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按其配血方式分对照组(90例盐水法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和研究组(90例接受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检测阳性率18.89%(17/90)高于对照组3.33%(3/90),检测时间(2.65±0.56)min低于对照组(7.65±0.65)min,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采用低离子凝聚胺实施交叉配血,具有可靠、快速、高效等优势,阳性检查率高。
关键词:输血检验;交叉配血试验;低离子凝聚胺
本文引用格式:赵志强,宋婉秋.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202.
0引言
临床疾病治疗中,输血可快速改善机体血液循环障碍、供血不足等症状。因输血技术逐步改进,医学界对输血的安全性关注度较大,此不仅影响到疾病治疗有效性,且影响其生命安全。若输血中发生交叉配血失误,会引发输血反应,如急性溶血等,所以,确保交叉配血的灵敏性、准确性相当重要。以往采用的盐水法交叉配血,仅可测出IgM,无法准确且完全的测定IgG,存在较高漏检率。低离子凝聚胺法属于新型交叉配血方式,已有报告指出[1],此方式可准确、快速的检出IgG、IgM抗体。但有关此方式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相关报告仍然较少,现纳入180例输血治疗患者分组讨论此点。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交叉配血方式分组180例输血治疗患者。入选标准:①均满足输血指征;②患者与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此次诊治方案。排除标准:①精神、智力障碍者;②合并血液性疾病者;③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④肝肾、心肺功能异常者;⑤哺乳、妊娠期女性患者。对照组:输血原因:4例慢性贫血,15例产后大出血,19例胃癌,2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32例车祸伤,年龄16-54岁,平均为(26.3±1.1)岁,女性41例,男性49例;研究组:输血原因:5例慢性贫血,14例产后大出血,20例胃癌,2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31例车祸伤,年龄17-55岁,平均(26.8±1.2)岁,女性42例,男性4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用盐水法交叉配血,抽取其静脉血液5mL,并在试管上贴名供血者、受血者姓名,离心处理标本,共处理2min,每分钟3000转,分离血清。把红细胞配备为红细胞盐水悬液3-5%,用相同的方式将供血者标本配备为红细胞盐水悬液2%。用干净试管,装入供血者红细胞悬液和受血者血清,此为主侧管,再将受血者红细胞悬液和供血者血清装入另一支试管,此为次侧管,主侧管中滴入供血者血清1滴,次侧管中滴入受血者血清1滴,混合后,做离心处理1min,转速为1000r/min。
研究组接受低离子凝聚胺法交叉配血,采血等与对照组一致,标明次侧管、主侧管。滴入受血者血清2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3-5%1滴到主侧管内,滴入受血者红细胞悬液3-5%1滴和供血者血清2滴到次侧管内。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0.5mL到次侧管、主侧管中,均匀混合,25℃环境下,放置1min。再加入凝聚胺试剂2滴,均匀混合后,离心处理15s,每分钟3500转。离心处理后,分离上清,再加入假凝集清除液2滴,均匀混合。
1.3指标判定
对照组判定标准:若红细胞凝集则为阳性,无凝集状态则判定为阴性。
研究组判定标准:阳性:红细胞凝集,且未消失;阴性:红细胞未凝集,或凝集后1min后消失。
记录检测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检测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阳性率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c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检测阳性率18.89%(17/90)高于对照组3.33%(3/90),检测时间(2.65±0.56)min低于对照组(7.65±0.65)min,数据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现临床评估是否可输血的主要方法则为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准确率与患者生命安全有直接关系[2-5]。交叉配血试验的原理为把受血者红细胞和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和血清混合,观察凝集状况[6]。配血中,包含次侧配血、主侧配血,前者指将受血者红细胞和供血者血清混合,后者是将供血者红细胞和受血者血清混合,观察供血者血清内有无存在对受血者红细胞干扰的抗体,若均无凝集状况,则表明成功配血[7-9]。现常用交叉配血方式有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盐水法等。虽盐水法操作简单,但可粗略检测ABO血型,其无法检测IgG抗体,漏检率高,耗时长。低离子凝聚胺法原理为,溶解凝聚胺离子后,会生成较多正电荷,对红细胞唾液酸所带的负电荷有中和作用,对凝集有利[10]。且低离子溶液,对红细胞Zeta电位有降低作用,加大抗体抗原间引力,对特异性凝集有促进作用[11,12]。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检测时间低于对照组,同时证实了低离子凝聚胺交叉配血的优势。
综上,输血检验中,采用低离子凝聚胺实施交叉配血,具有可靠、快速、高效等优势,阳性检查率高。
参考文献
[1]赵芳贤.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3):44-46.
[2]刘红超,王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交叉配血中的稳定性、灵敏度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5):3098-3098.
[3]张层山,高国庆,韩玉双,等.凝聚胺试验与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方法对儿童输血安全的影响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7):156-157.
[4]刘飒爽,王小伟,陈宇锋.低离子凝聚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60-61.
[5]叶旭英,曹颖.低离子聚凝胺用于输血检验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5-46.
[6]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12):32-33.
[7]刘斌,许洁,居敏,等.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22):151-152.
[8]李小平.325例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8):100-100.
[9]邹海虹,甘福生.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2):2889-2891.
[10]王长林.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3800-3801.
[11]周卫平,施秀华.1例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导致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不合的处理与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5):636-6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