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低位结肠癌术后肠造瘘口患者开展系统护理的管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取62例低位结肠癌术后肠造瘘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干预组),两组人数比1:1,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系统护理。对患者护理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仅1例造瘘口感染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低于对照组25.8%,P<0.05。干预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5%高于对照组74.2%,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低位结肠癌;肠造瘘口;系统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黄张美.低位结肠Ca患者术后肠造瘘口系统护理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37-338.
0引言
结肠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较高,在男性、女性中均可发病,结肠癌的发生与患者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结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低位结肠癌患者病灶在乙状结肠与直肠交接部位,手术治疗多以予以肠道造瘘维持患者生理行为,但此种行为会改变患者生理结构,给患者带来心理不适,同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需要加强护理管理[1]。系统护理管理作为优质护理干预的一种,本次研究间针对系统护理管理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62例低位结肠癌术后肠造瘘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时间自2018年6月开始至2019年6月结束。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低位结肠癌;患者均开展肠造瘘口术治疗;患者均存在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表现;患者无癌症转移表现;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表现;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均能够配合调查和治疗。
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45.6±6.7)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病程平均(13.6±4.2)个月,患者体重平均(50.4±4.3)kg。
干预组:患者年龄平均(45.8±6.5)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病程平均(13.9±4.1)个月,患者体重平均(50.2±4.5)kg。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予以疾病基础管理,干预组予以系统干预。
健康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估,详细为患者讲解低位结肠癌相关知识,并让患者了解肠造口的重要性和肠造口日常管理方式[2]。可采用模拟实践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造口袋更换操作,并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讲解,并指导患者做好自我监督,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改变会出现严重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让患者了解造口的重要性,并要引导患者接受肠造瘘口[3]。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予以患者同情或特殊对待,以平常心面对患者,避免患者产生敏感、低落情绪,让患者得到尊重。
饮食管理:患者饮食以低渣饮食为主,每日饮水量在1.5-2L,避免大便干燥对造口黏膜造成损伤。此外,避免生冷硬、辛辣刺激的食物摄入,避免患者出现腹泻表现,导致周围皮肤潮湿,要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降低周围皮肤炎性损伤发生率[4]。
造瘘管理:术后要指导患者按时更换造口袋,避免局部粘膜感染导致造口出血。术后护理人员同样要指导患者进行造口扩张,可采用石蜡润滑造口周围,并用食指缓慢插入造口内,停留3-5min后拔除,一日一次,一周后2日一次,避免造口挛缩、狭窄[5]。护理人员每日要对造口周围情况进行观察,若发现造口周围粘膜水肿则要采用硫酸镁进行湿敷,降低水肿表现,避免肠管坏死。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1.4评估指标
生活质量:包括精神健康和躯体健康两大项,躯体健康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包括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量表总分142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护理满意度:量表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满意度为满意比例。70-89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仅1例造瘘口感染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低于对照组25.8%,P<0.05,详见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5%高于对照组74.2%,P<0.05,详见表3。
3讨论
低位结肠癌患者疾病发生后多会出现疼痛、排便功能异常表现,甚至会出现排便障碍、血便,本病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但多数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所处环境相关,甚至有研究认为,结肠癌的发生与患者结直肠息肉相关,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的主要方式,但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留肠造瘘口[6]。肠造瘘口会改变患者隐私部位,因此患者会出现羞耻感、排斥感,情绪变化明显,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系统护理干预相比传统护理管理来说更重视患者的人文关怀,同时能够将护理内容更加系统化,护理管理质量更高。系统护理管理能够以患者的角度为患者提供需要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同时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健康的重要以及自身权利得到保障[7]。系统化护理干预同时能够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管理,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肠造瘘口,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干预组仅1例造瘘口感染病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干预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开展系统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患者身体舒适度,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精神、心理上的舒适度,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规避术后风险,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总的来说,针对低位结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开展系统护理管理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白路,白莹占,白莹立.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造瘘口系统护理体会[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7):2465-2466.
[2]王凡.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198.
[3]苏杰.探究低位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口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6):187-189.
[4]张静.探讨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造瘘口系统护理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242-243.
[5]张燕琴,唐志红.低位结肠癌术后肠造瘘口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04):126.
[6]王丽霞,马燕.12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肠造瘘口围手术期的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1):249-250.
[7]梁春萍.低位结肠癌术后肠造瘘口的临床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92-20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