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联合泮托拉唑药物治疗对病情的改善作用。方法取本院消化内科2018年1~12月收治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数据为本次分析对象,有180例,数字编序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患者90例,对应常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联合泮托拉唑药物治疗。对两种治疗手段控制改善病情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归纳泮托拉唑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病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检测所得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常规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药物对于病情有着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泮托拉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炎症因子
本文引用格式:普布索朗,德庆拉措.分析泮托拉唑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129,133.
0引言
消化性溃疡属于良性溃疡疾病,其发病机制和胃蛋白酶、胃酸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好发于胃部、十二指肠,相对而言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更高。当前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具体发病原因还有机制都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1],认为和Hp(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防御机制障碍、胃分泌异常等有关联,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影响而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均有一定程度威胁。以往常规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为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但单一治疗手段对于患者病情改善而言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鉴于此本院近年来对收治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以期通过不同的机制达到更好的控制改善患者病情,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消化内科2018年1~12月收治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数据为本次分析对象,有180例。患者中男性119例,女性61例;年龄16~40岁,平均(31.8±3.7)岁;病程0.6~5年,平均(3.1±0.6)年。患者入院后接受内镜检查并确认病情;对本次研究内容同意并表示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存在交流障碍或者精神障碍;本研究前2周内服用治疗溃疡药物[3]。数字编序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患者90例。完成分组后对其基线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分析以确认差异不会影响研究公正性,提示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采取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药物治疗方案,剂量对应为1.0 g、100 mg,用药方式为口服,3次/d,疗程为3周。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用药剂量为40 mg,用药方式为口服,1次/d,疗程为3周。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整生活节奏,构建规律作息习惯,戒除烟酒,严禁摄入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的平稳。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完成疗程后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溃疡疤痕顺利愈合,Hp彻底根除,判定为痊愈;患者典型临床症状等消失,溃疡创面进入愈合期,Hp彻底根除,判定为显效;患者疗程后相关临床症状有所控制,溃疡创面缩小,Hp阳性程度降低,判定为有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恶化,为无效[4]。
血清炎症因子:在两组患者疗程后抽取5 mL肘静脉血,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hs-CRP(高敏C反应蛋白)、全自动血细胞仪器检测WBC(白细胞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IL-8(白介素细胞-8)[5],将两组检测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应用t以及2检验,并通过(±s)与(%)表示,如提示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病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炎症因子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进行检测,提示观察组患者检测所得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在临床并不少见,可通过Hp检测、胃镜检查和分析胃液等手段达到对病情的确诊效果,诱发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多种,较为多见的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病灶所在位置常见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上腹部疼痛为典型临床症状,患者可自觉感受到钝痛、剧痛、灼烧感以及胀痛等,疼痛具有节律性特点,放任病情恶化会诱发如穿孔、出血等并发症[6]。
十二指肠溃疡迁延难治,不但治疗周期偏长且有一定难度,当前对此类患者主要通过清除胃部Hp以及控制胃酸分泌来达到治疗病情效果,但单纯抗生素原则治疗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虽然能够改善溃疡并清除胃部Hp[7],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没有得到预期改善与保障。在本次研究中可知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病情改善以及指标调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泮托拉唑是临床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具备性质稳定以及半衰期长的特点,在应用后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药效,且专一性也相对突出[8]。泮托拉唑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而言优势还在于能够抑制其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还有分泌速度,在短时间内发挥预期治疗效果并将胃部Hp清除,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发生转变,成为环次磺胺并和存在于胃壁细胞当中的H+-K+-ATP酶相结合,进一步阻止和破坏胃壁细胞当中存在的氢离子转移到胃内部,控制胃酸分泌。
综上所述,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常规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药物对于病情有着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光辉.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J].健康之路,2018,17(3):87.
[2]贾玉山.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7):82-84.
[3]Li Q,Liu J,Gong Y,et al.Association of CagA EPIYA-D or EPIYA-C phosphorylation sites with peptic ulcer and gastric cancer risks:A meta-analysis[J].Medicine,2017,96(17):e6620.
[4]孙秀敏.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0):101,104.
[5]黄凯伟,姚达安.雷贝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效果的对比[J].北方药学,2017,14(7):69.
[6]Miwa H,Uedo N,Watari J,et al.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vonoprazan vs.lansoprazole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or duodenal ulcers-results from two phase 3,non-inferiority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7,45(2):240-252.
[7]宋翠萍.十二指肠溃疡采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7,14(7):110-111.
[8]高蕊,张秋艳.左旋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1):15-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