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护理对其血糖水平及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诊室收治的50例伴有2型糖尿病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以分别抽样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采取基础门诊护理,研究组接受定期门诊护理,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护理质量实施评价。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下,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改善血糖指标,提升护理质量,对病情稳定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定期门诊护理;护理质量;血糖水平;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丽丽.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护理质量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354-355.
0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特点是多发性、病程长,是因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所致,近几年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并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偏向年轻化。研究显示,该病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并称为三大危害人们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的疾病。大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和预防知识欠缺,进而使得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死亡率升高。故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显得意义深远。本诊室对25例患者行定期门诊护理,以期获取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诊室收治的50例伴有2型糖尿病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通过综合诊断满足糖尿病学会相关确诊标准;自发性糖尿病;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肝肾肺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非自愿参加护理研究。以分别抽样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男女比例是13:12;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是(57.7±5.4)岁,病程为1-13年,平均(7.3±3.1)年;研究组男女比例是14:11;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为(59.7±5.3)岁,病程为1-13年,平均(7.3±3.1)年。将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组间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一般门诊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指导,涵盖饮食指导、运动干预等,同时开展随访工作,叮嘱患者定期检查,遵循其意愿进行门诊复查,不做强制性要求。研究组立足于此基础实施定期门诊护理:①评估病情。就诊后,对患者起病原因、持续时间及血糖等情况进行初步掌握,了解患者资料与文化教育程度,并对此开展心理健康指导[1]。②健康宣教。结合患者文化水平与自我接受能力采用适宜的方式实施诱导,比如通过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使患者认识糖尿病。此方式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因其听力、视力功能有所退化,记忆力与掌握信息能力相对较弱,故应对其实施个性化指导,并与其家属面对面交流,开展健康宣教,促使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限制饮食,加强锻炼,确保身体健康。③心理干预。糖尿病病程长,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尤其是发生并发症后,易导致患者自信心下降,产生悲观情绪,故而门诊护士在开展个性化评估的同时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消极情绪,与其建立和谐关系,获取患者信任,从而增强护患情感,切实掌握患者内心想法,实施针对性指导。④饮食干预。饮食控制是诊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适当限制饮食能够降低胰岛B细胞负荷,有助于血糖水平稳定[3]。有部分患者平时不注意饮食控制,而有些则是什么也不敢吃,这两种情况均对疾病有不利影响。因此实施门诊饮食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正确认识科学饮食的必要性,指导其如何正确用食;尽可能多食用粗粮、面食,提高纤维素的含量;禁忌食用动物肝脏、糖类物质;戒烟戒酒,作息规律,饮食健康,限制热量摄入。⑤运动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训练应坚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原则。告知运动干预的积极意义,结合其作息时间和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运动项目可以是散布、慢跑,也可以是太极拳等,多以有氧运动为主;餐后1-2h是开展运动的最佳时间,运动时间为半小时,每周进行3次[3]。向患者介绍运功过程中低血糖的应对方式,随手携带糖果或者是糖类物质,便于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急救,降低死亡率。⑥用药护理。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致使其依从性下降。因此门诊护士应加强用药健康宣教,阐明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并讲解服药时相关注意事项[4]。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血糖指标进行比较。血糖指标含有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②对比两组护理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护理质量实施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5]。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血糖水平与护理质量用( ±s)表示,t进行检验。治疗效果用率表示,用2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血糖指标进行比较
相比较对照组,研究组各项血糖指标情况明显较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8 8.1 2±7.21)分与对照组(71.06±6.87)分相比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8.5651,P=0.0000)。
3讨论
以往糖尿病门诊护理注重对患者进行基础性指导,缺乏长期性和有效性,在初期接受治疗时,患者能遵医嘱用药,并时刻纠正自己不良作息,但无法将此状态保持下去[6]。定期门诊护理可以弥补基础门诊护理的不足与缺点,对患者实行定期且持续性监督,每隔一段时间电话回访一次,且嘱咐其按时复查。同时做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工作,从而缓解患者心理负担;监督与指导患者用药,定期开展运动锻炼以提升机体抵抗力,增强护理效果[7]。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血糖指标与护理质量较对照组明显优秀,证实定期门诊护理效果良好。实施定期门诊护理后,有效改正患者不良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特征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用药指导等,全方位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增强机体防御力,且对护患关系有极大的促进意义[8]。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改善血糖指标,提升护理质量,对病情稳定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詹朗,夏巍.人性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2):196.
[2]黄金萍,瞿艳.多元化的延续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7):25+31.
[3]张培.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6):217,222.
[4]王凤美,袁晓丹.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2):110-115.
[5]尹卫,步红兵,刘巧艳,等.居家糖尿病护理APP平台结合精准护理干预模式对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7):57-61.
[6]冯翠红.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7(18):262-263.
[7]丛煜倩.细节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01):104-105.
[8]刘海珍,李阳艳.社区护士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1):140-1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