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1 15:47: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手段,研究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口服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动脉斑块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后,研究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参考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经过两组不同的治疗方式后,研究组患者的动脉斑块的存占面积为(0.6±0.1),显著改善于参考组脑血栓患者的动脉斑块存面积率(0.8±0.1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关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领域获得较好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动脉的斑块,促使脑血栓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领域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脑血栓;动脉斑块

本文引用格式:张颖.基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49-150.

0引言

脑血栓在医学的临床领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类疾病。其根本的病理为动脉粥样的硬化和动脉斑块的形成。在目前的经济水平下,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血栓成为最常见的重大疾病,并且其发病的趋势在逐渐的趋于年轻化。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脑血栓的治疗方法多是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治疗,但是临床效果并不显著[1]。所以,有关的专家学者多年来在不断地寻找最佳的治疗手段,以提高脑血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评价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本文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中有男性26人,女性24人,年龄在45-77岁,平均(61.2±3.5)岁;参考组中有男性24人,女性26人,年龄在42-78岁,平均(60.5±3.2)岁。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对比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方法。参考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血栓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在联合他汀类药物配合治疗[2]。

\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手段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动脉斑块的改善状况。其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后,研究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参考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如表1。

\
 

2.2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斑块的改善情况。经过两组不同的治疗方式后,研究组患者的动脉斑块的存占面积为
(0.6±0.1),显著改善于参考组脑血栓患者的动脉斑块存面积率(0.8±0.1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如表2。

\
 


3讨论

脑血栓在目前临床的医学领域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的生理特性。在正常血液循环中,血小板之间既不发生粘连,也不在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上黏附。但当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遭到破坏,膜下胶原组织暴露时,血小板就会黏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血凝能力加速,诱发血管血栓形成。据有关的研究表明,在患者脑血栓的形成时,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同样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旦出现了上述的症状,会导致血管变的狭窄,进而造成了脑部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问题,血管内部的黏膜被附上血液中的固体血栓素,从而造成了脑血栓的发病率。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想要从根本上治疗、控制脑血栓的关键因素是控制血小板的血栓素的释放量。从临床领域来讲,阿司匹林是可以有效的治疗脑血栓,其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抗炎以及抑制血小板的作用。通过抑制作用,控制体内各种的黏附分子的释放量,进而降低了动脉粥样的硬化。随着近年来医学水平的不断上升,在临床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来治疗脑血栓疾病。从而达到改善脑血栓的患病效果,提升临床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可以促进肝脏的保护作用,有效的发挥血脂的调节功能[3-6],延缓动脉粥样的硬化,有利于提升脑血栓的治疗效果[7-8]。

综上所述,关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领域获得较好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动脉的斑块,促使脑血栓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领域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经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92-1193.
[2]卢学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脑血栓治疗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探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8(1):71,88.
[3]丁世兴,孙莹.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8):53-55.
[4]张萍,杨丽英.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5):34-36.
[5]王春雨,王海鹏,刘洁.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1087-1089.
[6]刘明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4):79-80.
[7]杨秋.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98-99.
[8]万钧.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6):128-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