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奥美沙坦酯对高血压患者血浆PAI-1和hs-CRP的作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4 14:46: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酯对高血压患者血浆 Pai-1 和 hs-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初发或未经正规治疗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0 例,给予口服奥美沙坦,治疗 8 周,测定用药前、后血 Pai-1 和 hs-crP 的水平;正常对照组为 50 例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结果 奥美沙坦组治疗前后 Pai-1 和 hs-crP 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 Pai-1 和 hs-crP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不全,且血压变异性增高,奥美沙坦酯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奥美沙坦;Pai-1;hs-crP

本文引用格式:郎晓青 . 奥美沙坦酯对高血压患者血浆 Pai-1 和 hs-crP 的作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7):101,110.


0引言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逆转失调的血管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个新趋势。奥美沙坦环己氧羰氧乙酯(Olmesatan Medoxomil,CS-866, 简称奥美沙坦)在前期实验中证实了此药稳定、持久的降压作用,但有关它在血管内皮保护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该药在是否可以影响血浆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1)的水平,维持凝血纤溶平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初发或未经正规治疗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0 例,给予口服奥美沙坦治疗(奥美沙坦组),其中男 26 例,女 24 例,平均年龄(57.4±13.9)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 / 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高 血压病诊断标准。即 95mmHg ≤ 平均坐位舒张压(DBP)<110mmHg(1mmHg=0.1333kPa),同时平均坐位收缩压(SBP)<180mmHg 者;选择同期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男 23例,女 27 例,平均年龄(54.2±12.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服药方法
试验周期为 10 周,包括药物洗脱期 2 周和治疗期 8 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经两周内未服用 ACEI 和 ARB类,给予奥美沙坦(20mg),1 次 /d。若在治疗期第 4 周末门诊随访时,DBP 未降至 90mmHg 以下,或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幅度 <10mmHg,则调整剂量奥美沙坦 40mg,直至 8 周疗程结束,每例只加量 1 次。

1.2.2观察内容
(1)治疗前后血 PAI-1,hs-CRP 的变化。
(2)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1.2.3疗效评价标准
以治疗后 8 周末坐位 DBP 为准,与治疗前比较:①显效:DBP 下降≥ 10mmHg,且 DBP 已下降至 <90mmHg 或DBP 下 降 ≥ 20mmHg;② 有 效:DBP 下 降 <10mmHg,且 DBP 已下降至 <90mmHg 或 DBP 下降10~19mmHg,SBP 下降≥ 30mmHg;③ 无效:血压下降未达有效标准。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1.2.4安全性评估
(1)随访时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服药后患者自我感觉、异常体征及有无其他突发、异常病症的发生。
(2)通过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服药后身体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1.2.5统计分析
采用 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 2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取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降压有效率
奥美沙坦组在治疗 8 周后,显效 24 例、有效 16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 80%。

2.2PAI-1 和 hs-CRP 的比较
奥美沙坦组治疗前后 PAI-1 和 hs-CRP 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 PAI-1 和 hs-CRP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见表 1。
\

2.3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的比较
奥美沙坦组在 8 周的治疗过程中,各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2.4不良反应
奥美沙坦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临床意义的转氨酶、肾功能和血糖水平的改变以及心电图异常。

3 讨 论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能够诱发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导致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I 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是血管内皮分泌的两种血管活性物质,其中,PAI-1 是体内最重要的纤溶活性调节剂,特异性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1]。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能刺激体外培养的主动脉内皮细胞 PAI-1mRNA 的表达 [2]。人体内输入生理量的 Ang Ⅱ可快速导致剂量依赖性的 PAI-1的增加,引起纤溶功能紊乱 [3]。CRP 基本功能为非特异性防御,在炎症和组织损伤反应下,CRP 在细胞因子 IL-6(白介素 -6),IL-1B 和 TNF-A 的刺激下由肝细胞合成,CRP 的水平与炎症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公认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通过与血管平滑肌 AT-1 受体结合而拮抗血管紧张素 2 的血管收缩作用,从而降低末梢血管阻力,起到降压的作用。而关于 ARB 类药物降低 PAI-1 及 CRP 水平,机制在于其拮抗 ACE 途径及非 ACE 途径生成的 Ang Ⅱ,从而在受体水平阻断 Ang Ⅱ的效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奥美沙坦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加用适量奥美沙坦治疗,结果发现奥美沙坦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PAI-1 和 hs-CRP 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同类药物中,奥美沙坦酯是唯一具有羧基和羟基双链结构,与受体亲和性最强,结合时间也更长,因此它可以在 24h 给药间隔内发挥平衡的降压效果,从本观察中可见其降压平稳、有效。同时通过抑制 AT1 受体的基础活性即反向激动机制,从两方面达到脏器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人 PAI-1 和 CRP 水平上升,凝血、纤溶及炎症的一些指标与血压相关,奥美沙坦酯治疗后可降低上述指标。因此,在临床上,我们不仅可以把它们作为高血压病人凝血、纤溶、血栓前状态及炎症程度,是否存在靶器官受损及受损程度的检测指标,而且,可作为疗效判断指标; 同时,我们给高血压病人行常规降血压治疗时,可选择具有降低 PAI-1 和 CRP 作用的药物,不仅用以高效降压,而且可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纤溶紊乱,改善血栓前状态,有可能防止和延缓缺血性心脑疾病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韩廷廷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1) 天然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和分子药理活性研究 [D]. 大连 :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2]周希 . 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PAI-1 表达的作用与 ERK、AT 受体的关系以及替米沙坦干预的影响 [D]. 重庆 : 重庆医科大学 ,2004.
[3]曾令斌. 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Ⅱ对人体内皮细胞表达纤溶因子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 ,2011,2(3):1.

《奥美沙坦酯对高血压患者血浆PAI-1和hs-CRP的作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4/2018122402472133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