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态度、技能、理论、文书书写及风险预防质量,分别为(9.9±0.1)分、(9.1±0.2)分、(9.3±0.5)分、(9.1±0.5)分及(9.3±0.6)分、护理风险发生率2.08%、投诉率2.08%、满意度97.9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泌尿外科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降低投诉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泌尿外科;护理风险;护理分工
本文引用格式:肖文苑,梁瑞娟.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护理管理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31+234.
引言
泌尿外科患者疾病种类多,患者多需携带尿管等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高。有研究指出,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泌尿外科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本文于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观察了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8/20,年龄(52.05±22.13)岁。对照组性别:男/女=29/19,年龄(51.80±20.61)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管理,所有护理人员均无需分层,应统一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方法如下:①分层方法:应将护理人员分为三层,A层为“护士长”,B层为“责任护士”,C层为“护士”。②护理培训:分层完成后,各层护理人员均需参与培训,护士长的培训内容,应以管理手段为主。责任护士的培训内容,应为“护理监督方法”、“护理质量评价方法”等。护士的培训内容,则应为“泌尿外科患者的常见风险、护理需求及护理手段”。③明确分工:不同层的护理人员,应明确分工,以提高护理效率。护士长需负责带领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并从全局出发把握计划的实施进度。责任护士需负责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并及时给予处理。护士应负责对患者进行护理,以减少护理风险。泌尿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通过心理疏导,增强其治疗信心。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监督患者用药,积极预防并发症。针对携带导管者,应确保导管畅通,置管穿刺部位应保持干燥、清洁。为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自我干预能力,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之了解疾病的病因、预防与护理方法。为预防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态度,面带微笑、耐心的与患者沟通。④护理评价:护士长应于每月月末,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护理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调整,进一步减少护理风险。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护理态度、技能、理论、文书书写及风险预防质量,分别为(9.9±0.1)分、(9.1±0.2)分、(9.3±0.5)分、(9.1±0.5)分及(9.3±0.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护理效果评价。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2.08%、投诉率2.08%、满意度97.9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指对护理人员进行明确分级,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分别负责不同护理任务的护理模式[1]。将其应用到泌尿外科护理中,可提高分工的明确性,提升护理效率,使护理人员的技能得以增强。该模式实施期间,从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导管护理等方面入手,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使护理内容的完善性得以增强,使患者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减少护理风险,改善护理效果[2-4]。本文研究发现,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技能、理论、文书书写及风险预防质量,分别为(9.9±0.1)分、(9.1±0.2)分、(9.3±0.5)分、(9.1±0.5)分及(9.3±0.6)分,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2.08%、投诉率2.08%、满意度97.92%,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护理安全性更强,优势显著(P<0.05)。本文的上述研究结果,证实了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减少泌尿外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5-8]。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泌尿外科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降低投诉率,提升患者满意度[9-14]。
参考文献
[1]袁红.品管圈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19(06):179-180.
[2]吴双.品管圈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9):54-54.
[3]查万敏.品管圈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6):245-245.
[4]尹国华,王梅,宋海燕.品管圈工作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成效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3):54-55.
[5]李游,李菊花,王萍萍,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J].江苏医药,2015,41(7):859-860.
[6]陈玉清,陈丽莎,郭惜珠,等.品管圈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0):160-162.
[7]尹国华,宫研娟,张淑敏.品管圈工作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5(5):80-82.
[8]刘冰楠,赵丹丹.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0):125-126.
[9]张新华.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04):150.
[10]苑记清,王慧奇,马颖丽,等.品管圈在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8(4):460-463.
[11]张新华.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04):150.
[12]刘秀红.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4):586-587.
[13]张宇廷.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15):104-105.
[14]胡银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41):267-2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