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采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观察及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7 09:32: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观察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医院就诊的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8例。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即实验组(44例),对照组(44例)。丙基硫氧嘧啶给予对照组患者,而实验组的患者给予甲巯咪唑进行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各自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比。结果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0.05。结论甲巯咪唑可应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治疗方式显著,值得临床引用和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巯咪唑,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钱婵丹.采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观察及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145-146.

0引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新陈代谢加快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1]。此病在治疗中常用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丙基硫氧嘧啶,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采用了甲巯咪唑进行治疗[2],具体实施情况见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甲亢患者88例,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参加本次调查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4例。实验组中男性16例,女性28例;年龄在20-68岁,平均(44.0±6.8)岁;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32例;年龄在24-60岁,平均(42.0±9.8)岁;病程1-5.5月,平均(3±1.6)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上较为均衡(P>0.05),对照组、实验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方式。对照组:给予患者丙基硫氧嘧啶,用量:初次服剂量:100 mg/次,每日3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丙基硫氧嘧啶用量,直至维持剂量每日在50-300 mg,并维持治疗3个月。实验组:给予患者甲巯咪唑治疗,服用剂量为每天20-40 mg,每天1次或每天2次(每天总剂量相同)。如果在治疗后的第2-6周病情得到缓解,医生可以按照需要逐渐调整用药剂量。用法:通常服用本品可在餐后用适量液体(如半杯水)整片送服。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甲巯咪唑用量,维持直至剂每日为5-30 mg,维持治疗3个月。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保守治疗中,甲巯咪唑片通常疗程为6个月至2年(平均1年)。从统计学看,延长疗程可以缓解率增加。

1.3指标观察和评价

1.3.1观察两组病例甲状腺激素改善情况。从治疗前、治疗30天后、治疗60天后、治疗90后进行分析和对比。

1.3.2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为头晕、味觉减退、皮肤瘙痒、皮疹、呕吐、恶心。

1.3.3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肝功指标改善情况。从GGT、AST、ALT指标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将本文结果输入到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时说明存在对比价值,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治疗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4变化情况比较。在治疗1、2、3月,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FT3和FT4水平与治疗之前相比均有明显减少,同组别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在各个阶段的FT3和FT4与观察组相比减少的更为显著,同组别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3月,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TSH水平与治疗之前相比均有明显的升高,同组别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TSH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同组别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2.2两组病例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治疗后两组病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参与本次调查的44例病例中,有15例病例出现了不同程度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9%,其中头晕为2例、味觉减退为4例、皮肤瘙痒为1例、皮疹为3例、呕吐为3例、恶心为2例;实验组参与本次调查的44例病例中,有4例病例出现了不同程度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其中头晕为1例、皮肤瘙痒为1例、恶心为2例。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发现,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0.05。

2.3两组病例治疗后肝功指标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实验组GGT为(37.33±9.17)U·L-1、AST为(38.16±8.29)U·L-1、ALT为(35.63±8.42)U·L-1,对照组GGT为(36.12±9.15)U·L-1、AST为(38.13±8.24)U·L-1、ALT为(35.58±8.41)U·L-1,将两组对比结果输入统计学软件查实后发现两组病例对比资料无明显差异,且P>0.05。治疗后实验组GGT为(38.19±8.39)U·L-1、AST为(38.55±9.24)U·L-1、ALT为(38.15±8.89)U·L-1,对照组GGT为(42.26±10.17)U·L-1、AST为(40.15±9.67)U·L-1、ALT为(47.29±10.05)U·L-1,实验组GGT、AST、ALT指标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低,将两组病例对比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查实后,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0.05。

3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临床治疗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对于本病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根据有关结果证实,此病有情绪创伤、感染等因素有关[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临床治疗中以丙基硫氧嘧啶治疗为主,虽然此药物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理想。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采用了甲巯咪唑进行治疗。甲巯咪唑具有代谢慢、起效快、药物维持时间长等优势,和丙硫氧嘧啶强相比药理作用较强。本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为,通过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抑制作用,对甲状腺内碘化物质氧化、酪氨酸之间均可起到阻碍吸收的作用,同时阻碍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合成作用。为了调查此治疗方式实施效果,在本文中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0.05,发现此治疗方式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甲巯咪唑可应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治疗方式显著,值得临床引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晶荣,郝坡,孟凡萍.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前后血清ZAG水平的变化[J].重庆医学,2018,47(3):359-361.
[2]贾占庸.小剂量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J].健康之路,2017(1):90-91.
[3]宋文荣,张磊,潘早霞.(131)I与甲巯咪唑片分别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近远期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1):57-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