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嘉州骨医为乐山地区民间传统骨伤流派,从事纯中医骨伤治疗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骨伤科疾病具有独特的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及方法。本文就常见病“肩周炎”,笔者作为嘉州骨医传承者结合长期临床经验分享其治疗体会,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认识、临床分期分型表现,运用中医推拿手法及中药外敷进行辩证治疗,指导患者个体化功能康复训练。
关键词:嘉州骨医;肩周炎;中医手法治疗;中药外敷
本文引用格式:叶智勇.嘉州骨医传统中医综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189-190.
0引言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滑囊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常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又名漏肩风、肩凝症等,多好发于50岁以上之人,亦称为五十肩。
1肩周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1.1内在因素。五旬之人体质衰退,肝肾不足,气血渐亏。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自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然肝为罢极之本,主身之筋膜,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有力、灵活。肾乃封藏之本,所藏之精,主骨生髓,肾中精气不足则骨髓空虚。因此,肩周炎病人多数有肝肾不足、正气虚损,邪气趁虚而入导致发病。
1.2外在因素。外因常为久居湿地,露肩当风,风寒湿邪入侵。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开泄;寒性凝滞、主痛;湿性重着、粘滞。各种外邪共同为患终致其血脉凝滞,不通则痛,可见风寒湿邪是本病形成的外在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故患者劳逸不当,持久或反复的牵拉、摩擦可导致筋骨受外力所伤。或因跌扑摔伤伤,治疗不当也可导致肩周炎的发生。如《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说:“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
2肩周炎的现代病理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致病因素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炎症、微循环障碍、神经损伤、纤维增生、肩部慢性劳损、退行性改变等,全身性因素包括内脏反射痛、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在以上因素影响下,肩关节囊、邻近软组织易充血、肿胀,进而压迫肩部的微小动静脉,影响正常的营养供应与代谢产物排泄,代谢产物长期聚积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而发生疼痛及关节功能运动障碍。
3肩周炎的临床分期与分型
3.1肩周炎的临床分期及表现。通常根据肩周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急性炎症期、慢性粘连期和肌肉萎缩期。急性炎症期进因局部渗出,充血水肿明显,故关节处常见肿大、皮肤张力增大、关节触之有发热感、按压时疼痛剧烈,其功能障碍以主动活动受限明显,被动活动则不明显。慢性粘连期时,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广泛性粘连导致活动功能障碍,此期疼痛减轻,而关节活动主、被动运动均受限。到肌肉萎缩期,因粘连日久,关节功能障碍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尤以三角肌、冈上肌萎缩明显,检查时肌力下降,稍作被动活动关节时可见萎缩的韧带呈条索状紧绷。
