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儿科中医护理特色护理服务的运用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8 13:45: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服务中中医特色护理的运用及体会。方法我院自2018年3月起,于儿科护理服务中增加中医特色护理,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后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与实施前比较,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后表扬信(锦旗)、投诉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55%、1.32%、0.66%,较实施前显著改善(P<0.05);整体护理质量评分为(95.85±2.85)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总满意率达到了98.03%,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后,有效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提升了科室整体护理质量,促进了科室护理多元化发展,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中医特色护理;护理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秦卫东.儿科中医护理特色护理服务的运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43-344.

引言

中医护理为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护理学科,其理论体系及技术操作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及规范化,成为了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1]。我院自引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以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以往中医特色护理主要应用于成人护理服务中,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护理优势,我院自2018年3月起,于儿科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可,现就中医护理在儿科的运用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病区共有26名护理人员,年龄24-51岁,平均(34.37±1.58)岁,包括2名副主任护师,8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5名护士,专科学历14名,本科及以上学历12名,工作年限均在3年以上,其中3-5年13名,5-10年10名,10年以上3名,我院自2017年3月起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未变化。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实施前儿科收治的146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年龄1-12岁,平均(6.74±1.56)岁;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实施后儿科收治的152例患儿纳入研究组,年龄1-12岁,平均(6.91±1.48)岁,实施前后两组患儿及护理人员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中医特色护理方法

1.2.1成立中医特色护理小组


儿科成立中医特色护理小组,任命护士长为小组组长,负责中医特色护理的工作安排、培训及监督,其余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小组组长指派1名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质控员,负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中医特色护理知识,考核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实施效果,反馈中医护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于小组内探讨解决对策。

1.2.2以整体观念监测病情

中医认为,人具有整体性,在诊疗及护理过程中均需贯穿整体统一观念。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不足,往往对自身病情表达不清楚或不会表达,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日常护理中重视从整体角度对患儿病情加以观察,做到“有诸于内,必形诸外”[2-3]。具体观察病情方法包括:a望诊应用。观察患儿神色、形态,询问二便情况,以综合评估患儿病情变化。儿童虽生机旺盛,但脏腑娇嫩且气血未充,病情极易发生虚实变化,因此护理中加强望诊及细微的生活照护,有助于及时识别病情变化,并予以干预[4]。b闻诊应用。包括倾听患儿哭声、呼吸声、咳嗽声、发言声,嗅口气、二便气等,认真辨别儿童异常情况,如婴儿主要因饥饿、口渴、尿布潮湿等啼哭,声音洪亮则为正气充足,声音细弱则为正气虚弱。c中医技术。小儿发病容易、传病迅速,一般应谨慎用药,中医特色疗法在小儿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中药贴敷、小儿捏脊、中药擦浴、中药漱口等,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患儿家长易于接受,因此应用较为广泛。d饮食干预。加强饮食调护,以辨证为依据调理患儿饮食,固护脾胃,从而达到扶正固本效果。e健康宣教[5]。将中医理念应用于健康宣教,如开窗通风、艾叶熏室、醋熏等,饮食七分饱,防治“食复”。

\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前后表扬信(锦旗)件数,护理不良事件数,投诉次数;

(2)由护理部评价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3)采用我院自制的儿科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从住院管理、就诊环境、护理人员亲和力、业务人力等方面调研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问卷为百分制,<70为不满意70-85分为满意,≥85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与满意患者所占比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前后护理情况比较


与实施前比较,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后表扬信(锦旗)、投诉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55%、1.32%、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前后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与实施前比较,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后整体护理质量评分为(95.85±2.85)分,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前后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实施前86.84%的护理满意率比较,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后护理总满意率达到了98.03%,较实施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讨论

儿童在生理、形体、病理等方面与成人均存在明显差异,患病后,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多数患儿对疼痛等病情所致不适感受表达不明确,多由家长细心观察才能发觉病情变化,且患儿因身体不适加之就诊环境陌生,常会出现哭闹情况,护理难度较大[6]。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儿科的护理水平,儿科引入了中医特色护理,包括在病情监测中强调整体意识,合理应用穴位敷贴等中医护理技术,加强饮食方面调护,以及健康宣教中运用中医理念等,在护理服务中融入了中医特色护理理念,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中医特色护理理论知识并进行技能培训,并加强护理监督体系,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升,使中医特色在儿科得以大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实施前比较,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后表扬信(锦旗)、投诉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55%、1.32%、0.66%(P<0.05),提示中医特色护理实施后,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认可度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评分为(95.85±2.85)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提示中医特色护理在儿科的开展,促进了儿科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儿科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后,有效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提升了科室整体护理质量,促进了科室护理多元化发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明杰,黄书丽,高天雪,等.紫癜风中医护理方案儿科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8):3617-3617,3620.
[2]严莉.应用中医护理常规执行路径单模式提高儿科年轻护士工作能力的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7):185-186.
[3]黄菲.中医护理干预对儿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2):77.
[4]刘红良.健脾益肺汤配合中医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9,34(14):2241-2243.
[5]肖宏琴.中医护理在提高小儿腹泻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242-243.
[6]彭雪英,欧阳冰冰,林乐容,等.中医护理配合健脾益肺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9):59-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