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筛选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选取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50例,临床上予以螺旋ct检查,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50例,临床上予以X线检查,为参照组。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检出情况以及诊断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异物征象的检出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予以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X线检查更具精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放射影像技术;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席举杰.分析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155,158.
0引言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小儿群体年龄较小,机体发育尚不完全,导致吞咽功能尚不完善,因此进食过程中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道,影响患儿呼吸[1-2]。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对患儿生命安全有一定威胁,临床上需要尽早开展诊治[3]。我院就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选取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50例,临床上予以螺旋CT检查,为观察组。男/女为28例/22例。年龄上下限为4个月、11岁,平均为(5.12±0.21)岁。于相同时间段另选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50例,临床上予以X线检查,为参照组。男/女为29例和21例。年龄上下限为5个月、12岁,平均为(5.51±0.15)岁。患儿均存在阵发性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观察组、参照组的信息资料数据差异细微,统计处理显示P>0.05,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儿开展X线检查,患儿均仰卧,由患儿家属协助医护人员固定患儿,并依次对患儿气管、支气管、肺部进行拍摄。
观察组患儿开展螺旋CT扫描,设备选择东芝Aquilion16,层厚设置为1 mm,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设置为150~250 mA,患儿仰卧,对患儿肺叶、气管、支气管依次进行扫描,获取相关数据予以三维立体重建。两组均由相同的医师进行阅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检查图像,并记录和比较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出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异物征象,比较不同征象的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行SPSS 19.0,上传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运算,计数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2检验开展运算,计量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t检验开展运算,前者以率(%)为表述形式,后者以均数±标准差(±s)为表述形式,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50例患儿,均被检出,检出率为100%;参照组50例患儿,有41例患儿被检出,检出率为82%。观察组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2.2两组患儿异物征象检出情况比较
观察组异物征象的检出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详见表1。
3讨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病,主要以呼吸困难为症状,病情严重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是金标准,然而其存在创伤性,因此受到限制[4-5]。
X线、CT是临床常见放射影像学技术,其中X线可显示阳性异物,然而对阴性异物的诊断,需要依据患儿病史、间接征象予以评估[6]。而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可经窗口调节显示异物,同时可予以三维立体重建,有利于医师的多角度观察。我院研究得出,观察组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异物征象的检出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可见,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过程中,CT技术的诊断效果更好。研究得出,对于透光性异物的诊断,
X线检查需要结合患儿间接征象予以确诊,而不透光性异物则直接观察异物进行确诊,然而小儿在检查过程中不配合,因此对其呼吸难以掌握,仅仅依靠X线征象容易漏诊。而CT扫描时间较短,且具有无创性,通过多角度、多方位成像,可对患儿异物大小、形态、位置进行观察,有利于为医师诊断提供依据[7-8]。
综上所述,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实施CT扫描,相比X线检查更为有效,应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张春华.64排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139-140.
[2]汪浩.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方面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4):110.
[3]卢春,程鲲.X线与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2):360-362.
[4]顾维.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5):79-80.
[5]焦锳桂.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价值分析之我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8):146.
[6]张记伟,单海洋,郭丽,等.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8,19(2):23-25.
[7]赵晓芬.30例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57.
[8]吴丹,肖桂卿.放射影像技术在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6):127-1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