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胃溃疡、胃炎与胆汁反流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确诊的胆汁反流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胆汁反流与胃溃疡、胃炎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146例胆汁反流患者中,有84例患者存在萎缩性胃炎、有62例患者存在浅表性胃炎,146例胆汁反流患者均存在胃炎,其发生率为100.00%(146/146);146例胆汁反流患者中,有32例患者存在胃溃疡,其发生率为21.92%(32/146)。结论胆汁反流是胃溃疡与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对胆汁反流患者需要提高警惕,预防胃溃疡、胃炎的发生。
关键词:胆汁反流;胃溃疡;胃炎
本文引用格式:王丽丽,陶成丽.146例胆汁反流与胃炎和胃溃疡的临床分析实践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67-168.
0引言
胆汁反流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非特异性损害胃黏膜,进而造成患者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可造成人体出现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影响因素,Hp感染与淋巴瘤、肠型胃癌都具有密切的关系。据报道胃溃疡患者胃内部的胆汁酸浓度显著上升,因此认为胃溃疡发病过程中,胆汁反流具有一定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146例胆汁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来探究胆汁反流与胃溃疡、胃炎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为临床预防胃炎、胃溃疡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确诊的胆汁反流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67例;年龄21-65岁,平均(46.56±2.36)岁。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存在胆汁反流。临床表现为:以饱胀感、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其症状与饮食多不存在直接且规律的联系。嗳气较为常见,但是很少见嗳酸[1]。
1.2方法。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与检查方法,研究胆汁反流与胃溃疡、胃炎之间存在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胃镜检查,检查前14 d至检查时,患者均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以及抗生素等,患者均接受常规未经检查。内镜下发现胃内存在反流的胆汁,胃黏膜存在胆酸结晶斑,伴有吻合口附近胃皱壁明显充血,或者胃黏膜充血赤红,糜烂,质脆等时,可确认患者存在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检查过程中,取所有患者的胃窦距离幽门3cm的大弯侧与内前壁取胃黏膜组织共2块,其中1块作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作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与Giemsa染色以检测Hp;另1块作RUT检测Hp。两项均为阴性时判断为Hp感染阴性,均检测为阳性时判断为Hp感染阳性。
2结果
146例胆汁反流患者中,有84例患者存在萎缩性胃炎、有62例患者存在浅表性胃炎,146例胆汁反流患者均存在胃炎,其发生率为100.00%(146/146);146例胆汁反流患者中,有32例患者存在胃溃疡,其发生率为21.92%(32/146),见表1。
3讨论
3.1胃部病变与胆汁反流之间存在的关系。经内窥镜观察发现,胃溃疡患者、胃炎患者均存在胆汁反流的现象。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主要部分包括胰酶、溶血卵磷脂以及胆酸等经常反流进入胃部进而导致溃疡与胃炎,胃炎的发作则是由浅表性胃炎逐渐过渡至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导致胃病发作的原因在于胃黏膜屏障受到胆酸破坏。与胃底黏膜相比,胃窦部黏膜的通透性更强,原因在于与胃的其它部位相比,胃窦的黏膜屏障作用更低,外加胃窦更容易受到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影响,因此胃窦部是最容易发生溃疡、胃炎的部位。其他部位发生溃疡、胃炎的机理可以被解释为:长期受到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刺激作用,萎缩性胃炎开始从胃窦部过渡至胃体、胃底,胃正常泌酸区域的黏膜面积不断缩小,受损黏膜与正常泌酸黏膜部位的氢离子逆弥散现象增多,因此溃疡发生的位置不断上移[2]。
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Hp)通过细菌粘附素导致原因不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Hp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胆汁反流破坏了Hp生长的微生态环境,因此初始阶段Hp难以定植,这是胆汁反流性胃炎较少合并Hp感染的原因之一。但是当Hp成功定植而形成感染,此时胆汁酸反流不对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炎等Hp感染的结果造成明显的作用,所有尽管胆汁反流性胃炎较少合并Hp感染造成的胃病,但是检查仍然可见胆汁反流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同时存在。
3.2胆汁反流性胃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诊断胆汁反流时,结合胃镜检查与临床症状可以做出可靠的诊断结论。胆汁反流的主要表现包括:①症状表现,是否饮食与上腹痛症状不存在明显的关系,用餐后可见部分患者的症状加重的现象。原因在于胆汁反流性胃病的症状表现是胃受到胆汁反流的影响,胆汁反流的时间无法确定,可见于餐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因此饮食与疼痛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②患者较少出现逆酸、嗳酸水的现象,即使发生时,也多属于轻度症状。③给予抗酸剂治疗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考虑是由于胆汁反流导致的慢性胃痛,特别是当X线钡餐造影检查显示阴性的患者,此时当条件具备时可以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胃部病变的性质,确认是否存在胆汁反流。当不具备做胃镜检查的条件时,可以进行胃液分析,发现抽出胃液被胆汁染色、胃酸低的患者,可以考虑胆汁反流性胃病。值得注意的是,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将胆汁反流性胃病与输入襻综合征相互鉴别,其特点在于:①输入襻综合征经X检查即可确诊,但是胆汁反流性胃病经X检查也无法确诊;②输入襻综合征的呕吐物中不存在食物,但是胆汁反流性胃病患者的呕吐物中常存在食物;③输入襻综合征常见胆汁性呕吐,呕吐之后症状即在短时间内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病的患者也有胆汁性呕吐发生,但呕吐后症状缓解不明显;④输入襻综合征患者进食后既感到腹胀、阵发性腹痛,胆汁反流性胃病不进食可见无规律灼烧性疼痛、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进食后加重。据此可做出鉴别。
3.3胆汁反流的治疗。内科治疗是当前常用的方法之一,黏膜保护剂、制酸剂以及胃动力药联合使用是较为常用的治疗用药方案,胃动力药如吗丁啉、胃复安等用药后能有效改善胃窦收缩强度与频率,对十二指肠球部与胃窦运动予以调整进而发挥良好的胃排空作用,胆汁反流量降低,从而改善症状。胃黏膜保护剂如生胃酮、硫糖铝等适用于对溃疡疾病患者的治疗。当患者存在Hp感染时,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根除Hp治疗将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Hp根除治疗常用三联、四联用药方案,其中多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高效抗菌药物以强力灭杀Hp,同时配以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以及艾索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以改善胃黏膜状态,恢复屏障功能。当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同时存在消化性溃疡时,需要同时治疗Hp感染与胆汁反流,重点进行Hp根除治疗,从而有效阻止病情从慢性浅表炎症过渡至胃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以及胃癌,这对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预防发生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3-4]。
外科治疗方面,萎缩性胃炎已经被证实为由胆汁反流导致,且已经存在胃腺萎缩、Ⅱ度以上的肠上皮化生,合并溃疡时,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胆汁反流是胃溃疡与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对胆汁反流患者需要提高警惕,预防胃溃疡、胃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硕,路瑶,孙微微.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胃溃疡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10):90-91.
[2]李亚君.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及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胃溃疡68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6):40-41.
[3]王雪梅.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5):7-8.
[4]林勇,叶丹,施正超.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03):409-4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