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ET)中,3PN的出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全年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治疗的3184个周期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存在异常受精情况分为有异常受精组和无异常受精组。此外,又将有异常受精组分为A组(3PN≤25%)和B组(3PN>25%)。分析3PN的出现对IV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有异常受精组与无异常受精组相比,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女方年龄、获卵率和卵裂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异常受精组分组比较,卵裂率无明显差异(P>0.05);女方年龄、获卵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见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IVF-ET周期中,3PN形成与女方年龄和获卵数有关,并且影响卵裂率。此外,当周期中存在异常受精且异常受精比例超过>25%时,可降低患者该周期的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和临床妊娠率。因此,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ART)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助于提高正常受精率,降低异常受精率,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3原核(3PN)
本文引用格式:吴玥,程东凯,于洪君,等.3PN对IV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188,190.
0引言
3原核(3PN)发生率在所有妊娠中估计约为1%~3%,而在自然流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病例中占15%~18%。流产通常发生在发育早期,但也有少数存活时间较长的报道[1]。3PN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雌原核和两个雄原核的组合,另一种是一个雄原核和两个雌原核的组合。有研究表明,3PN的发生是高龄产妇或IVF周期中严重的精子异常所致[2]。换句话说,3PN的发生可能与精液正常时的卵母细胞质量有关。目前还不清楚3PN的发生率是否可以作为体外受精周期结果的一个预后指标,但可以确定的是通过减少3PN的发生率,可以使卵母细胞的利用率增加,从而提高妊娠的机会。本研究通过对3184个IVF-ET周期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异常受精与女方年龄、获卵数、卵裂率以及妊娠率等指标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并得到了沈阳东方菁华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收集2015年在沈阳东方菁华医院行IVF治疗的318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异常受精的情况分为异常受精组和无异常受精组。异常受精组共1316个周期,无异常受精组共1868个周期。其中根据异常受精率的高低将异常受精组再分为两组:A组(异常受精率≤25%,n=943)和B组(异常受精率>25%,n=373)。
1.2方法
促排卵:按照患者的不孕类型、年龄及卵巢功能选择适宜的促排卵方案。当>3个卵泡为18mm时,给予10000单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6小时后经阴道超声引导抽吸取卵。获取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OCCs)置入Falcon3001培养皿HTF-HEPEs(Irvine Scientific公司)洗涤后,转入HTF(Quinn s公司)中,置入体积分数6%CO2培养箱中行受精前培养。
1.3授精与胚胎培养
每个受精皿加入经上游处理的活动精子约12万/mL,受精后16-18h在倒置显微镜200-400×下观察受精情况,记录原核数目及其他情况。
D3评估胚胎卵裂和形态外观。形态学评分给出第三天胚胎卵裂球的数量,均匀程度的卵裂球和胞质分裂程度:一级(8-10卵裂球,甚至是齐次卵裂球<10%细胞质分裂),二级(6-7甚至>10卵裂球均匀卵裂球没有细胞质的分裂;8-10个卵裂球,均匀的卵裂球,10%-20%胞质破碎),III级(不均匀和非均匀的卵裂球,胞质碎片20-50%。D5D6进行囊胚评分,参照Gardner等提出的囊胚评分方法,本中心将≥4BC的囊胚定为可利用囊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如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采用t检验,如不满足,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184个IVF周期,共获卵32144枚,受精23198枚,受精率72.17%。其中1868个无异常受精周期,获卵14762枚,受精10070枚,受精率68.22%,1316个有异常受精周期,获卵17382枚。
有异常受精组与无异常受精组比较: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女方年龄、获卵率和卵裂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有异常受精组按照异常受精的比例分为A组(3PN≤25%)和B组(3PN>25%),两组比较卵裂率无明显差异(P>0.05),女方年龄、获卵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流产率和临床妊娠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3PN的结果可能来自多精子受精,也可能来自卵母细胞衍生的减数分裂失败。所有卵子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必须与一个精子结合,而且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引起3PN受精的原因是复杂的。一些研究者认为,IVF后3PN受精的发生是高龄产妇或严重的精子异常所致,其他研究人员认为,3PN的倾向是卵巢刺激的一种功能,如高峰E2水平、大的卵母细胞产量、高促性腺激素剂量和长时间的刺激[3]。Wolf等人指出在IVF周期中高精子浓度与多原核出现的关系,清楚地表明精子浓度的增加与多精子发生率的增加直接相关[4]。相关研究表明,当精子质量下降时,多精子的发生率较低,卵的大小对多精子发生的风险有影响[5]。
