放松,而仰卧位时行扳法,头两侧的床面可限制颈椎能活动的最大限度,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综上所述,经筋推拿手法在治疗失眠为主症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中更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兴文,王春晓,李宁.颈椎病发病特征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07:46-47.
[2]于腾波,夏玉军,周秉文.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9,04:244-246.
[3]瞿东滨,金大地,钟世镇.椎动脉V2段与周围结构关系的解剖学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1,02:98-100.
[4]范荣.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和机理分析[J].中医药导报,2009,07:98-100.
[5]武新英,杨小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磁共振表现与分析[J].浙江医学,2004,12:8-10+12.
[6]陈伟平,赵文兰.推拿治疗与现代医学理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03:127-128.
[7]王强.简述推拿手法的机理与治疗原则[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1:83-84.
[8]张雪,罗汉华.颈椎病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12:1177-1179.
[9]张明才,石印玉,黄仕荣,等.“骨错缝筋出槽”与颈椎病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13,07:557-560.
[10]穆善升,于洋.风池穴加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36-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9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