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二胎产妇产后一年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承德市社区选取产后一年内的二胎产妇2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二胎产妇产后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4份,问卷有效率94.67%。二胎产妇产后抑郁患病率17.96%,其中职业、丈夫照顾满意度、大孩对二孩的态度、人格类型、产后时间、孕期增重和孕期产前检查是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承德地区胎产妇产后抑郁患病率较高,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复杂,相关组织机构和家庭成员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合理化的措施,减少承德地区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患病率。
关键词: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王艳娜,李青,杨青建,等.二胎产妇产后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293-294.
0引言
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对婴儿的成长发育及家庭和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2015年随着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实行,国内二胎妈妈人群数量逐渐增多,与其相关的生活及健康问题与日俱增,其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其中之一[1-3]。本研究将在承德市进行调查,试图弄清承德市二胎妈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承德市区妇女保健工作、产妇及家庭心理问题的防治对策等提供基础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承德市地区的二孩妈妈28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诊于产科病房或在社区中的孕育第2个孩子的妈妈;生育第2个孩子并且产后一年内的女性;年龄≥21岁;足月妊娠、正常分娩且孩子无畸形;有正常语言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为:多胎、胎儿畸形者;有精神病史;产前诊断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者;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情况、婆媳关系、丈夫照顾满意度、大孩对二孩的态度、受孕方式、妊娠合并疾病、流产史、产后时间、新生儿性别满意度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包括10个条目,根据症状的严重度,每项内容分4级评分(0,1,2,3分),得分范围0-30分,9-13分作为诊断标准,总分≥13分者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
1.3统计处理
资料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修订。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双侧概率。
2结果
2.1二胎产妇产后抑郁患病率情况
284名二胎产妇中,EPDS得分0~20分,得分≥13分的二胎产妇51人(抑郁组),得分<13分的二胎产妇233人(正常组),产后抑郁患病率17.96%.
2.2不同人口学和产科特征的二胎产妇产后抑郁情况比较
调查显示,正常组和抑郁组在职业、丈夫照顾满意度、大孩对二孩的态度、人格类型、产后时间、孕期增重和孕期产前检查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由于二胎产妇产后出现异常的心理状况,不仅危害产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且对婴幼儿情绪、智力和身体健康成长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给家庭、社会和谐造成巨大的危害[4-5]。张慧娴等[6]
对宁波市754名二胎产妇进行产后抑郁调查,产后抑郁患病率为13%。谷申森等[1]对乌鲁木齐市824名二胎产妇的调查结果显示,产后抑郁患病率为34.71%。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承德地区二胎产妇产后抑郁EPDS得分为9.28±3.64,产后抑郁患病率为17.96%。二胎产妇产后抑郁患病率的高低,可能与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产后时间、调查问卷的选取以及评判标准的不同有关。
调查显示,不同的职业、丈夫照顾满意度、大孩对二孩的态度、人格类型、产后时间、孕期增重和孕期产前检查等因素对产后抑郁患病率有影响。究其原因:1)承德为旅游城市,物价相对较高,由于生育二胎,二胎产妇会失去晋升、加薪和提干的机会,有的甚至失去工作的机会。由此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及心理压力。2)生育二胎后,家里的家务负担增重,如果此时丈夫不懂得分担家务,不懂得体谅和理解妻子出现的烦躁情绪,甚至不认为带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会给产妇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3)担心大孩不喜欢二孩,同时由于二孩偏小,父母的关注度会偏向小的一些,时间长了,会担心对大孩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承德地区的二胎产妇的人数也逐渐增多,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复杂,相关组织机构和家庭成员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合理化的措施,减少本地区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患病率。
参考文献
[1]谷申森,钱娅,陈欢,等.二胎孕妇产后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0):1177-1180.
[2]罗阳,朱丽明.产后抑郁症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6):570-573.
[3]张娟,周日红,张乐燕.浙江苍南地区二胎产妇心理状态成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6):875-879.
[4]徐秀菊.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5]Emma R,Sherry G,Tamara W,et al.Antenatal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a synthesis of recent literature[J].2004,26:289-295.
张慧娴,阮诗轶,连彩峰,等.“二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与危险[6]因素调查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2):16-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