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抑制炎性反应,以减少慢性疼痛综合征(PTPS)发生,提高开胸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毕接静脉电子镇痛泵(镇痛泵配方)。观察组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在患侧胸5-6水平行椎旁神经穿刺置管,注入0.375%罗哌卡因10mL,测平面。麻醉方法同对照组。术毕行连续胸椎旁神经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6h、24h、48h疼痛评分(VAS),采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h、48h血液标本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对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随访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PTPS的发生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后2 h、6h、24h、48h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2)两组患者术前IL-6、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48h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3)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PTPS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降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降低术后一年内PTPS发生率。
关键词:开胸手术;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疼痛评分;炎性因子;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
本文引用格式:滕培兰,徐德荣,王宁,等.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PTPS)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176,178.
0引言
开胸手术被认为是外科手术患者疼痛感受最为强烈的手术之一,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Pain)的定义,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PTPS)是指术后至少2个月以上,开胸瘢痕周围持续或再发的疼痛[1]。它给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如何降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PTPS率是近期研讨的热点问题[2]。本方案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预防PTPS,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9月至2018年02月在我院行肺叶切除或食管癌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分为2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麻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排除标准:(1)心肺功能不全者;(2)有严重合并症者;(3)凝血机制异常患者;(4)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感染者;(5)相关药物过敏者;(6)探查后无法手术者/随访缺失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全麻并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行常规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先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常规全麻并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行连续胸椎旁神经自控镇痛。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T0)、6h(T1)、24h(T2)、48h(T3)视觉模拟评分(VAS)。
1.3.2采集两组患者术前、T1、T2血液标本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对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
1.3.3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T5)、6个月(T6)、9个月(T7)、12个月(T8)PTPS的发生率并行组间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标准差±标准差,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T0、T1、T2、T3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血清IL-6、CR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IL-6、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48h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T5、T6、T7、T8 PTPS率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3讨论
据临床数据显示[4],约30%-40%的开胸手术患者会发生PTPS,其中发展为严重疼痛者约占10%,约一半患者术后1-2年内存在程度不同的胸部伤口感觉不适。虽然随着临床技术及医药技术的发展,用于镇痛的药物及手段越来越多,但长期应用镇痛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会对患者造成新的问题[6]。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优点是可视化操作准确镇痛效果好及不良反应少。
IL-6是促炎性细胞因子,是机体急性应激反应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种标志物和介导物,CRP是最普通的炎性介质,二者的浓度变化可直接反映出机体的应激反应与疼痛。急性痛是转为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8]。
本研究采用全麻下开胸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行术后镇痛,结果显示,较之于静脉镇痛的患者,其在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受、减轻炎性反应方面均有明显优势,降低了患者PTPS发生率,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Wildgaard K,Ravn J,Kehlet H.Chronic post-thoracotomy pain:a critical review of pathogenic mechanisms and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9,36(1):170-180.
[2]周勤,谢敏,黄建新.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血清前列腺素E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变化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8,39(09):1040-1044.
[3]靳红绪,张同军,孙学飞,等.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8,13(07):1059-1062.
[4]闫忠斌.肿瘤患者开胸术后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程度及其处理对策[J].名医,2018(06):22-23.
[5]王超.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7.
[6]朱雁铃.胸椎旁连续输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对胸科手术镇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