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有持续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监测)和观测组(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分别对两组进行术后颅内压监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变化。结果观测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数据显示观测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有较好的辅助价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可有效地监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临床应用;观察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孙永亮,肖守蔼,党容伦,等.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63,65.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交通业等重工业的发展也是极其迅速,这些行业需求大量的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各种严重伤害,其中的颅脑损伤是危及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1]。虽然各种施工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以保障工人们的安全,但是颅脑损伤患者仍然呈逐年增长趋势。在遭受外界重大暴力损伤后会急剧引发颅内压变化,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危急重症,且容易引起并发症及死亡[2]。对此,探究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本文将对其应用效果加以分析,以期有利于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56例研究对象皆出自于我院神经外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把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平均年龄(38.54±9.33)岁,观测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39.67±9.21)岁。此次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资料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治疗方法
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监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变化。对变化的数据加以统计分析,进行最终的术后疗效评估。观测组采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额角处选取穿刺开孔点,利用硅胶引流管将其置入侧脑室,利用三通管把硅胶导管中间和传感器相互连接起来,调节并且固定好硅胶管和传感器,以便观察压力参数和压力波形变化值[3]。根据所监测的颅内压水平值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颅内压水平正常在5~15 mmHg,15~20 mmHg属于轻度增高,20~40 mmHg属于中度增高,当颅内压值大于40 mmHg就是重度增高了。其实,当患者的颅内压大于等于20 mmHg的时候,患者就会出现脱水症状。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发现并且监测出患者颅内压的变化,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可以分析出两组患者在不同的监测方式下对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都有效果,但是观测组和对照组相比,应用效果明显是大于对照组的,观测组的优势比较明显。临床效果据恢复程度可分为5个类别:1级(恢复程度较高,可以正常生活);2级(轻度残疾,可在一定的状态下完成自理);3级(重度残疾,无自理能力);4级(植物人,失去意识);5级(死亡,生命体征消失)。其中把1级归为显效,2级、3级归为有效,4级、5级则归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为依据对数据进行鉴定分析,用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用卡方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作为评定标准,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临床治疗的效用结果来分析,观测组的患者治疗优势较之对照组差距比较明显,其中观测组的总有效率为6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3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是由于脑部遭受外力引起的较为严重的损伤,在不同的脑部区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在临床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常见的症状包括:言语、感觉、视觉、听觉异常等,常伴随有头痛、呕吐,更甚者会出现丧失意识、呼吸心跳骤停的现象[4]。在临床中常表现为肢体无力或偏瘫、言语不清或失语、意识模糊、昏迷等。还会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成为植物人、颅内出血、脑积水、癫痫、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慢性创伤性脑病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可导致死亡。患者的治愈性也不能保证,轻者恢复可能较大,重者后果难以预料[5]。国内外医学家都认为研究出有效的颅脑损伤治疗方式是具有重大价值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临床实验分为常规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两组分别研究,首先,对于对照组所采用的常规监测方式,实际上传统意义上的监测方式就是本文提及的常规监测,在术后大多都是采用的此方式对患者进行观察的,这种方式比较普遍直观,但是作为颅脑损伤术后观测患者的颅内压数据,效用略显不足,颅内压水平监测是对整个临床试验和诊治颅脑损伤的重要判定依据。所以,我们需要更加有效的手段来加强监测力度。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就是加强颅脑损伤术后监测的一个有效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常规颅内压监测的局限性,提高颅内压监测水平。对于如何提高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准确度一直都是医学临床研究的重点难点[6],随着医学的发展,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以准确的颅内压水平为指导原则,在颅脑损伤的治疗上,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有效的监测出颅内压水平值,也提高了监测的准确率,动态反映出了颅内压真实水平。对采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观测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目前,对于治疗颅脑损伤还是一个很有难度的研究课题,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但是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是一个进步,它有效的监测对于判定临床病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颅脑损伤治疗中也有利于实施积极干预措施,为颅脑损伤患者提高了生存率。因此,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的治疗上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余文运,罗刚,喻坚柏.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8,22(1):51-54.
[2]王立江,元小冬.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34(8):61-65.
[3]黄啸元,冯冠军,张诚,等.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降颅压治疗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7,39(6):490-493.
[4]林宗钦,王海燕,李达宇.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2):137-139.
[5]黄焱.重型颅脑外伤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54(8):1360-1361.
[6]凌晓阳,赵鹏来,薛元峰,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中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15(3):52-56.
[7]曾敏敏,邓光策,王岳华,等.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2):173-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