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通辽市大众消费量大、流通广的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进行食品风险评估、确立风险管理决策,降低人群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方法依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上的方法。结果2015~2018年通辽市地区在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店/便利店、食品加工厂等共采集样品813份,检测9种致病菌,共检出致病菌42株,检出率为5.17%。其中,2015年监测的280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3株,检出率为8.21%;2016年监测的221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9株,检出率为4.07%;2017年监测的160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7株,检出率为4.38%;2018年监测的152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3株,检出率为1.97%。
结论食品中存在的致病菌对人群构成潜在健康危害,应加强卫生监管、监测,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本文引用格式:张博.2015~2018年内蒙古通辽市食品污染状况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241-242.
0引言
食品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随着食物生产的工业化发展和一些地区市场管理的混乱,造成食品污染的因素日益复杂。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发生腹泻病的病例高达1.5亿,其中70%的病例与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有关。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2015~2018年,对本市售出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调味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餐饮食品、流动早餐、婴幼儿配方食品、水果及其制品、蛋及蛋制品、地方食品(牛肉干)等几类和人们密切相关,日常生活需求量比较大的食品进行了8种常见致病菌污染调查报告。
1材料和方法
1.1样品来源和品种采集样品来源于市售。
1.2采样要求
无菌采样,无菌包装,每份样品500~1000 g(mL)。样品采集后在4℃下,2 h之内送达实验室进行检验,冷冻饮品在冷冻条件下运输和保存。
1.3监测项目
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菌、阪崎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蜡样芽孢杆菌。
1.4培养基试剂
检验中所用科马嘉显色培养基购置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增菌液购置北京路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沙门氏菌诊断血清购置泰国;弯曲菌检测试剂购置青岛中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生物鉴定卡购置发过梅里埃生物公司。
1.5方法
依据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1]。
2结果
2.12015~2018年813份食品样品中致病菌检出情况
2015年监测的280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3株,检出率为8.21%;2016年监测的221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9株,检出率为4.07%;2017年监测的160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7株,检出率为4.38%;2018年监测的152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3株,检出率为1.97%,具体见表1。
2.2不同致病菌检出情况
2015~2018年共监测样品813份,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弯曲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四种致病菌,具体见表2。
2.2.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情况
2015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170份样品中检出12株,检出率为7.06%;2016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197份样品中检出2株,检出率为1.02%;2017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140份样品中检出6株,检出率为4.29%;2018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142份样品中未检出。
2.2.2沙门氏菌检出情况
2015年沙门氏菌在235份样品中检出10株,检出率为4.26%;2016年沙门氏菌在217份样品中检出2株,检出率为0.92%;2017年沙门氏菌在140份样品中未检出;2018年沙门氏菌在67份样品中检出1株,检出率为1.49%。
2.2.3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情况
2015年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50份样品中检出1株,检出率为2.00%。2016年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20份样品中未检出。2017年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40份样品中未检出。2018年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20份样品中未检出[2]。
2.2.4弯曲菌检出情况
2015年未检测弯曲菌。2016年弯曲菌在20份样品中检出5株,检出率为25.00%;2017年弯曲菌在20份样品中检出1株,检出率为5.00%;2018年弯曲菌在20份样品中检出2株,检出率为10.00%。
2.3检出的致病菌在各类食品中的分布
813份致病菌中检出四类致病菌共计42株,乳及乳制品、调味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流动早餐、婴幼儿配方食品、水果及其制品中未检出致病菌,具体见表3。
2.4不同采样场所中检出致病菌的分布情况
采样场所主要为农贸市场、超市、零售店/便利店、食品加工厂及其他(主要包括街头流动摊位及餐饮店等),具体见表4。
3讨论
2015~2018年监测数据显示,采集样品813份,致病菌检出率为5.17%,与姚雪婷等[3]报道的2011~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927份样品5%的总检出率持平,但明显低于吴凤云[4]报道的通辽市2009~2013年食源性致病菌11.56%的检出率。2015年至2018年,其中2015年检出率最高为8.21%,2018年最低为1.97%。虽然每年采集的样品数量和样品类别以及每类样品开展的监测项目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可以看出整体的检出率呈降低趋势。
采集的市售乳及乳制品、调味品、婴幼儿配方食品、水果及其制品这几类食品中均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这与食品的加工工艺、产品的包装及市场的监管有一定的关系。
在813份样品中检出的四种致病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最高为2.46%,其主要污染肉与肉制品及冷冻饮品;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1.60%,其主要污染肉与肉制品;弯曲菌的检出率为0.98%,虽然整体检出率很低,但是弯曲菌2015年没有开展检测,2016~2018年共检测60份,检出阳性菌株8株,检出率达13.33%,主要污染肉与肉制品中的生禽肉类,需要引起重视,应对流通领域加强监管。
不同采样场所采集的食品致病菌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农贸市场致病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市、零售店/便利店及食品加工厂,可见农贸市场环境急需改善,应从源头加强卫生管理,降低食品污染几率,保证市民的食品安全。
通过监测了解到近几年通辽市市售不同类别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主要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农贸市场的肉及肉制品类食品的安全问题,各项致病菌检出率都较高。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我们应该提高自身对食品卫生及安全问题的重视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食物中毒,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杨大进,李宁.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毛雪丹.2003~2008年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
[3]姚雪婷,谢艺红,蒋玉艳,等.2011~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4):77-80.
[4]吴凤云.2009~2013年内蒙古通辽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2):187-1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