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64排C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采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性阑尾炎患者50例,通过手术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穿孔组25例与非穿孔组25例,同时对两组应用CT检查,对鉴别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T征象结果差异显著,两组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内气体、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周围脓肿、阑尾腔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盆腔炎改变、阑尾周围炎(轻-中度)及阑尾周围炎(中-重度)检出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壁局限性强化缺损、阑尾周围脓肿及阑尾腔外气体特异性、敏感性与准确性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敏感性与准确性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周围炎(轻-中度)。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采用64排CT检查方法具有显著检查效果,可直接对穿孔与非穿孔中的CT征象情况进行鉴别,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穿孔;64排CT检查
本文引用格式:赵莲茹.64排C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197-198.
0引言
急性阑尾炎作为医院普外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率可在各种类型急腹症中达到首位[1]。急性阑尾炎临床上症状较多,可表现为持续性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由于该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因此需尽早接受治疗[2]。早期的检查诊断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影像学的迅速发展,64排CT检查开始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64排C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检查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性阑尾炎患者50例,通过手术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穿孔组25例与非穿孔组25例,其中穿孔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32.28±5.33)岁;同时非穿孔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23~60岁,平均(31.41±5.27)岁。经过比较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使用我院64排螺旋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本次采用机器为:产自上海的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其型号为Somatom Persective。对患者膈面至耻骨之间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层厚为0.625 mm,层间隔为0.625 mm,重建图像层厚为5.0 mm,重建图像层间隔为5.0 mm。对其中30例患者实施增强扫描,首先通过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注射的对比剂为60~80 mL,其速率需控制为2.5~3 mL/s,完成后等到1 min再行静脉扫描。扫描结果由我院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应探讨后确定最终结果。
1.3观察指标
(1)检测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包括白细胞计数与平均直径,加以对比分析。
(2)对患者阑尾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内容为阑尾腔内外粪石、阑尾腔内外气体、阑尾周围脓肿、阑尾腔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盆腔炎改变、阑尾周围炎程度(轻度、重度、重度)。
(3)统计并计算不同CT征象在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效果,包括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PSS 21.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t和(±s)来检验和表示计量资料,以卡方和(%)来检验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对比情况具体情况如表1。
2.2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CT征象结果对比情况
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后,对CT征象结果进行统计后,可看到其中阑尾腔内粪石征象中,穿孔组有13例,非穿孔组有11例,组间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阑尾腔外粪石征象中,穿孔组有10例,非穿孔组有2例,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阑尾腔内气体征象中,穿孔组有13例,非穿孔组有5例,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阑尾腔外气体征象中,穿孔组有10例,非穿孔组有3例,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阑尾周围脓肿征象中,穿孔组有9例,非穿孔组有1例,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阑尾腔壁局限性强化缺损征象中,穿孔组有8例,非穿孔组有1例,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盆腔炎改变征象中,穿孔组有19例,非穿孔组有10例,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阑尾周围炎(轻-中度)中,穿孔组有24例,非穿孔组有12例,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阑尾周围炎(中-重度)中,穿孔组有23例,非穿孔组有9例,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CT征象在急性阑尾炎穿孔诊断指标对比情况具体情况如表2。