3.2笔者根据功能障碍程度将此病分为三型。①无粘连型:一般见于此病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均较轻微,主要以疼痛为主,相当于急性期表现。②半粘连型:一般见于慢性粘连前期。在此型检查时肩关节功能有活动受限,在用力被动活动时医者手下可感觉到韧带有明显的弹力。在肱二头肌长头腱近端及远端、背阔肌远端肌腱、胸大肌远端肌腱、肱三头肌近端肌腱处会有明显的条绳状变硬变紧。患者的肩关节前抬可达约100°、侧平举约80°、内收时肘尖接近心窝处、内旋时以臂后背腕关节约至腰5椎处。③全粘连型:一般见于慢性粘连后期及肌肉缩期。此型当检查时会发现肩关节功能有明显障碍,关节各功能活动均有受限。触诊检查时肌腱处较半粘连型会有更明显的条绳状硬结。各肌腹部有不同程度萎缩。肩关节前屈约40°、侧平举约60°(过度用力时可有明显的耸肩)、内收时上臂与胸平面成90°、内旋时以臂后背腕关节约至腰的侧方位处。
4嘉州肩周炎特色手法复合中药外敷治疗体会
4.1肩周炎推拿手法治疗。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得出临证前一定要先辩证与诊断,以了解每个相关肌肉、肌腱、筋膜的损伤与粘连情况,从而再采取相应的手法进行治疗。手法总体要做到精准、有力、柔和、持久、深透。常以温散开壅之揉、搓、按、摩、捏法结合抖、振、弹、拔、扳解粘手法运用。切忌用硬扳硬拉等粗暴手法,以免对对患处韧带、肌肉形成再度损伤。处于急性期的治疗多采用揉、摩等舒通手法缓减痉挛,促进血肿吸收。忌用弹、拔、扳等刺激过重的手法加剧损伤的发生。针对慢性粘连期患者,因多处肌腱常有较明显的条索状硬紧现象,故此期手法宜多用弹拔法。可根据具体受限情况选择适合的弹拨手法。如对关节囊前部韧带、缘肱韧带宜采用肩关节外旋、内旋状态或牵拉下进行弹拔,对肩袖的治疗宜采用下垂牵拉与平抬松弛位进行弹拔结合点揉。对背阔肌、冈下肌、大小圆肌进行提拉弹拔。通过弹筋的方式来改善肌腱硬紧,缓解肌肉痉挛,达到软化韧带硬度,松解粘连。在弹拨的同时还可适度辅以扳法,拉伸韧带以达到增长韧带的效果。对肌腹处可采用揉、捏、擦等手法温通经络,舒缓肌肉。对肌肉萎缩期的治疗多采用拿、捏、滚、揉等舒缓手法以达到推动气血运行,温经通络,促进肌细胞修复目的。需要提醒的是,对病史长、有外伤史及高龄患者均应拍X线片,以减少误诊和人为损伤。手法操作时力度由小而大,牵拉时应注意拉的方向及角度控制,以免骨折。
4.2肩周炎中药外敷治疗。对于急性期的用药治疗当以软组织新伤的用药方法。宜采用凉性消炎、活血散瘀类药物,如笔者在嘉州骨医1号方中常用三黄散加栀子等进行加减。肩周炎常为宿伤,病程长,有拒风、拒冷、喜暖之特性。故急性期之后外用药以消炎舒筋活血药为主,辅以温经散寒药,如嘉州骨医2号方运用活血散瘀药配以温经散寒通经药如桂枝、川芎、姜黄进行化裁;对于痼疾寒甚者,还可用大热、大燥性药物,以温筋活血、散寒驱痹。内服药物健者当以舒筋活血药辅以祛风除湿治疗;虚者除运用舒筋活血药、祛风除湿还需加强对肝、肾的调节,促进筋骨的滋养,提高人体正气驱邪于外。
5肩周炎的功能锻炼
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已松解的组织再粘连,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肌张力恢复,减少复发。常用的功能锻炼如下:
5.1前抬、上举功能锻炼。以患肢手扶如单杠或墙等进行肩关节的上拉或上举后向后展的锻炼。
5.2后伸、内旋功能。患肢手臂尽力背于身后,以健侧手握患侧腕部作向腰背部牵拉的锻炼。亦可用绳索系于患肢腕部,健肢从上方拉住绳索的另一端向上提拉。
5.3外展功能锻炼。以患肢向侧方手扶单杠或墙体后身体做下蹲活动,反复多次,做的过程事要感觉到肩关节有明显的牵拉感。
5.4内收功能锻炼。以患肢手掌向健侧的肩峰方向运动,健肢手扶患肢上臂向内侧作内收运动。
6结论
肩周炎是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中也常存在解除粘连时患者痛苦大,后期组织修复力差,恢复慢等治疗难点,笔者以传统嘉州骨医的推拿手法加中药外敷与功能锻炼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综合性治疗,通过手法刺激松弛肩周肌肉,解除肌肉痉挛与粘连,配合中药外敷促进炎症吸收,恢复局部循环,起到缓解疼痛、滑利关节等效果,疗效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吕建芳,周安方.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9(03):50-52.
[2] 段亚芬.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0):66-67.
[3]冯军平,王承祥.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02):42-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