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模式的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1 11:47: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符合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客观条件的现场救护培训模式。方法构建以学习金字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微格教学为理论依据,以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为中介的“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模式,应用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共有69名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作为救护知识传播者培训公众310人,公众现场救护能力培训前得分为(81.08±11.10)分,培训后得分为(91.81±7.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8,P=0.00)。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模式可行、有效,可促进医学生与公众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少数民族;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李玉,胡汝均,苏小林,等.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模式的构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240+242.

0引言

先进国际医疗体系已形成由公众自救互救-急救系统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的急救链[1-2]。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中提出开展健康中国行的活动,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其中安全与急救是专项活动[3]。我国急救体系改革要求施救人员由专业的急救人员转变为现场的“第一目击者”[4]。现场救护是指现场人员在未获得专业的医疗救护之前,为抢救伤员生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5],而受贵州省专业救护资源有限、交通不便和急救网络不健全等客观条件限制[6],事故发生后专业救护人员较难在抢救伤者的“黄金30分钟”到达现场。因此,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开展现场救护能力培养刻不容缓。但受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受教育水平低下、语言交流障碍、资金投入不足、培训师资缺乏等条件影响[7-10],传统培训方式不适合贵州省少数民族现场救护能力培养。为此,笔者紧紧结合贵州省客观条件构建了以医学生为中介的“滚雪球”培训方式,现将其报道如下。

\

 
1研究方法

1.1“滚雪球”培训方式的目标。巩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救护知识和技能,培养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公众树立正确的救护意识,掌握必备的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

1.2“滚雪球”培训方式的内容。急救日常知识和常用现场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1.3“滚雪球”培训方式的材料。培训材料包括培训视频、培训手册、多媒体课件及其它相关培训用物。培训视频由课题组编制,以苗族风俗为背景,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曾获得教育部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现场救护手册和多媒体课件根据培训内容初步制作,经三甲医院急救专业医护人员和从事急救医学教育教师审阅、修改后使用。其他培训用物包括MiniAnne心肺复苏模拟人,三角巾、纱布、绷带、止血带和夹板等,并以就地取材和不污染伤口为原则,结合救护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干净的手帕、毛巾、木板等替代品进行培训。

1.4“滚雪球”培训的方法和时间。由于各阶梯对象的文化层次、专业背景、知识接收程度不同,按照各阶梯、分层次开展培训。

1.4.1第一阶梯(救护专业人员):培训前理论和技能培训老师均需要集体备课,通过交流、讨论、切磋和争执等形式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最终统一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五项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总结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对培训重难点的突破做出深入思考和设计。集体备课时间为4学时。

1.4.2第二阶梯(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该阶梯对象是受训者,更是急救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者,掌握正确的救护知识及技能是“滚雪球”培训开展的前提,而是否能够掌握救护知识和技能取决于培训方法的使用,所以,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法对开展“滚雪球”式培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能力金字塔理论、小班化教育、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微格教学法等理论综合设计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的培训方法。具体方法和培训时间安排如下:

1.4.3第三阶梯(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公众):医学生利用假期(周末、寒暑假、五一、国庆等)采用集中或“一对一”形式对父母、亲人、同学、朋友和邻居等公众实施急救培训,培训方法主要包括学习《公众灾害现场救护手册》、现场救护理论知识讲解、操作演示和立即应用(实践练习)。为了解培训情况,培训过程中医学生采用具有摄录功能的手机或相机连续记录培训过程,此外研究者本人定期对医学生进行督导。由于第三阶梯对象文化层次、受教育情况和接收新知识能力的差异性较大,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形式和培训对象情况而定,但必须保证培训对象掌握正确的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

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8.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第二阶梯(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情况。自愿报名参与本研究的医学生为74人,排除各种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理论考核成绩小于18分(总分20分)和(或)实践考核成绩小于90分者(总分100分),共4人,最后作为救护知识传播者参与下一阶梯培训人数为68人。

2.2第三阶梯(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参与情况。参与调查的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人数为369人,排除未全程参与者59人,最终全程完成培训人数为310人。

3“滚雪球”培训方式提高了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的现场救护能力。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的现场救护能力培训前得分为(81.08±11.10)分,培训后得分为(91.81±7.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8,P=0.00)。

3讨论

3.1“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方式的可行性。提高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现场救护能力存在难度,但不能置之不理,为此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客观条件构建了以医学生为主导的“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方式。将已具备一定医学知识,且急救知识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作为救护知识的中间传播者,利用假期对父母、亲人、同学、朋友及邻居等公众进行现场救护培训,利用滚“雪球”原理,由小滚大,越滚越大,普及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的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该方式解决了急救师资缺乏,少数民族语言障碍,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等客观问题,节约了培训费、交通费、住宿费等支出,且符合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易被接受。

3.2“滚雪球”培训方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的现场救护能力较培训前高,“滚雪球”培训方式采用医学生作为救护知识传播者对公众实施救护培训,医学生可以长期、持续对公众进行进行救护知识传授,救护态度引导,促进救护行为的形成,从而提高公众救护能力。

“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方式可促进医学生与公众的情感交流。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常年离家求学,与父母、亲人、邻居的沟通减少,久而久之,亲情随之疏远,隔阂也越来越深。本研究采用的“滚雪球”培训方式为其搭建了一条沟通桥梁,医学生可利用假期向父母、亲人、邻居等公众传授救护知识,增进情感互动,促进情感交流,并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促使和谐家庭及社会关系的建立。

\

 
参考文献

[1]Emily Oliver;Jane Cooper;David McKinney.Can first aid training encourage individuals’propensity to act in an emergency situation?A pilot study[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14,31(6):518-520.
[2]Bhanji F,Donoghue AJ,Wolff MS,et al.Part 14:Education:2015 A m eric an H ear t A s s o ciation G uidelines Up 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5,132:561-5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4(4):1-5.
[4]胡苏珍.社区居民自救互救体系的建立与实施[D].复旦大学,2012.
[5]史晓伟,张新定.国内外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现状[J].现代预防学,2015,42(16):2961-2963.
[6]邓进,彭国璇,张其庸,等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初探[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8,6(10):572-575.
[7]张忠兰,朱智毅.加强贵州省少数民族双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2,4(33):172-176.
[8]周庆生.少数民族语言在社会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45:1-8.
[9]张燕兵.煤矿现场救护培训工作实践与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249-250.
[10]南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第二批课程上线 [J]. 中国远程教育,2012(2):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