3讨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临床上常见急腹症之一,该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其发病原因较多,可包括梗阻、细菌感染与其他多种致病因素等[3]。同时还可对急性阑尾炎进行分类,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阑尾穿孔发生率较高且多见于儿童和老年群体[4]。而针对其中穿孔性阑尾炎,临床上多以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非穿孔性阑尾炎,临床上多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因此对于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的鉴别可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因此需采用有效检查方法进行准确诊断。
在临床诊断中,多以患者自身基本情况、临床症状表现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来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性不够理想。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一般资料、白细胞计数及平均直径进行比较,两组仅在平均直径方面差异显著,其余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影像学检查也得到很大进步,因此64排螺旋CT检查逐渐开始广泛应用于急性阑尾炎临床检查中。
在本次研究中,相较于穿孔组,非穿孔组平均直径更短,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T征象结果差异显著,两组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内气体、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周围脓肿、阑尾腔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盆腔炎改变、阑尾周围炎(轻-中度)及阑尾周围炎(中-重度)检出率均有统计学意义。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壁局限性强化缺损、阑尾周围脓肿及阑尾腔外气体特异性、敏感性与准确性差异大;阑尾周围炎(轻-中度)特异性、敏感性与准确性差异大。经分析:①阑尾直径:本次研究结果说明患者体内阑尾直径越大则出现穿孔的可能性越高,因此阑尾平均直径可作为穿孔辅助判断指标,但本次研究数值存在一定重叠,且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后方可确认。②阑尾腔外粪石: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阑尾腔外粪石具有较高发生率,当管腔被粪石堵塞后可进一步导致粘液积聚情况发生,进而损害粘膜,当细菌侵入后会引发阑尾炎。当病情逐渐发展后,阑尾壁在受到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后,会发生坏死穿孔,而粪石可能直接漏入腔外,因此该指标可作为临床上诊断阑尾炎穿孔的重要征象[5]。在本次研究中,穿孔组中该征象有10例,特异性可达到100.0%,敏感性仅为9.0%,可能与病程较长有关,同时穿孔过小也不会导致该征象。③阑尾腔外气体:经CT检查后可表现为腹腔内包裹性积气,在本次研究中,穿孔组中该征象有10例,特异性可达到100.0%,而敏感性仅为24.0%;分析后可能是由于该征象容易与肠腔内气体混淆,如患者自身体型偏瘦或者缺乏脂肪则不容易发现该征象;同时当处于早期阶段时,微小穿孔也有一定可能性不会引发该征象,再加上病灶周围炎性具有较为明显的渗出,使得敏感性降低明显。④阑尾周围脓肿:经CT检查后以腹膜腔内液体聚集且软组织包裹为主要表现,经增强CT扫描后可发现脓肿壁存在明显强化情况。本次研究中,穿孔组中该征象有9例,特异性可达到100.0%,而敏感性仅为18.0%;分析后可能与病程较短相关,同时一部分患者未能接受手术治疗,因此未能纳入研究[6]。⑤阑尾腔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经CT检查后以阑尾壁强化且存在中断现象为主要表现。本次研究中,穿孔组中该征象有8例,特异性可达到100.0%,而敏感性仅为50.0%;分析后可能与患者自身体型偏瘦且脂肪较少有关,同时容积效应也可造成一定影响。⑥盆腔炎改变:经CT检查后以盆腔内肠壁边缘毛糙、脂肪间隙模糊、肠管聚集且道格拉斯窝内存在积液相关。本次研究中,穿孔组中该征象有19例,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6.0%与64.0%,虽然特异性不高但能够对阑尾炎严重程度起到提示作用,同时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⑦阑尾周围炎:该征象可分为轻度、中度,经CT检查后以阑尾周围片絮状、条纹状及云雾状模糊影为主要表现。本次研究中,阑尾周围炎(轻-重度)敏感性可达到100.0%,特异性为66.0%,其中阑尾周围炎(中-重度)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2.0%,因此综合来看阑尾周围炎(中-重度)更适合作为临床上阑尾炎穿孔的诊断指标。但由于目前我国对于阑尾周围炎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色彩,因此阑尾周围炎是否能够作为判断指标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采用64排CT检查方法具有显著检查效果,可直接对穿孔与非穿孔中的CT征象情况进行鉴别,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钱国旗,徐启中,杨彬,等.多排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4):414-416.
[2]张伟.急性阑尾炎患者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15):196-198.
[3]张理宏.急性阑尾炎CT检查的辅助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思路[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68-69.
[4]李耀强.多排C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急诊杂志,2016,17(5):70-72,75.
[5]李艳明.多排C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5):232-233.
[6]蒲洪林.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211-2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