IVF受精导致的3PN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多精[6]。毫无疑问,3PN的形成导致了day-3级I+II+III胚胎数量的减少。但3PN的形成是否与临床结果相关一直存在争议。如果它不会导致更糟的临床结果,预防3PN的形成似乎是不必要的Dayal等人的研究发现,小于20%的胚胎出现3PN的患者的妊娠、植入、临床妊娠和活产率明显高于20%的胚胎出现三倍体的患者。Rosen等人的研究表明,这部分患者的3PN形成是显著的种植负预测因子[7]。Li等人发现,当3PN发生率>25%时,妊娠风险降低约50%,流产风险增加3.5倍[8]。而Qin等人回顾性分析了他们的IVF-ET数据,发现IVF-ET中的3PN发生率对种植率和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9]。Zeng等人认为较高的3PN率可以降低传统IVF-ET周期的妊娠率,但在他们的研究中病例数量有限[10]。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全年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治疗的3184个周期的临床数据。结果发现,有异常受精组与无异常受精组相比,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明显差异。女方年龄、获卵率和卵裂率有明显差异。AB两组比较,卵裂率无明显差异。女方年龄、获卵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有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女性年龄及获卵数可能与3PN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收集到的卵母细胞数量较高且女性年龄较高时,3PN形成的风险更高。此外,预防出现3PN的高比例受精卵似乎是必要的,因为这将减少正常受精、第3天I+II级胚胎、第3天I+II+III级胚胎和着床率。毫无疑问,需要一项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我们的发现。
参考文献
[1]Grøndahl M L,Christiansen S L,Kesmodel U S,et al.Effect of women’s age on embryo morphology,cleavage rate and competence-A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J].PLoS One,2017,12(4):e0172456.
[2]王巍,吴福敢,马海兰.常规体外受精后多精受精发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13,22(10):802-805.
[3]岳钊平,辛欣,李云芳.体外受精中3原核胚胎的发育及可利用价值的探讨[J].生殖与避孕,2016,36(6):516-520.
[4]Wolf D P,Byrd W.Dandekar P,et al.Sperm concentration and the fertilization of human eggs in vitro[J].Biol Reprod,1984,31(4):837-848.
[5]Joergensen M W,Labouriau R,Hindkjaer J,et al.The parental origin correlates with the karyotype of human embryos developing from tripronuclear zygotes[J].Clinical&Experimental Reproductive Medicine,2015,42(1):14-21.
[6]刘春玲,吴晓云,朱玉蓉,等.IVF周期中短时受精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5):135-137.
[7]Rosen M P,Shen S,Dobson A T,et al.Triploidy formation after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may be a surrogate marker for implantation[J].Fertility&Sterility,2006,85(2):384-390.
[8]Mingzhao L,Wanqiu Z,Xia X,et al.Three pro-nuclei(3PN)incidence fac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a retrospective study from the fresh embryo transfer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ith donor sperm(IVF-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Experimental Medicine,2015,8(8):13997-4003.
[9]Qin X E,Zhang B,Feng G X,et al.Effects of polyspermy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J].Chinese Journal of Birth Health&Heredity,2011.
[10]Zeng XG,Li MD,Liu YG,et al.Effects of polyspermy on the embryo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J].J Third Mil Med Univ,2013,35:2111-2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