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医外治是一种疗效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在对风湿类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外治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在对风湿类关节炎患者实施中医外治的方法,同时结合不同治疗方式所运用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分析风湿类疾病关节炎患者在实施中医外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风湿疾病;关节炎;中医外治;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陈雪萍.风湿类疾病关节炎中医外治治疗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218,222.
0引言
风湿类疾病的致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但以关节病变和症状居多,以关节疼痛及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等,病情易反复、难治愈,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1]。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而对风湿类疾病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在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中,结合中医外治方法,联合使用中药对患者实施外用治疗,对疗效有关明显的提升效果。在进行中医外治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文尝试探讨如何运用恰当的护理干预方式,配合中医外治的方法对风湿类疾病关节炎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1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和基础,中医外治也应遵循这一核心理念,辩证用药、辩证施治,根据患者临床证型不同放心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3]。首先要辩明患者的临床症状属于阴证还是阳证,即患者的关节肿胀是热痹还是寒痹、是湿热痹阻还是寒湿痹阻,然后再依据辩证施治的方法再予以对证药物。如:疼痛严重者为阳证、轻微者为阴证;皮肤灼热为阳证、微热为阴证;发病急促者为阳证、缓慢者为阴证;肤色鲜红者为阳证、暗紫为阴证等等。
2护理方法
2.1常规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相关疾病及中药外治的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及治疗的方法、可能出现的药物反应等,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如出现紧急情况需及时通知医师,采取必要措施。
2.2主要的中医外治法及其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2.2.1中药蹋漬火疗法[4]护理
协助进行治疗的患者采取卧位,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仔细检查患者需进行火疗处的皮肤是否有破损、溃烂,是否有皮肤过敏反应;施治时间应在患者进食前后半小时;在治疗过程中应保证全程有护理人员监测,随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尤其对于老年人及皮肤感觉迟缓的患者要加强关注,避免发生烫伤;在患者心率及呼吸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马上停止;对患者发生过敏、及皮肤烫伤,应暂停治疗并对过敏和烫伤进行对症治疗,在治愈后再进行中药外治。
2.2.2对实施中药泡洗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实施中药泡洗的患者,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症型、治疗所处季节及患者自身耐热程度等调整中药泡洗汤剂的温度,以预防发生不必要的烫伤、灼伤等。对湿热痹阻型[5]患者,在实施中药泡洗时,温度可稍低;而对于寒湿痹阻型[6]患者,其实施泡洗的中药汤剂可适当调高;在夏季进行治疗时,温度可适当偏凉一些、时间适当缩短;而冬季进行治疗则可以使汤剂的温度升高一些、时间适当延长。对于患者治疗所使用的泡洗袋,要确保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一人一用,避免发生医院感染。
2.2.3对实施中药熏洗治疗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实施中药熏洗的患者,主要是要注重熏洗温度的控制和水分补充。首先要告知患者要把握好进行熏蒸的时间,不可在饥饿或者刚刚进食后进行,而应排空大小便后进行熏蒸治疗,并应注意在熏蒸过程中水分的补充。在进行熏蒸治疗时,还应当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考虑,对那些年龄较大、对温度不敏感的患者适当降低温度,既要防止患者发生皮肤烫伤,同时也不能让患者因温度太低而不能达到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身体指标变化,在患者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在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时,适时为患者将温度调低,并饮用温水,在患者症状严重时,也要即时停止治疗。在患者完成熏蒸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清理好身上的蒸气和汗水,防止着凉,叮嘱治疗后有乏力等不适感的患者注意休息,并充分补充水分。
2.2.4对实施艾灸治疗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初稿艾熏法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一方面应注意熏洗患者使用的药液温度,温度适宜,另一方面还要预防交叉感染,加强对熏洗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同时注意对进行熏洗的患者的身体保暖措施,防止患者着凉。艾熏法具有驱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一般每天一次,以十次为一疗程。
2.2.5对使用膏药进行中医外治的患者护理措施
中医的膏药古称薄贴,是使用植物或者动物的油脂与中药混合加热熬成胶状物,然后涂抹在纸或者布上。膏药治疗是中医外治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所用药物依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取不同药物组成凶多味药物的复方,通过从患者皮肤渗入,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在对患者给予膏药治疗时,要辩明患者所患疾病的阴阳,对阳证施心寒凉性药物,对阳证则应用温性药物。在贴敷膏药时,应先将患者需贴敷处的皮肤进行清洁,膏药加热温度应适当,防止发生患者的皮肤烫伤,对不易贴稳的关节等部位,可使用绷带进行固定,如患者贴膏药处的皮肤发生痛痒等症状,可揭除后为患者使用药物止痒,待恢复后再继续治疗。
2.2.6对实施敷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护理措施
敷药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又称围药。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7]。
临床在对风湿类关节炎患者实施敷药法进行治疗时,通常取用新癀片加的适量醋进行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物涂敷厚度一般在0.6-1cm之间,用纱布覆盖、绷带包扎[8]。护理人员在实施敷药治疗时,应对所用药物的施用效果及方法充分了解,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注意所敷药物的更换时间,定时为患者更换药物;在患者敷药处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用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随时保持敷药的温度及温度适宜,防止药物干燥;每次更换敷药时,都应进行患者敷药部位的皮肤清洁,防止发生感染。
3讨论
风湿类疾病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病慢且症状较为隐蔽,病程长,因此给临床的准确诊断及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其临床症状以关节症状最为常见,多表现为患者的关节病变及关节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中医外治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临床效果肯定,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疗效,提升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巩勋,唐晓颇,等.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J].中医杂志,2018,59(11):963-967.
[2]潘雪,王伟钢.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1):29-32.
[3]李建洪,谢招虎,杨博,等.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07):1560-1562.
[4]农秀明.膝骨关节炎中医外治及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31):3253-3255.
[5]阿曼·再提哈力,方锐.膝骨性关节炎中医外治研究近况[J].新疆中医药,2017,35(01):95-98.
[6]谷卓然,关雪峰,杨永菊,等.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1):175-178.
[7]吴琼,尹永田,陈莉军,等.中医外治护理的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2):180-182.
[8]李晓炜,刘丽娟.中医护理措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