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在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传统疝气修补术;腹股沟疝
本文引用格式:范学刚,吴立娜.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在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44,46.
0引言
腹股沟疝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极容易出现嵌顿情况,导致腹膜炎以及中毒休克的现象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当前,对此类患者主要使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传统的疝修补手术因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时间长以及并发症多等不足,已逐渐被淘汰。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属于临床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1]。本次研究以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方式对患者的应用价值,详细情况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龄为(54.6±6.8)岁,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观察组男41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55.3±6.9)岁,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为传统疝气修补术,使用硬膜外麻醉,疝囊高位结扎,对腹股沟管处受损的管壁进行修补。观察组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患者保持侧卧位,给予全身麻醉,在患者脐下做2 cm弧形切口,达到腹直肌,牵拉腹直肌并将其分离,医师手指进入患者腹膜前间隙处,在其腹直肌外侧脐下2 cm处置入2个5 mm trocar,在脐下切口处置入10 mm的trocar,对耻骨后间隙进行分离,建立气腹,游离疝囊,结扎疝囊颈,于套管鞘内将适宜的补片置入,将耻骨肌孔进行覆盖,解除气腹,气腹在自然恢复后对补片进行压迫和固定。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2)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 18.0软件中分析,使用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腹股沟疝主要是指患者腹腔中的脏器经腹股沟区缺损的部位向体表突出所产生的疝,男女均可患病,但男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根据腹壁下动脉和疝环的关系,可将其分为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该病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腹腔内压力增加,腹壁肌肉强度减弱属于临床常见原因,此外,老年患者便秘、排尿困难均可导致腹压升高从而形成疝,若未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各种并发症产生[2-3]。
目前,手术治疗为该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传统疝修补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近年来,该方式在技术方面具有较大的进步,但依旧具有手术创口过大、并发症多等弊端。临床研究表明,导致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的原因主要有手术切口过大,缝合时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缝合[4]。传统疝修补手术主要是在原来腹股沟处进行修补,可能会具有错位对合的表现,导致局部张力增加,从而使修复后组织的抗压能力下降,从而提高疾病的复发率。因此寻找一种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手术方式尤为必要[5]。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多为学者认为该手术与人体解剖结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手术无需进入腹腔,在脐下行小切口,经腹膜前达到腹壁后方对疝囊进行处理,利用网片对疝突出缺口进行覆盖,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6]。值得一提的是,对患者实施该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中腹膜前间隙的分离需在脂肪层后方实施,太浅可能会导致脂肪层内小血管出血,从而对手术的实施造成影响[7]。(2)进入腹膜前间隙后,应使患者耻骨梳韧带和耻骨联合充分暴露,明确解剖的层次,不可急于暴露疝囊。(3)对耻骨联合进行分离时应注意其下方的血管,避免其受到损伤。(4)术中需充分暴露疼痛三角和死亡三角,盆底空间需完全分离,避免补片卷曲,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8]。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手术方式可对患者其他脏器进行探查,有助于其他组织疾病的发现。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尽快康复,使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Yin Zhaocheng.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laparoscopic complete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and conventional hernia repair for inguinal hernia[J].Jilin Med,2017,38(2):285-287.
[2]李夏芳.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4):74-75.
[3]Teng Rushan.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total extraperitoneal and premembranous patch hernia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J].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0):135-136.
[4]陈剑明,陈国平,涂锴.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57-59.
[5]费建平,刘宏伟.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8):78-80.
[6]华伟,梁志宏,刘书强,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9):19-22.
[7]郭治源.用超声刀实施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在预防血清肿方面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126-127.
[8]郝永胜,李永鹏,霍瑞麟.Stoppa入路腹膜外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6):859-8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