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加速康复护理对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70例胃肠肿瘤围术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8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加速康复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以及体质指数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白蛋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实施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减少蛋白质的丢失促进了患者在术后的快速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加速康复护理;胃肠肿瘤;围术期;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卞园园.加速康复护理对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干预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283,292.
0引言
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是指在对患者的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一系列有效的组合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1]。加速康复护理作为多个学科写协作诊治的模式,同时需要麻醉医生、外科医生、护理人员以及营养师的共同参与以及患者自身和其家属的配合,其中大多数都属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2]。而其护理模式的核心理念则是降低患者在围术期的床上应激与源[3]。对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系统疾病,部分重要脏器功能偏低,在面对外科应激时抵抗力较弱[4]。所以,在对胃肠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中,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给予其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本次研究对170例胃肠肿瘤围术期患者实施加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70例胃肠肿瘤围术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85例;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37例;年龄34~90岁,平均70岁;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35~89岁,平均7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经纤维电子内镜检查;(2)病理结果证实为恶性肿瘤;(3)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手术开始前患有完全性胃肠道梗阻,消化道穿孔、出血等病症患者;(2)患有严重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患者;(3)患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严重营养不良者;(4)术前发生肿瘤转移的患者。
1.3护理方式
给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身麻醉。在患者术前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肺功能以及体质锻炼等进行指导,帮助其调整营养状况。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1.3.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1)术前12 h禁水禁食;(2)术前1 d进行肠道准备,通常采用灌肠或服用泻药,在手术当天进行导尿管以及胃管放置。术中:(1)术中不采用硬膜外麻醉,并预留术后硬膜外镇痛泵;(2)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3)术中不强调护理人员进行保温措施以及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术后:(1)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止痛药物;(2)待肛门排气后可将胃管拔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拔除导尿管[5]。
1.3.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围术期护理干预,包括术前:(1)护理人员应在术前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并根据患者具体的心理状况,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障碍;(2)在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说明加速康复护理的相关措施以及计划,并叮嘱患者自身参与的重要性;(3)术前6 h禁食、2 h禁水,在术前2 h可饮用少量温糖水;(4)术前进行灌肠或是服用泻药。术中:(1)微创手术以及腹腔辅助,患者全麻,术后静脉镇痛泵镇痛;(2)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对患者体温进行观察,必要时给予患者温蒸馏水冲洗腹腔,避免低温症的发生,控制输液速度以及输液量[6]。术后:(1)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查患者镇痛泵的使用情况,使用常规镇痛药物;(2)术后第1天嚼口香糖以及给予患者饮少量水可通过神经反射或胃壁内神经,使胃蠕动增强,促进胃排空,吞咽动作可以引起小肠蠕动冲,刺激肠壁引起蠕动;(3)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可将导尿管拔除,帮助患者排尿;(4)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其止痛措施,确保患者下床活动时无疼痛发生,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活动方式,帮助其尽早恢复活动。
1.4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以及体质指数进行观察比较;采用NRS观察患者术后围术期疼痛评分以及活动评分,无痛0分,疼痛越严重评分越高,最高10分。
1.5统计学方式
使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ALB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加速康复护理近年来在临床外科治疗中,逐渐应用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有:(1)术前患者的体质以及精神方面的准备;(2)避免治疗措施的应激性;(3)阻滞神经对应激信号的传导[7]。不管是健康宣教、疼痛管理等均是从生理以及心理减少患者术后应激的发生可能。早期的饮水进食以及下床活动、拔管等也同样是为了患者更早的康复。而在这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措施中,加速康复理念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常规护理中,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发生,在术前12 h禁食禁水,并且在患者术后其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时还需忍受约7 d的禁食限制。但是加速康复护理理念打破了常规,反而提倡早期进食饮水以及活动。在术前2 h饮用少量温糖水,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胰岛素抵抗。相关研究指出,腹部手术时,虽然各类导管只在长期使用后才会出现并发症的可能,但其能对患者术后活动以及心理增加难度以及负担。因此,在加速康复护理理念中,术前已不再进行常规肠道准备。对加速康复护理理念以及目标进行贯彻的了解,术后早起进食,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更加便于多科室的协同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超,姚银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消化道肿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48(19):62.
[2]简红云,管丽丽,雷君.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7):513-515.
[3]何薇.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甲状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8):358-359.
[4]严莲,宋美璇,李飞,等.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4):90-103.
[5]周琼.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4):53-54.
[6]刘文霞.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1):254-255.
[7]王允琴,施秋平,杨纪美,等.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0):196-1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