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具体关联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57人,并采集其一般资料、检验结果、临床症状及体征。根据朱文锋教授的“证素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证素辨别,病性证素分为热盛、气虚、津亏、痰浊、阳虚、气滞、病性证素不明显;病位证素分为:心、肝、脾、肺、肾、胃、大肠、病位证素不明显。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与TNF、CRP、IL-6、FPG、2 h PG、空腹C肽、RBC等客观指标的关系。结果(1)病性证素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热盛与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为98.5%,特异度为33.7%;津亏与TNF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66.7%;阳虚与红细胞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55.6%。(2)病位证素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肝与UA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29.1%;大肠与空腹C肽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25.0%;病位不明显与血尿素氮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15.7%。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与部分客观指标之间的确存在相关性,本研究为中医证素理论客观化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2型糖尿病;证素;二分类Logistic
本文引用格式:王风山,张保华,梁斯同,等.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与TNF、IL-6等客观指标间的关系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204-205.
0引言
证素是指构成中医证候的要素,包括病性、病位等,“证素辨证理论”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脉等体征首先辨别证素,然后再根据证素组合确定患者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对中医诊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1]。本研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以2型糖尿病客观指标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为切入点,研究中医证素与TNF、CRP、IL-6、FPG、2 h PG、空腹C肽、RBC等客观指标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证候诊断客观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大名县中医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且病例资料完整者157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9例,占总人数的63.06%;女58例,占总人数的36.94%,平均年龄(49.71±8.62)岁。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公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检测≥7.0 mmol/L,或加上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监测≥11.1 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1.2.2中医证素诊断标准
参照朱文锋教授《证素辨证学》制定[3],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计算简化计量权值诊断患者证素。当各症状对病性证素的贡献度之和即简化计量权值≥20,即可诊断为该证素。若各证素均未≥20,即判定为证素不明显。
1.2.3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年龄30~60岁。
1.2.4病例排除标准
(1)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课题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302)。患者;(2)影响辨别病性证素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病例诊断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脑出血、心衰、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4)病例诊断含精神障碍性疾病。
1.2.5病例剔除标准
(1)违反纳入标准的予以剔除;(2)纳入后所获得的临床资料不全,无法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者,予以剔除。
1.3研究方法
1.3.1计算简化计量权值,诊断证素根据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证素分析,并根据证候辨证素计算表进行评分[4]。简化计量权值≥20,即可诊断为该证素。
1.3.2检测指标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性况;检测血压、腰臀比、空腹血糖、BMI、血脂、肝肾功能、TNF、IL-6、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C肽等指标。
1.3.3统计学方法将所有原始数据录入Excel,正态分布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以及四分位间距表示。将定性资料进行赋值,性别男女赋值为1、2;对TNF、IL-6、CRP进行离散化,转化为等级变量进行分析。经单因素分析后将P<0.05的客观指标及空腹C肽、空腹血糖、TNF、IL-6、CRP纳入回归模型。证素与各客观指标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
2研究结果
2.1各证素单因素分析阳性指标结果
热盛:年龄(44.96±7.9)岁,TC 5.78(4.94,6.39)mmol/L,TG 2.23(1.60,3.46)mmol/L;非热盛:年龄(50±8.96)岁,TC 5.00(4.45,5.82)mmol/L,TG 1.26(1.10,1.46)mmol/L。气虚:年龄(51.34±9.82)岁,腰臀比0.92(0.89,0.95);非气虚:年龄(48.11±8.40)岁,腰臀比0.94(0.90,0.97)。阳虚:RBC(4.65±0.54),非阳虚(4.98±0.46)。心:性别17.83%;非心:性别82.17%。肝:性别7.6%,尿酸197(166,236),CRP(61.27±14.53);非肝:性别93.4%,尿酸275.3(211.8,330.9),CRP(69.60±13.86)。脾:RBC(4.81±0.53);非脾:(5.00±0.45)。胃:尿酸428(313.1,495.25),AST 29.5(26,33.9);非胃:尿酸251.4(207.98,320.06),AST 20(16,24.95)。大肠:空腹C肽3.39(2.88,4.87);非大肠:空腹C肽2.42(1.95,3.04)。病位证素不明显:BUN 5.92(3.85,6.16);病位证素明确者:BUN 4.72(3.90,5.57)。
2.2各证素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
病性证素与客观指标的阳性结果为:热盛,年龄(P<0.05);津亏,TNF(P<0.05);阳虚,RBC(P<0.05)。病位证素与客观指标的阳性结果:肝,UA(P<0.05);大肠,空腹C肽(P<0.05);病位证素不明显,BUN(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用于分析疾病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在中医临床中,则可以运用于研究中医证素、证型与各客观指标的关系。杨一楠[5]通过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中阴虚、湿热、燥热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会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而升高。林勇[6]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素与TG呈现正相关。这均为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客观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因此,本课题通过选取TNF、CRP、IL-6、FPG、2 h PG、空腹C肽、RBC等客观指标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与客观指标的关系。
经过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病性证素中热盛与年龄呈现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阴津亏虚越多,阴虚表现越加明显,实热症状相应较轻。年轻人由于自身体质的原因,热盛症状较明显,这与临床经验相同;TNF是一种可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与津亏呈现正相关;阳虚与红细胞呈现负相关,即红细胞越高越不可能是阳虚,胃受纳腐熟水谷,脾运化水液,肾脏温煦机体,红细胞属于血液的一部分,而血液亦属于中医津液的一部分,当脾阳虚衰,无力运化水液,肾阳虚衰,无力温煦机体,均会引起津液的生成和代谢,因此红细胞与阳虚证素呈现负相关,这与临床理论相一致;肝与尿酸呈现的负相关,即尿酸越高,病位越不可能是肝,在临床中,尿酸的是核蛋白和核酸中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极大部分经肾小病球滤过随尿排出,因此血尿酸的高低受肾脏的影响。因此尿酸越高,病位更应该在肾而不是肝;空腹C肽与大肠呈现正相关,即空腹C肽越高,病位越可能在大肠,空腹C肽反应的是空腹时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食物运化最终吸收的部位是大肠,当空腹时食物寄存部位最多的就是大肠,因此空腹C肽在大肠的数值会高于其他。对于病位证素不明显的患者,与BUN呈现正相关,即BUN越高,其病位越趋于不明显者,BUN即血清尿素氮,它是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重要产物,大部分是由肾脏排泄的,但是在本研究中出现BUN与病位不明显者呈现正相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本课题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证素与部分客观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今后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探索中医证候诊断客观化的可能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文锋.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8-3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3):26-89.
[3]朱文锋.证素辨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90.
[4]朱文锋.证素辨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230.
[5]杨一楠.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6]林勇.运用证素辨证探讨体重指数与2型糖尿病代谢状态及血管并发症的关系[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286.html